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MTT法体外测定脑胶质细胞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用MTT法测定脑胶质细胞瘤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MTT法测定50例胶质细胞瘤标本对8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例胶质细胞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威猛、二氯乙基亚硝脲、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氨、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阿霉素。结论 MTT法检测脑胶质细胞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肿瘤敏感性的化疗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yclinDl、PTEN蛋白的表达和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取胃癌手术标本84例,用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l、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用MTT比色法观察胃癌原代培养细胞在体外对化疗药物HCPT、CDDP、5-Fu、ADM和MMC的敏感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yclinDl和PTE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7.86%和46.43%。胃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5-Fu、MMC和DDP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ADM和HCPT(P<0.05)。CyclinDl阳性者对5-Fu、HCPT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PTEN蛋白表达与五种化疗药物的体外耐药无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Dl蛋白与胃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检测其表达对选择化疗药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geal carcinoma,NPC)放疗后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经鼻腔冲洗及药物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未愈,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34例中,治愈28例(51.1%),好转5例(46.5%),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7.7%。7例发生鼻腔粘连,经定期鼻内镜检查及鼻腔清理而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放疗后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定期随访并作鼻腔清理可防止鼻腔粘连及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常用化疗药物卡莫司丁(BCNU)、替尼泊甙(VM26)、多柔比星(ADM)、顺铂(CDDP)、环磷酰胺(CTX)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人脑星形细胞瘤(AT)细胞的敏感性,比较不同类型(高分级,低分级,原发,复发)星形细胞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差别,以期对AT术后化疗提供合理、个性化的用药依据。方法 44例不同类型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术后病理证实为AT),在CO2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差速贴壁法将其分离纯化,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其鉴定;在分离纯化鉴定后的A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进行干预,MTT法测光密度值(OD值),计算敏感率。结果 38例AT标本成功进行了体外培养,培养成功率86%,高分级AT培养成功率最高;五种药物对AT细胞的抑制范围差异性很大,敏感性均不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AT的敏感率高于其单一药物,单用与联合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级及复发AT细胞对单一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低分级及原发AT细胞,高分级与低分级间、原发与复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时,高分级与低分级间、原发与复发间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 AT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地培养、纯化及鉴定,培养成功率与肿瘤病理类型密切相关;不同肿瘤个体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很大,联合用药可提高药物的敏感性,化疗药物对高分级及复发AT的敏感性比对低分级及原发的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药物,行个体化化疗,以提高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副反应及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64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2例应用MTT法检测癌细胞对抗癌药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对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无敏感药物者按经验方案化疗:另外32例同期患者按经验方案化疗,观察实验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 应用体外药敏试验评估体内用药效果的敏感性为81.8%(18/22),特异性为70.0%(7/10),总预测准确率为78.1%(25/32).阳性预测值为85.7%(18/21),阴性预测值为63.6%(7/11).药敏阳性组与经验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14,P<0.05),药敏组与经验组两组手术切除率比较差异显著(X2=4.27,P<0.05). 结论 应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指导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低转移细胞株MCF-7和高转移细胞株MDA-MB-435S,并加入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MTT法检测这两种细胞株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结果:5-氟尿嘧啶对这2种细胞株的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给药剂量正相关。结论:应用MTT法可检测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可用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水平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进行体外有药培养,同时将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水平组合加入有药培养液中,72 h后用MTT法检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人宫颈癌细胞在不同微量元素水平体外有药培养后出现不同变化。结论: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药物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颈癌Hela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Hela细胞对4种不同浓度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不同浓度的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MTT法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剂量,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中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p5 3基因突变、EB病毒感染的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 3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p5 3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EBV。结果  43例NPC中p5 3蛋白总的阳性表达率为 76 7%( 3 3 / 43 ) ,临床Ⅲ、Ⅳ期中p5 3阳性率为 80 6%( 2 5 / 3 1)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66 6%( 8/ 12 ) (P <0 0 5 ) ,且表达强度随肿瘤分期而增加 ;NPC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p5 3表达阳性率 88 9%( 2 2 / 2 6) ,明显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p5 3表达阳性率 5 3 5 %( 11/ 17) (P <0 0 1) ;NPC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率为 4 7%( 2 / 43 ) ,鼻咽炎症组织中无突变 ;EBV阳性率为 93 %( 4 0 / 43 )。结论 NPC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与p5 3基因突变无关 ,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p5 3阳性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随着NPC病程的发展p5 3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水平对人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人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人肺癌细胞(GLC—8L)进行体外有药培养,同时将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水平组合加入有药培养液中,72 h后用MTT法检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人肺癌细胞在不同微量元素水平体外有药培养后出现不同变化。结论: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体外人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在鼻咽癌放疗后病人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鼻咽癌(NPC)病人行放疗或放化疗后,随访中行18F-FDG SPECT/CT显像检查50人/次,结果与同期CT/MRI显像结果和3~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比较。