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外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对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1位教师任教.两个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验前相当,并无显著差异.1学年后,将实验班的跨文化能力(认知、情感、行为)测试数据与对照班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实验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有显著提高.[结果]这种教学模式能促进跨文化交际认知及情感能力的提高.[结论]研究证明采用中外学生混编模式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今的社会高度国际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较大的机会进行面对面交流,新形势的变化向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交际教学法研究就是这一研究转向的一个重心。交际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它打破了仅从语言内部进行研究的传统,把多元理论融为一体。本文首先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心理语言学等方面阐述了它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并对其作了语言教学剖析,即,语言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以交际工具,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交际,而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其次探讨了交际教学法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关系,交际法要促使和保证学生在交际能力诸方面,得到必要的训练和应有的提高。英语教师应利用交际法的优点,结合跨文化交际的观点,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最后提出了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要走出交际法不教语法和交际法只教口语这两种误区,教师在交际法教学中要注意跨文化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浅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的改进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主动地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着学时少、任务重、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状况。由于扩招。很多学校采取大班上课。大班上课师生交流减少,课堂互动受到限制,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高校英语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扩充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的语言,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必备的交际工具之一。世界各国都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最佳的AMD语氛围,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薄弱,因此更需要英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一门跨文化的学科,现实的英语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力争使英语课堂交际化,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活动,由此促进英语作为目标语习得,最终实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在国外大学英语交际的课堂活动中,合作学习因其能使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因而被广泛应用.倡导合作学习,不但可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而且也是改革当今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学模式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首要环节,影响着教学方法的调整创新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优化。为了发挥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的积极指导作用,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四条大学英语教师必备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专医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遇到各种困难,诸如使用英语的机会少、学业负担重等,和会考无需口试、英语教师素质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当采取一些对策,如激发兴趣,增加口试、对话课,培养开口交际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 ,人们一直都在寻找合理的英语教学模式 ,那么英语教学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学活动”。就英语而言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本文试对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1 教学的实质1 1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 ,是彼此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即交际 (Teachingisofcommunica tion)。1 2 教学是活动 ,通过交际活动 ,学生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上认识掌握英语 ,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即教学用交际 (Teachingisbycommunica…  相似文献   

11.
回顾温州医学院6年的留学生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发现语言障碍导致交流困难是留学生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最主要的问题。通过多种师资力量的合理利用、充分备课、英语版影像资料的采用、对英语教材的补充修订以及网络辅助教学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留学生教育模式,提高了妇产科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材、教师以及教学方法三方面探讨了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包括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实现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的衔接;制订医学英语教学大纲,组编合适的医学英语专业教材;增加医学英语课时,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培训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改进医学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医学教师和学生解决双语教学的语言困难,笔者在首都医科大学进行了英语教师与医学教师的合作教学实验.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对学生适应双语教学的需求分析;②英语辅助课程的设置;③医学课的英语特点和数学模式分析;④备课合作;⑤课堂教学合作.前四个方面在教学实验中均证明是有效的和可行的.由于课堂合作教学可能影响教学进度,笔者建议把合作教学主要放在备课、听课和课后辅导上,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师独立完成为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高校本科生对全英语教学的态度、参与程度及对全英语教学效果评价等,对武汉市各层次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严格按照全英语教学的定义,随机抽取武汉市985和211高校已开展非语言类全英语课程的本科生345人进行调查。结果本科生对全英语教学的认可程度与其英语水平相关,但对全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容乐观;学生与教师对全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但985高校明显好于211高校。结论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有赖于学生和教师的英语素质,应针对国家对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需求,设置特定标准甄选教师和学生,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当前全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日益被广大英语教师所重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师生情感互动因素,造成课堂气氛呆板、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动力等不良现象。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英语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促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组织了英语好、专业强的骨干教师,并聘请外籍生物化学教师,采用新版英文原版生物化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开辟师生角色互换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专题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台作读书报告,并书写英文综述;课程结束后采用全英文试题考试;建立了专家评课与学生评议的双语教学的反馈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缪军 《医学教育探索》2005,4(5):308-309,311
文章分析了目前在大学英语的重点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转向的趋势下,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种关系,如: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医学英语与双语教学、英语教师与医学教师等,并提出处理以上关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目前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为优化医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6所研究生教学单位进行医学英语教学调查,对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师资安排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师培养模式逐步丰富,但教材建设还不尽人意,有待规范.结论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基本完成了从单纯的普通英语教学向全面提高医学人才英语水平多样化精细化教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的教材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语和全英教学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医学院校的师生掌握、传播和交流这门飞速发展的医学学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就是用英语进行教学,而英文版教材的选用和建设则是实验诊断学课程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灵魂。本文从双语教学的特点谈起,结合国外双语教学的经验和本教研室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了实验诊断学双语和全英教学教材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评价眼科学全英语教学中自编教材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认为合理参照中英文原版教材和网上教学素材编写,创造学、用英语环境。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高素质师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