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估首诊中使用治疗性接触镜治疗外伤性角膜擦伤的疗效.方法 将34例(34眼)外伤所致角膜擦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予以治疗性接触镜配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眼垫包扎.结果 显示使用治疗性接触镜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传统眼垫包扎组快,且治疗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微(P<0.01).结论 首诊时使用治疗性接触镜治疗角膜擦伤患者疼痛程度轻,舒适感较好,角膜上皮回复时间较快,并且没有视力障碍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疼痛、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42例42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绷带加压包扎术眼,观察组术后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并常规眼包包眼。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疼痛程度和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及术后2h、24h眼部刺激症状如异物感、眼部刺痛及睁眼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3d角膜创口基本愈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术后患者产生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70例(82只眼)角膜病患者采用连续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抗生素眼药水和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的64例(81只眼)角膜病患者.对两组中,角膜化学伤和热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大泡性角膜病患者和干眼病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进行x2检验,平均治疗时间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化学伤和热烧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的治愈率治疗组为83%,对照组为57%.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干眼病患者戴镜期间症状缓解率治疗组分别为100%和90%,对照组分别为50%和63.6%.治疗组中,3例(4只眼)爆炸伤的角膜上皮缺损和3例(3只眼)角膜移植手术后植片上皮缺损的患者均治愈,4例(4只眼)角膜穿孔伤的前房形成,伤口愈合;对照组中,2例(2只眼)眼部爆炸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治愈1例(1只眼),4例角膜移植手术后移植片上皮缺损均治愈,2例(2只眼)角膜穿孔伤治疗无效,改为角膜清创缝合手术治疗.治疗组中,化学伤和热烧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干眼病患者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14 d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26d(P<0.01).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化学烧伤、热烧伤、爆炸伤、角膜移植手术后的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以及小的角膜穿孔伤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干眼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刘蕾  崔丽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79-180
目的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眼表化学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眼表化学伤患者35例,63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21例(39眼)及对照组(无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组)14例(24眼)。在常规抗炎促修复治疗后观察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改善情况及角膜上皮剥脱修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中21例(39眼)患者在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后37眼自诉眼部刺激症状好转,有效率94.8%;对照组24眼中有21眼眼部刺激感始终存在,有效率12.5%。治疗组患者有18例(34眼)在1周复查时上皮明显修复,修复面积平均达到30%。所有患者在7~14 d时间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治疗组角膜修复时间(6.25±2.12)d,对照组角膜修复时间(8.04±2.38)d。治疗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眼表化学伤,尤其是伴有角膜上皮剥脱的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同时有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病变的有效性。方法:对角膜上皮病变患者23例(28眼),采用软性角膜接触镜镜片连续过夜配戴,同时局部给予1%玻璃酸钠滴眼剂及抗生素滴眼剂,定期检查疼痛缓解情况、眼部改变、镜片的配适状态、镜片沉淀物以及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观察时间5~60 d。眼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6眼(57.14%),明显缓解10眼(35.72%),无效2眼(7.14%)。角膜上皮完全愈合17眼(60.7%),部分愈合5眼(17.9%),无效6眼(21.4%)。结论: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对于角膜上皮病变具有促进角膜愈合和缓解疼痛刺激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是否较眼部药物治疗更安全和有效。方法 :选择27例30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随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或进行眼部药物治疗,简称接触镜组和药物组。接触镜组连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3个月,每2周更换1次,药物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每日3次,睡前1次,连续3个月,两组在角膜上皮修复前均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每日4次预防感染,角膜上皮修复后接触镜组继续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每日2次预防感染,药物组停止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后定期复诊,随访时间9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上皮生长情况以及对眼部不适进行评分。结果:接触镜组完全治愈率(81.25%)高于药物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接触镜组平均治愈时间[(4.3±0.3)周]较药物组[(8.5±0.1)周]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值和眼部不适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洲 《黑龙江医学》2013,37(4):259-260
目的观察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擦伤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角膜擦伤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46眼),只滴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组46例(46眼)滴氧氟沙星滴眼液和贝复舒眼凝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能明显促进角膜擦伤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刺激症状、疼痛症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刺激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和术后1周、3周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2.91±3.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60±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基础上釆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显著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轻度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皖医二附院眼科就诊12例12只眼角膜轻度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通过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减轻了疼痛,并配合药物治疗后治愈,愈合时间3天—2周,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未留角膜瘢痕。结论:角膜轻度外伤后可通过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老年患者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戴镜组(术后第1天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及对照组(单纯纱布加压包扎)。对照组44例44眼,戴镜组40例4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6月后胬肉复发率。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1d相比无差异。配镜组的眼部刺激症状在术后3d及7d明显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配镜组在术后3,7d的上皮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两组6个月后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翼状胬肉术后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角膜面恢复及缓减刺激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的疗效。方法: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59例,63眼,包括角膜穿通伤未缝合9眼,缝合术后39眼,化学及热烫伤11例,15眼,伤后包扎2-3天,无菌条件下戴镜,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结果:戴镜后刺激症状消除,角膜上皮修复快,伤口愈合期缩短,无并发症发生,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角膜外伤治疗过程中,角膜接触镜与全身及局部合理用药,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汤静  韩宇  蒲一民 《西部医学》2010,22(8):1499-1500
