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惊厥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联合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5-10 mg/(kg.次);对照组54例,静脉注射安定0.3-0.5 mg/(kg.次)。比较两组控制惊厥总有效率及惊厥复发率。同时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惊厥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小儿高热惊厥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宏阁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240-240,246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治.方法 均行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一般首选安定止惊,每次0.3~0.5mg/kg,肌注或静脉缓慢注射;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速尿静脉缓慢注射;积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结果 本组患儿未再发生惊厥,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 为了减少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平时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一旦小儿发热,必须到医院求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5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岁为242例(84.9%),其中热性惊厥135例(47.4%),颅内感染81例(28.4%),无热惊厥69例(24.2%),其中癫痫28例(9.8%),颅内出血10例(3.5%),中毒10例(3.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6例(2.1%),中毒性脑病7例(2.5%),腹泻、电解质紊乱6例(2.1%),脑积水2例(0.7%).结论:小儿惊厥多见于1~3岁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要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其次为颅内感染.因此,对于惊厥的小儿应注意查找病因,及时控制惊厥,积极治疗,防止复发,以免造成缺氧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滴鼻治疗婴幼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8月-2011年3月苍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治疗的60例婴幼儿热性惊厥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31例)和安定组(29例).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2mg/kg)滴鼻治疗,安定组予静脉注射安定(0.3 mg/kg).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咪达唑仑组有效26例,有效率83.87%;安定组有效27例,有效率9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惊厥控制时间为1~8min,平均(3.2±2.0)min;安定组惊厥控制时间为1~6min,平均(2.5±1.9)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惊厥控制总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定组1例患儿在用药后出现呼吸抑制.结论 咪达唑仑滴鼻治疗可有效控制婴幼儿热性惊厥,与静脉注射安定疗效相当,且更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5.
王全震 《当代医学》2010,16(10):109-109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惊厥的原因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我院住院108例小儿惊厥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以婴幼儿为主,病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第一位,次为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低钙性惊厥和颅内出血;年龄偏大的儿童惊厥病因以中毒性菌痢脑炎和癫痫,中毒为多见。静脉注射安定0.3~0.5mg/(kg·次)或肌注苯巴比妥5~10mg/(kg·次),其中痊愈73.49%,好转14.46%,死亡12.05%。结论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小儿惊厥,病因众多复杂,儿童期发病率较成人高数十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有痉挛或严重发作至惊厥持续状态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咪唑安定0.3mg·kg^-1后,用注射泵持续泵人咪唑安定,从2μg·kg^-1·min^-1起,每15min增加1μg·kg^-1·min^-1,最大剂量10μg·kg^-1·min^-1,至惊厥停止后,维持给药24h。对照组给地西泮0.3mg·kg^-1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惊厥未停止或又出现另一次惊厥发作者,15min后再次注射同等剂量地西泮,同时使用苯巴比妥20mg·kg^-1静脉注射,12h后按5mg·kg^-1肌注维持。结果(1)治疗组惊厥完全控制35例,无效3例;对照组惊厥完全控制25例,无效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2)治疗组停药后患儿完全恢复清醒状态时间平均(8.2±4.1)h,对照组平均(14.3±6.7)h,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3)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平均为(38±23)min,对照组平均为(48±29)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4)静注负荷量咪唑安定仅出现一过性心率和血压下降。结论咪唑安定治疗小儿全身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5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分成两组,19例采用地西泮0.3~0.5 mg/kg静脉注射,如无效,5 min后重复1次;16例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体重<15 kg者给予36mg,15~20 kg者给予54 mg,>20 kg者给予72 mg),每12小时1次,连用3天。观察记录两组患儿5 min、10 min发作惊厥控制例数及惊厥反复发作例数。结果利多卡因治疗组5 min惊厥控制例数明显优于地西泮治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惊厥控制例数无明显差异,且利多卡因治疗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地西泮治疗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应用利多卡因治疗较地西泮止惊快,且惊厥复发较少。  相似文献   

