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概述 肺段隔离症(PS)也叫支气管肺隔离症,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而成人较少见[1] .病变是由体循环供血无肺功能的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2、3、4],血供来自主动脉或其分支.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缺乏正常连接[5] .按解剖部位分为两型:1)隔离肺与正常肺居于同一脏层胸膜内,静脉引流入肺静脉者称为肺叶内型(ILS),它与正常肺的支气管并不相通,但反复感染后可与支气管相通,形成囊腔.2)隔离肺本身另有胸膜包绕者称为肺叶外型(ELS),静脉引流入体静脉[2] .  相似文献   

2.
肺隔离症1例     
1资料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症状,体检时X线发现左下肺野后基底段椭圆形阴影,大小为3·5cm×4·6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最后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肺隔离症。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离症,本病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这种畸形可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是肺隔离症病变区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隔离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肺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所包裹。临床症…  相似文献   

3.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又称支气管肺组织分离,是一种少见的肺疾患。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易误诊。本院心胸外科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肺隔离症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28例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5例行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肺感染2例,肺不张1例,吻合口缝线脱入支气管内1例,无支气管瘘、狭窄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切除癌肿的同时能够保存更多的正常肺组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是肺组织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隔,并形成囊性肿块。该部分肺脏无功能。隔离肺部的支气管可与正常支气管系统相通或不通。连通正常支气管时常反复继发感染,不通者无症状元感染。此外,病变处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是为胚胎期遗留的畸形血管。病变部位的支气管与正常的支气管不相通,故不具有呼吸功能。病肺局部无色素沉着,颜色浅淡。叶外型较叶内型少见,亦有90%在左侧。肺隔离症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例合并肺内感染时,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引起误诊。本组病例除4例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其余8例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而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的发育异常,主要特点是病变的肺组织由体循环动脉供血并与正常肺组织隔离,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因其少见,临床表现不一,不易与肺癌、肺脓肿、支气管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相鉴别,易误诊误治。现报告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诊断的15例肺隔离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异常体动脉供血左肺下叶(ASALLL)与左下肺隔离症(P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为ASALLL及25例确诊为左下肺PS的CT表现,并对比分析两者的病灶形态、与支气管关系、供血动脉起源及直径等。结果反复咳嗽及咳痰分别见于21例及15例左下肺PS患者,咯血见于16例ASALLL患者(P0.05)。左肺下叶呈毛玻璃影见于16例异ASALLL患者,左肺下叶肿块见于22例左下肺PS患者(P0.01)。16例ASALLL患者的左肺下叶支气管正常,25例左下肺PS与支气管不相连(P0.01)。ASALLL的异常动脉直径(11.88±1.13mm)大于左下肺PS的异常动脉直径(5.96±0.98mm)(P0.01)。结论ASALLL与左下肺PS的CT表现不同,CT增强扫描可确诊ASALLL。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其特征是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肺动脉相分离,肺组织的供血通常来自主动脉系统发出的异常分支。应用B超诊断肺隔离症,国外文献有个例病案报道,国内尚未见专题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64例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CT可见圆形、卵圆形块状影,密度均匀,厚度一致,边缘光滑;先天性肺叶肺气肿CT扫描可见大叶内含气量上升,肺叶透亮度提升,肺纹理、气管及心脏向左偏移,邻近正常的肺组织被压缩;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T可见左上肺叶尖后段支气管开口处于闭锁状态,自肺门至肺叶内可见放射状柱状征,呈"V"形,可见支气管被黏液填塞、截断,周围肺组织肺气肿。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先天性支气管发育不良,可显示支气管病灶位置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图像质量好,定性、定位优势好。  相似文献   

