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u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u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抗癫痫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检测该院2003-2009年治疗605例疼痛患者服用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除2009年外,该院抗癫痫药监测例数逐年上升,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4.43%,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在4~12μg/ml内的监测例/次最多占75.63%,苯妥英钠血药浓度〈10μg/ml的监测例/次最多占50.62%。结论抗癫痫药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进行TDM对临床抗癫痫药个体化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欧阳华  王政  王美芳 《中国药房》2006,17(23):1796-1798
目的:提高临床对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2005年所监测的应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4种抗癫痫药治疗的1443例/次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药浓度在高、低及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分别为10.40%、36.59%、53.01%。联合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者为28.45%。结论: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调整用药剂量有指导意义;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对四种抗癫痫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种抗癫痫药物646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为临床提高本类药物的治疗水平作参考。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4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监测6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57.4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0.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11.77%。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其他因素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5.
儿科医院中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癫痫类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对临床个体化给药的指导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对我院1999年~2002年6月主要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杲:抗癫痢类药物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大,联合用药时抗癫痫类药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复杂,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调整用药剂量有指导意义。结论:血药浓席监测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阐述治疗药物监测(TDM)对地高辛合理应用的意义。方法:建立地高辛Access数据库,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3~2011年地高辛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因治疗范围窄,毒副反应大,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意义重大,但患者的个体用药信息缺乏,限制了地高辛个体化用药的发展。结论:TDM已被临床广泛认可,但仍需医师、药师共同努力,结合TDM结果与其他临床信息,实现地高辛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院432例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抗癫痫药Access数据库,对我院2001年1月~2009年6月4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监测432例/次;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所占比例为48.6%;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有效率分别为91.3%、77.8%、62.5%、88.2%;儿童(0~10岁)与老人(>60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占总监测例数的22.2%;有43例采用抗癫痫药联合给药方案,占总例数的10%,其中偏离正常治疗浓度范围的有27例,占62.8%。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抗癫痫药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璐  邹静  肖洪涛 《中国药房》2010,(2):137-13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99例抗癫痫药治疗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一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206例/次,占61.49%。联合用药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仅45例/次,占44.12%;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检出含有以上4种药物者占59.68%,服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者占3.23%。结论:在应用抗癫痫药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能更好地控制治疗浓度,避免多药联用,实现个体化给药。中药中是否含有化学合成药物成分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2013~2015年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TDM)结果,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 098例次患者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的TDM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 098例次TDM结果中丙戊酸钠1 009例次,卡马西平65例次,苯巴比妥24例次,3种药品血药浓度在推荐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42.6%,64.6%,37.6%。联合用药共31例次,药物浓度均在推荐浓度范围内的8例次(25.8%)。末次给药和采血时间对TDM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临床用药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3种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用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88例服用苯妥英钠、63例服用苯巴比妥和63例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242次 ,并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癫痫患者对这3种抗癫痫药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很大。结论 :癫痫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必须以血药浓度数据为依据 ,还需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原低氧环境通过改变机体胃肠排空速率、器官血流量、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表达等影响药物的药代谢动力学过程。癫痫是一种需长期用药的脑部疾病,而大多数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指数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来寻找抗癫痫药物的最佳个体化用药方法。该文对临床上常用抗癫痫药及其治疗窗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高原低氧环境对抗癫痫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为高原抗癫痫药物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特点。结果基因多态性是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的最重要因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也为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结论将来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应以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为导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特定药物对特定患者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缩短治疗药物监测(TDM)报告送达时间,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一系列步骤,以TDM工作为中心,在临床药理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1;奇、后的报告送达时间,计算达标率。结果:通过采取取标本时分开放置门诊、住院标本并优先处理门诊标本、增加1名人员辅助样本处理及结果输入工作等措施,使TDM报告送达时间由原来的3h缩短到1.58h,目标达标率为142%。结论:采取的品管圈活亏,缩短了TDM报告送达时间,对及时地调整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红云  常吉梅  刘伟 《中国医药》2013,8(10):1474-1475
目的通过对临床常用一线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收治的癫痫患者350例,根据患者的自愿原则分为卡马西平组(110例)、苯妥英钠组(90例)、苯巴比妥组(80例)和丙戊酸钠组(7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4种抗癫痫药物在各组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同年龄与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有利于临床医师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保证用药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利平 《海峡药学》2009,21(1):89-91
目的对我院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3年11月--2006年5月期间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种药物进行945例次监测。达有效血药浓度的590例次,占总数62.4%;未达有效血药浓度的269例次。占总数28.5%;达中毒血药浓度的86例次,占总数9.1%。结论TDM在我院开展,多种原因导致药物未在治疗窗内。监测次数偏少。临床药师和医师应联合,充分利用TDM技术,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6.
贾暖  孙成春  董玉波 《中国药房》2012,(30):2827-2828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1年3种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结果:我院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例数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监测1653例次;儿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例数占总例数的38.05%,除卡马西平组外,偏离有效浓度范围的比例均高于50%。结论:正确地应用治疗药物监测,对提高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崑  李朋梅  张相林 《中国药房》2007,18(28):2231-2232
目的:建立治疗药物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法:在Windows平台用Access建立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库,综合管理患者的血药浓度、用药情况及临床检验等数据。结果与结论:该数据库数据处理方便,存储信息量大,查询快捷,为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