8.
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HIE并惊厥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荷量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encphalopathy,HIE)并惊厥的疗效。方法 :对HIE并惊厥 35例首次负荷量 15~ 2 0mg kg ,静脉或肌肉注射 (或分两次静脉注射 ,每次 10mg kg ,间隔 10~ 2 0分钟再给第二次 ) ,若惊厥仍不止 ,间隔 10~ 2 0分钟追加 5mg kg ,使总量不超过 30mg kg。结果 :35例中显效 15例 ,有效 17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1.4 %。结论 :苯巴比妥对HIE并惊厥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原因、年龄分布、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2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有效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中3岁以下的为14例(70%),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15例(75%)。结论:对小儿高热患者必须尽早给予解除高热的处理并进行抗感染治疗,当惊厥发生后,正确应用抗惊厥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止惊厥药物首选安定缓慢静注,惊厥控制后用鲁米那口服至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10.
<正> 本院儿科从98年到2001年5月共收住惊厥65例,占住院总数6.9%,择其中最后确诊为肺炎18例.作以下介绍。1.临床资料 65例惊厥症侵入院患儿确诊为1例(1.5%),低血钙3例(4.6%).神经系统疾病9例(13.8%),伴有消化道症状4例(6.l%),有48例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或基本无症状(73.8%)胸片.48例中18例证实为肺炎.男10例.女8例.年龄5个月~7岁.<1岁2例.1~3岁11例(61.1%),>3岁5例,惊厥时体温38.5~41C之间,均符合高热惊厥,有高热惊厥过去史  相似文献   

11.
我们监测20例小儿纯氧通气下吸痰过程中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男14例,女6例。年龄1~10岁(4.61±3.26),体重17.1±7.7kg。术前肌注安定0.3mg/kg,阿托品0.01~0.02mg/kg。其中5例氯胺酮6~8mg/kg肌注麻醉后入手术室,静注羟丁酸钠80~100mg/kg,然后  相似文献   

12.
<正>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如未得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导致脑细胞受损,甚至影响智力发育。因此,除患儿住院期间要积极有效控制惊厥外,对于出院后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 我科1999年5月~2003年5月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发病年龄6个月~12例,1岁~14例,3岁~6岁5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1]。2 惊厥的紧急处理2.1 阻断惊厥持续状态 首选安定0.3~0.5mg/kg,静脉慢注,必要时可行冬眠疗法。2.2 降温 安乃近5~10mg/kg肌注。滴鼻或口服。2.3 吸氧 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  相似文献   