目的探讨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静脉滴注或口服阿昔洛韦,0.15%更昔洛韦眼凝胶滴眼、散瞳,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保护下使用激素治疗。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溃疡愈合情况,治愈时间。随访3个月。结果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药物治疗3天全部改善临床症状,7天浅层溃疡愈合,14-21天中层溃疡愈合,30-35天深层溃疡愈合,40天角膜溃疡小穿孔2眼愈合。32眼治愈29眼,治愈率91%,好转2眼,平均治愈时间16.3天。随访3个月,4眼复发。结论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Common indications for and contraindications to corneal contact lens wear are outlined. The processes of adaptation of the cornea to a correctly fitted contact lens are described. Bio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cornea revealed that 29 of 250 eyes in the authors' series showed small abrasions at some time during the fitting period. The dangers of infection of a simple corneal abrasion by such pathogens a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e stressed.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abrasions with a topical antibiotic preparation containing polymyxin is recommended. Serious criticism is levelled at the practice of estimating the fit of a contact lens by the fluorescein pattern only, and repeated keratometry readings combined with biomicroscopy are considered to be essential.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valuation, fitting and after-care of the contact lens patient should be the responsibility of an ophthalmologist.  相似文献   

14.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持续戴角膜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 lasty,PKP)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来减轻术眼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共201例(201只眼)PKP病例,其中术后戴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者159只眼,未戴镜者42只眼。定期观察患眼角膜知觉、角膜上皮愈合、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内皮数量和形态。随访期6个月。结果术后4个月,戴镜组角膜知觉减退(P〈0.01),摘除镜片后1个月角膜知觉可恢复到同不戴镜组相似;戴镜组会更易形成表层植片新生血管,摘除镜片后1个月新生血管大部分消退;戴镜组角膜上皮完整性较未戴镜组好,上皮修复迅速,不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两组间无明显区别(均P〉0.05)。结论PKP术后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减轻术后早期刺激症状、保护角膜,加快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冲击波治疗对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仅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分别进行疼痛评估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有效17例,占68.00%,无效8例,占32.00%;观察组有效23例,占92.00%,无效2例,占8.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NR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击波治疗对上肢慢性损伤性疼痛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观察通过对角膜基质注水人为制造角膜基质水肿联合角膜绷带镜治疗角膜细小穿孔伤的疗效。方法:对28例角膜透明区细小穿孔伤患者行角膜层间注水至组织水肿达到水密后给予佩戴角膜绷带镜,术后给予抗炎、预防感染的治疗。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到达角膜水密状态,给予佩戴角膜绷带镜治疗,1例术后6小时复诊时轻压眼球伤口出现少量渗漏,再次角膜层间注水术联合角膜绷带镜治疗加压包扎,4小时再次复诊无渗漏;第二天及一周后全部患者角膜愈合良好。结论:角膜层间注水术联合角膜绷带镜法在治疗角膜透明区细小穿孔伤是一种简单、有效、易掌握的术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壳聚糖眼液对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其中2只制作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后裂隙灯荧光素染色照相后处死,其余40只(每组10只),分别为A组:0.5%盐酸壳聚糖组;B组:1.5%盐酸壳聚糖组;C组:贝复舒组(阳性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将4组兔双眼角膜中央置入直径7.00mm的环钻,其内滴入20%乙醇约60s后用角膜刮匙刮去角膜上皮,制作角膜上皮缺损模型,术后每组滴用眼液频率均为3次/d,各组分别于术后12,24,36,48及72h行裂隙灯下荧光素染色照相及海德堡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后各处死2只兔,取角膜做病理切片同时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角膜损伤后愈合面积。结果:A,B,C,D各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7.22,23.63,22.53,11.16mm2/d。B组及C组作用稍强,但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且4组均未见显著的炎症反应及眼球刺激症状。结论:0.5%及1.5%盐酸壳聚糖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10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传统组)。小切口组给予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传统组给予传统娩核摘除术治疗。结果小切口组在第一天、第二周、第一个月及第三个月时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与传统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术后1年裸眼视力≥0.6者为85.19%,传统组为80.7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54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术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1眼,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7眼,眼压增高1眼;传统组患者术中、术后囊破裂2例,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6眼,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或晶状体碎块落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疗效等同于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硅水凝胶绑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术后眼表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确诊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并首次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n=25,25眼)与对照组(n=27,27眼),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硅水凝胶绑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周和1个月的主观症状评分、裂隙灯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结果。结果术后1周,两组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治疗组角膜染色阳性率为52.00%(13/25),低于对照组的81.48%(2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6,P=0.023)。术后1个月,治疗组角膜染色阳性率为8.00%(2/25),低于对照组的29.63%(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19)。术后1个月,治疗组眼表修复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硅水凝胶绑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明显改善术后干眼症状,降低角膜染色阳性率,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可较快修复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角膜上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角膜屈光手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RGP矫正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接收治疗的111例因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圆锥角膜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从中选取了84例患者(16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要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84眼)。让实验组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后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进行矫正。而对照组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后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矫正。18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角膜地图的改变情况。结果:经过18个月的矫正,实验组患者在佩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后的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并且患者的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都明显减少,PVA提高了很多。而对照组患者在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后的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上,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科手术,通常情况下,在患者手术后都需要进行RGP的矫正,通过RGP的矫正能对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有明显的改善,并且能保持患者角膜的前后表面最平平均曲率,是目前最有效矫正角膜屈光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