结果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发现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和转移阳性25例、阴性18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0%(23/25)、83.3%(15/18)和88.4%(38/43)。结论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对NPC治疗后的病人能有效地评价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人宫颈鳞状上皮永生化细胞(Ect1/E6E7)体外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5、10、20、40、80μg/ml)作用于Ect1/E6E7细胞24、48与72 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chest33258细胞核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5、20μg/ml)体外作用于Ect1/E6E7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法检测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5、10、20μg/ml)体外作用48h对Ect1/E6E7细胞凋亡率影响。结果:鸦胆子油乳对Ect1/E6E7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体外增殖作用,MTT结果显示抑制呈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P<0.05)。经5、20μg/ml鸦胆子油乳体外作用48 h后,Hochest33258细胞核染色法显示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并产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各实验组细胞经鸦胆子油乳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47±0.69)%、(10.93±1.15)%、(17.36±1.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对Ect1/E6E7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和促进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62耳)NPC放疗后才发生的SOM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术;B组给予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排液或鼓膜置管术;随访半年,对2组治疗SOM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愈18耳(58.1%),好转9耳(29.0%),无效4耳(12.9%);B组治愈10耳(32.3%),好转10耳(32.3%),无效11耳(35.4%)。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9.7%(3/31),表现为耳闷胀感或短暂眩晕,B组为32.3%(10/31),表现为中耳感染或鼓膜穿孔或耳漏。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扩张注药法治疗NPC放疗后SOM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在鼻咽癌放疗后病人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3例鼻咽癌(NPC)病人行放疗或放化疗后.随访中行18F-FDG SPECT/CT显像检查50人/次,结果与同期CT/MRI显像结果和3~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比较. 结果 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发现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和转移阳性25例、阴性18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0%(23/25)、83.3%(15/18)和88.40/0(38/43). 结论 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对NPC治疗后的病人能有效地评价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电子鼻咽镜亮度大、放大倍数高、图像清晰、鼻咽癌活检成功率及阳性率都较高,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是临床诊断鼻咽癌(NP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CLSI M43-A标准指南研究人型支原体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检测。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人型支原体标准菌株和临床收集的237例人型支原体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对测定结果依据CLSI M43-A指南中的折点值进行判读及分析。结果人型支原体标准菌株质控结果均合格,临床237株人型支原体菌株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同为喹诺酮类的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度分别为83.54%和74.26%,4种抗菌药物中敏感度最高的为克林霉素(98.73%),敏感度最低的为左氧氟沙星(74.26%)。结论临床分离的人型支原体菌株的耐药性普遍存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各不相同;CLSI M43-A指南将有助于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的标准化,对指导临床控制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易感因素及耐药监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某院中心ICU连续分离的66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医院感染,多伴有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其他致病菌检出;抗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敏感率50.0%的仅有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易感因素有:高龄48例(72.3%),多次静脉穿刺66例(100.0%),合并基础疾病58例(87.9%),应用广谱抗菌药物41例(62.1%),机械通气66例(100%),一次连续住院时间14 d(1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一种,可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清远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宫颈管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和体外抗菌药物药敏状况,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009~2011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就医的10 514例临床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Mh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三年妇科门诊可疑感染病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55%(5 783/10 514),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44.3%(1 025/2 314),2010年51.7%(1 857/3 592),2011年63.0%(2 901/4 608);其中单独Uu感染者4 710例(44.8%),单独Mh感染者336例(3.2%),双重感染(Uu+Mh)者736例(7%);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主要集中分布在20~40岁年龄段(占92.2%)。支原体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独Uu或Mh感染株对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均超过90%,对喹诺酮类普遍耐药;双重感染(Uu+Mh)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50%,普遍耐药。结论本地区妇科门诊患者宫颈管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治疗首选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评估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指标.方法对1992~1994年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随访5年以上的115例NPC放射治疗前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H1癌基因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m23-H1的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8%。NPC的分期,淋巴结转移,3、5年生存率及远处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有密切关系。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趋势、生存率及转移复发和将来可能进行的基因治疗有指导作用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RVVC发生的真菌学原因。方法:应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API20CAUX鉴定分离菌株。采用ROSCO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65株假丝酵母菌,其中RVVC组32株、VVC组33株。R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25%(8/32),VVC组中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2%(6/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04)。体外药敏试验: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达98.5%,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为6.2%,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克霉唑76.9%、伊曲康唑71.4%、氟康唑33.8%、咪康唑32.3%。RVVC组对咪康唑及特比萘芬的敏感性高于VV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咪康唑:46.9%、18.2%,P=0.013;特比萘芬:12.5%、0%,P=0.019)。RVVC组的敏感药物种数比VVC组要多[分别为(3.3±1.5)种和(2.3±0.8)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RVVC的主要菌种。体外药敏试验显示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特比萘芬敏感性最低。在唑类药物中,克霉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较高,而氟康唑和咪康唑则较低。RVVC分离菌株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