13.
安定溶液肛门内注入用以冶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在1988年已在国内提出D',但临床使用及报道所见甚少,我们采用安定注射液直肠给药的方法,进行了39例临床观察,报道分析如下。三资料与方法用于静脉注射的安定注射液,按每次0.sing/kg加生理盐水Zml最大量不超过10mg/次,注入直肠。根据病情同时给吸氧,脱水剂等和病因治疗。本组病例年龄8个月~6岁,共39例,其中3岁以下30例。使用安定直肠注入共46次。原发病分别为癫病持续状态8例,高热惊厥2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病毒性脑炎12例,瑞氏综合征3例,中毒性脑病2例,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大剂量安定为主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7例新生儿予以大量安定为主的治疗,安定的用法为:每次0.5 mg/kg~1 mg/kg静脉注射,每(1 h~2 h)/次,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3 min.抽搐好转后予以每次0.5 mg/kg~1 mg/kg的安定鼻饲,每(2 h~4 h)/次,然后根据患儿抽搐控制情况逐渐减少鼻饲安定量及延长鼻饲时间直至停药.结果:57例患儿中安定最大用量为每天15 mg/kg,最小用量为每天8 mg/kg,单次最大剂量为1.5 mg/kg.治愈31例(54.4 %);好转12例(21.1 %);无效5例,其中3例应用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后治愈,2例需加用鲁米那或亚冬眠;放弃9例.治疗期间仅1例因呼吸抑制需行气管插管.结论: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经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安定为主治疗新生儿破伤风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剂量安定为主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破伤风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7例新生儿予以大量安定为主的治疗,安定的用法为:每次0.5 mg/kg-1 mg/kg静脉注射,每(1 h~2 h)/次,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3 min。抽搐好转后予以每次0.5 mg/kg-1 mg/kg的安定鼻饲,每(2 h~4 h)/次,然后根据患儿抽搐控制情况逐渐减少鼻饲安定量及延长鼻饲时间直至停药。结果:57例患儿中安定最大用量为每天15 mg/kg,最小用量为每天8mg/kg,单次最大剂量为1.5 mg/kg。治愈31例(54.4%);好转12例(21.1%);无效5例,其中3例应用肌松剂联合机械通气后治愈,2例需加用鲁米那或亚冬眠;放弃9例。治疗期间仅1例因呼吸抑制需行气管插管。结论:大剂量安定治疗破伤风经济,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儿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利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06例小儿惊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热性惊厥76例 (71.7%),颅内感染15例 (14.2%),癫痫6例(5.7%),低钙血症7例(6.6%),颅内出血2例(1.9%)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多见1~3岁42例(39.6%),4天~1岁37例(34.9%),>6岁19例(17.9%),>9岁8例(7.5%).全年均可发病.结论:1~3岁婴幼儿易发生惊厥.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颅内感染次之.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报道2例小儿硬膜外阻滞导致的惊厥,结合文献,就其惊厥的原因与防治提出讨论.1 病例报告例1 女,7岁.因阑尾穿孔腹膜炎,于硬膜外阻滞下手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25mg,鲁米那钠50mg.选用16号穿刺针于L_(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手术,穿刺顺利.用F_3×70A导管向头端插入硬膜外腔5cm后,退管至4cm固定.经导管抽吸无回血,首次注入2%利多卡因4ml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眼球上翻,牙关紧闭伴全身抽搐等惊厥症状,经吸氧约1min后停止抽动,意识恢复.经测试无阻滞平面,但未注意经导管抽吸有无回血,第2次注入2%利多卡因3ml再度出现惊厥症状(此时抽吸证实有回血),当即面罩吸氧,静注安定5mg,惊厥控制.改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加局麻完成手术.术后10天痊愈出院.例2 男,9岁.因斜疝于硬膜外阻滞下手术.术前肌注鲁米那钠50mg,阿托品0.3mg.选用穿刺针于L_(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穿刺过程顺利.用F_3×70A导管向头端插入硬膜外腔4cm后固定.首次注入2%利多卡因5ml,约1min后突然出现惊厥,口唇发绀,呼吸停止,有少量胃内容物返流(?)口角溢出.当即置头侧位,用纱布抠出口腔胃内容物,面罩加压给氧,静注安定11mg后惊厥控制,约30min意识恢复.经导管抽吸未见回血,测试无阻滞平面,拔管后见导管侧孔有小凝血块堵塞.第3天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加局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止,采用神经安定与氟芬合剂麻醉用于小儿骨科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0例骨科手术患儿,年龄3~12岁,体重7~40 kg,男68例,女92例.麻醉方法:术前用药肌注阿托品0.01~0.02 mg/kg,安定0.1~0.2 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缓慢静注氟芬合剂(氟哌啶0.1~0.2 mg/kg,芬太尼2~5μg/kg).同时行鼻导管吸氧,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待患儿入睡后行局部麻醉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胺酮+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泵注麻醉对小儿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苏醒情况.方法选择60例1~7岁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n=20)单纯氯胺酮;Ⅱ组(n=20)氯胺酮+咪唑安定;Ⅲ组(n=20)氯胺酮+利多卡因+异丙酚.麻醉方法,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 mg/kg.麻醉维持Ⅰ组0.01%氯胺酮静滴,速度4~6 mg*kg-1*h-1;Ⅱ组咪唑安定(咪达唑仑)0.01 mg/kg静脉注射,0.01%氯胺酮静滴,速度4 mg*kg-1*h-1;Ⅲ组氯利合剂(氯胺酮100 mg+利多卡因100 mg)0.1 ml/kg静脉注射,每间隔15 min追加半量,同时微泵静注异丙酚4 mg*kg-1*h-1.观察术中MAP、HR、RR、SpO2的变化以及复苏期的清醒时间.结果Ⅲ组患儿复苏期清醒时间明显快于Ⅰ、Ⅱ两组患儿(P<0.01).结论氯利合剂复合异丙酚泵注全麻清醒时间快于单纯氯胺酮全麻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全麻.  相似文献   

20.
小儿惊厥是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急症之一,需要有积极、准确、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才能迅速地控制病情,安定家长情绪,降低惊厥给患儿身体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损害,尤其对降低大脑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陕西省安塞县人民医院2002~2006年收治的172例惊厥患儿中男96例,女76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28d14例(8%),1个月~1岁78例(45%),1~3岁50例(29%),4~岁30例(17%)。1.2各年龄组疾病发生情况新生儿组14例:颅内出血5例(35.7%),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28.6%)。新生儿肺炎2例(14.3%),新生儿败血症1例(7%),新生儿破伤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