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血管管腔狭窄的介入治疗,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管腔内成型术,而涉及介入放射学领域的成型术,主要包括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内支架留置术。对于大部分良性病变,一般主张球囊导管扩张术,对于恶性管腔狭窄,毋庸质疑此两种方法均可选择,但是作为人体非血管性管腔,尤其在...  相似文献   

2.
自1969年Dotter首次报道了内支架的实验研究以来[1],随着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制作工艺的不改进和临床应用的深入开展,内支架由最初的血管内支架发展到非血管内支架(现统称管腔内支架),其临床应用亦由治疗血管狭窄性病变扩大至非血管性狭窄病变,特别是用于食道,气道,胆道及尿道等管腔狭窄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1年Song介绍了用自扩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食道恶性狭窄的方法,此后,内支架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性疗法,被大量应用于食道狭窄的治疗,而且食道也是内支架应用最为广泛的非血管部位之一。1放置食道内支架的意义由于食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研究切割球囊及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8例患者,56支病变冠脉,64处病变,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内膜增生为主者48处予切割球囊扩张,显示为原支架扩张不充分伴内膜增生者16处予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术后平均5.3月行冠脉造影随访。结果血管内超声显示内膜增生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因素的患者(66.7%)采用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前后支架内增生内膜的面积缩小(P<0.05),支架截面积变化不大(P>0.05);血管内超声显示原支架扩张不充分伴内膜增生的患者则予非顺应性高压球囊扩张,扩张前后支架截面积增加(P<0.05);同时支架内增生内膜面积减小(P<0.05)。冠脉造影随访,切割球囊组和非顺应性球囊组再次支架内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8.6%、29.7%(P>0.05)。结论结合应用血管内超声,切割球囊和非顺应性球囊可以在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中取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在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分析手术过程中患者临床特征、植入DES数量、血管病变情况、管腔狭窄程、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中并发症等,并做好记录。结果观察者患者支架植入后管腔最小直径、绝对内径分别为(3.31±0.34)、2.63±0.47)mm,明显高于对照组(2.74±0.32)、(2.25±0.40)mm的指数,(P0.05);观察者患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33%、1.33%、2.67%、2.67%明显低于对照组5.33%、6.67%、8.00%、9.33%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管腔内绝对内径丢失、管腔狭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植入DES数量、血管病变情况、管腔狭窄程及并发症等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在冠心病DES植入术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减少患者绝对内径的丢失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再管化微创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狭窄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47例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支架移植再管化微创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狭窄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血管再管化即时成功46例。34例随访24个月,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及球囊扩张加支架移植再管化24个月通畅率分别为78.57%及85%。结论: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再管化是微创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狭窄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血管腔内支架移植有助于提高24个月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6.
近来人们通过动物实验,将金属支架应用于临床,已在食管、气管、胆道、尿道和血管中应用。目前金属支架所用材料有不锈钢、镍钛合金、钽等。其扩张方式有:自膨式和球囊扩张式。自膨式支架可放入较小管径支架置入器内,置入管腔后支架自行扩张,具有持续扩张力;球囊扩张式支架被放入管腔后,需要经过球囊扩张而张开支架,通过球囊可控制支架扩张大小及支架放置部位。根据需要可在支架表面覆盖硅胶或聚脂膜。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有两种主要干预措施:球囊血管成形术和开胸心脏手术。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即应用一根管腔较粗的指引导管,从股动脉的腹股沟段逆行送入主动脉根部,再进入冠状动脉。将一根导引导丝经指引导管通过狭窄的冠状动脉,导引导丝引导扩张球囊(必要时可覆载支架)进入冠脉的病变部位,扩张球囊,向外挤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的管腔增大。释放支架支撑冠脉扩张处,等支架到位后(通过冠脉造影证实),将导引导丝和指引导管撤出体外。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常规手术疗法。其中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称为球囊扩张术,即通常所指的PTA;而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则称作血管内支架术(endovascular stenting)。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常规手术疗法.其中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称为球囊扩张术,即通常所指的PTA;而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则称作血管内支架术(endovascular stenting).本文报道一例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术治疗股浅动脉破裂修补后狭窄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放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哲 《中华医学杂志》1996,76(12):938-939
放射学张雪哲血管及非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是介入性放射学近年来科技成果之一。血管内支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主要为:(1)血管成形术(PTA)后管腔开放效果不满意,血管壁弹性回缩,管腔狭窄,或PTA后致血管壁内膜撕脱,血管壁夹层,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狭...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是将远端带有一可膨胀球囊的特殊导管送至病变的冠状动脉,利用球囊的机械性挤压作用造成血管内膜或部分中层撕裂,更新塑型管腔,使病变血管扩张成形,管腔增大,从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PTCA过程中如有动脉内膜撕裂或闭塞,可在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减少PTCA术后再狭窄。FTCA及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我科2001-05/2006--04共开展FFCA及支架植入190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药物治疗无效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分析1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9±10.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结果 本组15例患者PTAS手术共放置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16枚,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涉及椎基底动脉病变部位包括基底动脉7例8处,椎动脉起始部8例8处.患者PTAS术后造影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在20%以内,管腔狭窄明显改善.4例患者在PTAS术中支架到位球囊扩张时出现一过性的头昏、眩晕、恶心,支架释放后不久即逐渐缓解.术中病变均未使用栓塞保护器(保护伞),1处病变(颅外)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40%因而进行了球囊后扩张.结论 椎基底动脉狭窄应用PTAS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缺血症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PTCA及支架术后鞘管拔除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子香 《现代医学》2004,32(2):115-11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主要操作方法是在X线下行股动脉穿刺插入鞘管,将导管经鞘管送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通过直接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或扩张血管后放置支架,达到使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再通的目的。它的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要求高,尤其是术后鞘管拔除的配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现就PTCA及支架术后鞘管拔除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 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 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 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1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1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球囊扩张后在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降低PTCA术后的再狭窄,并作为一种急救措施用于PTCA的急性血管夹层闭塞。我院自2000年7月~2007年2月,共为97例冠心病患者PTCA治疗中置人了119支不同类型的血管支架,均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撑器治疗气管支气管狭窄(附11例报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钱怀德支撑器(Stent)又称内支架,起初临床应用于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达到保持狭窄段血管血流通畅之目的。随着介入放射的飞速发展,支撑器被应用于非血管性腔道狭窄的治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32P放射性支架对兔髂动脉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以化学镀法制备^32P放射支架,与普通支架配对后,随机植入兔双侧髂动脉,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0d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狭窄程度,病理组织学观察内膜面积及管腔内径的变化。结果:术后30d,两种支架植入后的动脉最小腔径(MLD)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减小,放射性支架组的ML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其后期丢失、丢失指数、狭窄程度3项指标则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两种支架植入均使血管内膜增生;放射性支架侧血管管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侧(P<0.05),而其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小于对照侧(P<0.01)。两种支架植入后对支架边缘部位均无影响。结论:化学镀法制备的新型32P放射性支架安全有效,较低的放射活度即可有效防止支架内狭窄;短球囊扩张支架可能会避免边缘部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腔内治疗对合并髂动脉狭窄的腹主动脉瘤腔内的效果。方法:对合并髂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瘤患者2例,术前增强CT明确腹主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和髂动脉的狭窄程度,术中先行狭窄髂动脉球囊扩张,再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必要时行球囊后扩张使覆膜支架完全展开。结果:2例造影结果均提示腹主动脉瘤隔绝满意,未见明显内漏的发生。结论:腔内治疗合并髂动脉狭窄的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术中采用球囊预扩张或后扩张处理狭窄髂动脉,可为支架系统的通过和展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