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1例川崎病误诊病例,以提醒基层医生注意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文凤忠 《现代保健》2011,(31):164-164
川崎病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血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发热、皮肤黏膜改变、淋巴结肿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曾遇到l例误诊为肾炎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于扬  郭淑艳  任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67-6068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误诊原因,提高预防措施。方法:对曾被误诊的16例川崎病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婴儿和较大儿童误诊率高,小婴儿首发症状除发热外均以各种并发症出现,如脑炎、肺炎、淋巴结炎;较大儿童易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猩红热、咽结合膜热、药疹、类风湿等。结论:疑似川崎病尤其是小婴儿和较大儿童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早确诊、正确治疗是预防误诊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熊忠贤 《健康必读》2008,7(9):120-120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近10余年来发病者逐年增多,而且非典型川崎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误诊率高,现将我院自2004年至今误诊的21例不典型川崎病作以下分析,旨在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急性发热、皮肤黏膜改变、淋巴结肿大,血管炎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由于临床表现复杂,极易造成误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误诊为麻疹的患儿,现报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亦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血性疾病。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有发热、皮肤黏膜改变、淋巴结肿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造成误诊,笔者曾遇到1例误诊为淋巴结炎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因存在多系统损害而易误疹为其他疾病,现将我院2005年收治的1例川崎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检测指标,一般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来诊断,且近年来不典型病例增多,导致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作者总结了我院1998~2004年入院时诊断不明,最后确诊为川崎病的12例患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不典型病例增多。导致误诊、漏诊比例居高不下。我院自1999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了川崎病病人10例,误诊6例,占川崎病病人总数60%。现就我院收治的6例川崎病病人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荨麻疹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以荨麻疹样皮疹为首发表现的KD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中男8例,女4例。早期均被误诊为荨麻疹,皮疹后2~4d陆续出现KD的相关症状。经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均热退好转出院,平均住院9.9d;结论:对荨麻疹伴有发热患儿,尤其是常规治疗效果不好者,应警惕KD的可能,同时需注意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的损害、损伤。川崎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发热,患儿体温常高于39摄氏度。有些家长误以为是孩子感冒引起的发热,自行给孩子服用抗菌药物和退热药,却发现根本不起作用。孩子使用退热药后,体温暂时有所下降;停药后,体温很快就会反弹。  相似文献   

12.
崔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601-602
目的 探讨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掌握其发病原因及预后和治疗,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对63例KD及不完全KD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仪器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中,KD45例,不完全性KD18例.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CAI)发生率(18.5%)明显高于KD(7.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KD的肛周脱屑症状较明显,其他临床症状发生较少,而且出现的时间显著晚于KD,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KD的冠状动脉病变率更高,但其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更需警惕,其早期诊断依据可用肛周脱屑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患儿,女,3岁,因“发热11 d,咳嗽5 d,结膜充血3 d”于2007年4月2日入院。体温在38℃~39℃,咳嗽呈阵发性,夜间及晨起为重,近3 d双眼结膜充血,有分泌物,畏光,无流泪,无头痛、呕吐,无皮疹及关节痛,无盗汗。患儿居住地近期有麻疹流行,但未接触麻疹患者。未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家族中无结核等传染病史。查体:T:38℃,P:104次/min,R:3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双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有少许分泌物。口唇潮红,无干裂,口腔黏膜不光滑,两侧颊黏膜可见白色膜状物,不易擦去。咽部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  相似文献   

14.
成人斯蒂尔(Still’s)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未明,较为少见。现将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报告如下,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42例婴儿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引起人们重视。KD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有20%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扩张或冠脉瘤,可致缺血性心脏病,甚至死亡。KD的好发年龄在1岁以内,但是婴儿期KD的临床特征不典型,这给早期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现收集5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1岁以内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8例川崎病(KD)患儿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静脉给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儿童川崎病住院患者38例临床资料。结果①患儿平均年龄(5.0±2.5)岁,0~5岁发病患儿占84.2%(32/38),男性患儿占68.4%(26/38),略高于女性;②典型病例33例,不典型病例5例,两者相比,不典型(KD)的临床表现要少,但两者[白细胞(WB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三项临床炎症指标有一致性,均显著增高;③因早期KD表现无特异性,26.3%(10/38)的患儿误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皮炎、淋巴结炎等;④对IVIG治疗敏感占84.2%(32/38),IVIG疗效不佳者占15.8%(6/38),IVIG不敏感者炎症指标升高较明显。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婴幼儿多见的疾病,发病无显著性别、地域,季节差异,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及实验室指标无特征性,容易误诊,常好发冠脉炎症,对于可疑症状患儿需警惕KD,典型KD给予IVIG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宋战义 《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48-1248
川崎病在本市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 1998年 12月到 2 0 0 3年 3月在我院住院的 2 6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2 6例患儿中 ,男 2 0例 ,女 6例 ,男∶女为 3 3∶1发病年龄为 3月到 8岁 ,其中 <1岁 6例 ( 2 3 1% ) ,<2岁 17例 ( 65 4% ,) ,<3岁 2 2例 ( 84 6% ) ,<5岁 2 5例 ( 96 2 % ) ;1998年~ 2 0 0 0年 3例 ,2 0 0 0~ 2 0 0 2年 6例 ,2 0 0 2~ 2 0 0 3年 17例。2 6例患儿均有发热 ,多…  相似文献   

18.
19.
我院儿科门诊自1988年5月~1997年6月共接诊此病患儿15例,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性9例,女6例。年龄4个月~7(6/12)。病程5~11天(平均7.9±1.5天)。表现为稽留热8例,弛张热7例。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膜状脱皮15例。足肿胀疼痛不能行走5例。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4例,猩红热样皮疹7例,麻疹样皮疹4例,双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表现为全身性血管炎的疾病。川崎病自 196 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导后 ,我国于 1978年报道了第一例 ,我院于 1986年第一次发现此病 ,以后逐年增多。本院自 1991年 10月至20 0 1年 10月共收治川崎病 32例 ,对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性别 :男 2 0例 ,女 12例。发病年龄 6月~ 11岁 ,平均年龄 3.6岁 ,≤ 3岁 2 4例 ,>3岁 8例。单纯性川崎病 2 4例 ,有其他并发症者 8例 ,其中并发肺炎 3例 ,支气管炎 3例 ,心包积液 1例 ,水痘 1例。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