10.
1993~1998年手术治疗肺隔离症5例,其中叶向型1例、叶外型4例,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含二块隔离肺组织、其中一块未见迷走血管。手术方式均为病灶切除,术后随访2个月~5年,效果良好。对儿童病例长期存在的下肺叶肿物,特别是位于左下肺叶者,均应警惕肺隔离症的可能,宜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叶内型肺隔离症、如病灶位于肺叶表面、胸腔粘连不甚、所附肺叶顺应性良好、可行病灶切除,而不必行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6岁、胸痛,咳嗽,痰中带血,午后低热多汗3月余。胸片示左肺下叶团块状阴影,无钙化及空洞,疑诊为边缘性肺癌。气管镜检查,左下基底段管口水肿,未见肿瘤。粘膜涂片未找到癌细胞。手术所见:左下肺有一边界不清,触之中间呈囊性感,周边质硬之肿块,约10×10×10cm~3。下肺周边约5×4×13cm肺组织呈粉红色(似婴儿肺),有异常迷走动脉起源胸主动脉,直径1cm。迷走动脉走行于下肺韧带入病肺。未见明显异常静脉。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诊断肺隔离症。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肺的先天性畸形,它是有正常的局部性支气管分布,但却不与气管支气管相通的异常肺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症(sequestration)或隔离肺是一种由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供血的畸形肺结构。主要分两大类型:分隔于正常肺叶外而有单独的胸膜覆盖者称叶外型;埋藏在正常肺内而与正常肺共用一层胸膜者为叶内型,一般属于无通气功能的肺组织,多形成囊肿。据王佐明等统计,国内至1980年报道29例,我们于1981年经验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义和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573-157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其特点是异常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树无交通,血供来源于体循环动脉,根据有无完整的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界,解剖学上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本病误诊率高,为提高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我们回顾性总结了16例肺隔离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肺隔离症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由Rokitansk和Reko-torzic在100多年前首次描述,是成人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1],占肺部疾病的0.15%-6.4%[2],其主要特点为病变与正常支气管分支不交通,与正常肺组织分隔,无肺功能,并由体循环异常血管供血。多层螺旋CT机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的应用,使肺隔离症异常血供的检出变得方便、快捷,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有创性的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肺隔离症[1](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以肺实质及肺血流供应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Huber1777年首次报道1例由主动脉供血的肺囊肿,Rokitansky1861年称此为“附属肺叶”[2];Peyce最终将本病命名为肺隔离症[3]。解剖学以有无完整脏层胸膜分隔为标准[4],分型为叶内型肺隔离症(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LS)和叶外型肺隔离症(ex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ELS)。  相似文献   

16.
亚肺叶切除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除。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构成支气管肺段。右肺分为1O段,左肺分为8段。肺段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每一个肺段都有相对独立的血液循环体系和独立的支气管分支。因此在解剖学上肺段是独立的功能单位,完全可以做到解剖性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治疗肺叶并肺段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支气管剔除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胸片、CT见余肺复张良好,半年后复查肺功能、血气正常,全部随访均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剔除术最大限度保留了正常肺组织,手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L-6、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或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组)和全肺萎陷单肺通气组(T组)各16例。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及维持麻醉,插入ID8.0 mm单腔气管导管后,将9Fr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S组将套囊置入目标肺叶支气管入口下方1cm,T组将套囊置入主支气管入口下方1.5~2 cm。于侧卧位双肺通气15 min(T1)和单肺通气结束15 min(T2)收集动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LISA法测定IL-6、TNF-α的浓度,观察纪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T2 与T1比较,两组患者IL-6、TNF-α的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S组T2时IL-6、TNF-α的浓度均低于T组(P<0.01)。结论 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可以减少体内促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在胸科手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IL-6、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限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或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32例,随机分为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组)和全肺萎陷单肺通气组(T组)各16例.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诱导及维持麻醉,插入ID 8.0 mm单腔气管导管后,将9Fr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放置,S组将套囊置入目标肺叶支气管入口下方1 cm,T组将套囊置入主支气管入口下方1.5~2 cm.于侧卧位双肺通气15 min(T1)和单肺通气结束15 min(T2)收集动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LISA法测定IL-6、TNF-α的浓度,观察纪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T2 与T1比较,两组患者IL-6、TNF-α的浓度均明显增加(P<0.01),S组T2时IL-6、TNF-α的浓度均低于T组(P<0.01).结论 选择性肺叶隔离技术可以减少体内促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在胸科手术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全麻肺隔离技术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术实施肺隔离后与肺部感染关系,预防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381例,将支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分为两组。Ⅰ组病人214例:常规全麻诱导双腔导管插管后,单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分析组;Ⅱ组病人167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双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45.93%伴有同侧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肺部X线征炎症明显好转、血象正常。并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患者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发现肺叶切除术病人16例发生肺部感染,Ⅰ组与Ⅱ组病人分别是3例、13例。占同期全麻气管、支气管插管分别是1.40%和7.78%;从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的致病菌143.75%,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为最多,这3种菌占非发酵菌的91.30%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分离菌。而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对头孢三代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40%~95%,高耐用药率与下呼吸道感染率成正比。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结论:调查发现引起气管与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肺隔离比无肺隔离明显减少,说明对侧肺可引起交叉感染。细菌耐药性,使其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实施肺隔离技术,对预防肺部感染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