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半密闭坑道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半密闭坑道环境质量及人体健康影响因素的调查,为进驻部队提供防护依据。方法 用N 962风速温湿度计监测微小气候及大气采样器监测空气颗粒物,用撞击法监测空气微生物,应用血液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仪对12名受试者检测29项血液指标,并对生理反应作问卷调查。结果 半密闭坑道房间平均气温15.2℃,相对湿度75.5%,风速0.06 m·s-1,可吸入颗粒物0.5526 Hlg·m-3,空气细菌总数1 157 cfu·m-3,真菌数902 cfu·m-3。受试者29项血液指标3次检测结果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占79.32%;乳酸脱氢酶有7例在坑道内试验期间高于正常值;受试者有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关节酸痛等自觉症状。结论 可吸入颗粒物超标2.8倍,多数自觉症状在出坑道后1-4 d消失,除低温高湿环境引起关节痛应引起重视及乳酸脱氢酶结果增高需要进一步探讨外,半密闭坑道在短期内对人体健康基本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地下半密闭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部队进驻提供防护依据. [方法]对在地下半密闭环境内7 d的12名工兵作业人员的血液指标,按进驻前、中、后进行监测及重点复检.并对自觉症状作问卷调查.[结果]共监测39项指标,正常或基本正常的33项,占84.6%.有半数以上人员有轻度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自觉症状,其中关节痛较为明显. [结论]地下半密闭环境在短期内对人员健康无明显不良影响.出现的自觉症状大多较轻,且在离开半密闭环境1~4d后消失.  相似文献   

3.
进驻坑道内半密闭环境人体自觉症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坑道内半密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特殊情况下大量人员进驻提供依据,对进驻坑道半密闭房间内的12名受试者的基本生活规律及自觉症状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密闭地下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方法于2003年9月在某半密闭地下环境中对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为期6d的试验观察,监测受试地下房间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IP)、CO2浓度、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分别于实验前12h(简称实验前)、进驻后第6天(简称实验中)、实验结束后第4天(简称实验后)、实验结束后第8天及第70天测定受试者血常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指标并对受试人员饮食、饮水、睡眠、排便等基本生活规律及自觉症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半密闭环境平均气温15.2℃,气湿75.5%,风速0.06m/s。由于不能通风,实验中空气污染加重,空气中IP和CO2浓度分别是本底的5.1、1.6倍,细菌总数及真菌数分别是本底的7.7、3.8倍,1例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及3例受试者的淋巴细胞偏高。实验中细胞免疫指标CD3+、CD8+及B细胞明显降低,平均分别为60.05%,26.04%及10.41%,与实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28.83%)与实验前、后比较均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液免疫指标全部正常。50%以上受试者有头昏、头痛、关节痛及胸闷等自觉症状,脱离半密闭地下环境后1~4d绝大多数症状消失,而关节痛消失缓慢。结论受试者在半密闭地下环境6d内,机体代偿功能正常,无明显健康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51条不同类型坑道空气微生物监测,为坑道安全保障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监测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链球菌及厌氧菌数。结果1.空气细菌总数及链球菌数基本正常。2.半密闭型坑道空气真菌数最高,通道及房间中位数分别为5950cfu/m^3及9500cfu/m^3。3.密闭型坑道通道空气厌氧菌数分别是半密闭型及通风型通道的4.2倍及3.8倍。结论坑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真菌及厌氧菌,对进驻人员健康有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密闭军事坑道环境对人体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在半密闭军事坑道中随机选取2个房间作为实验用房间,每个房间进驻6名战士,观察进驻坑道前后与坑道实验时人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16+)、B细胞(CD19+)水平以及血常规18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进驻坑道第5天,进驻人员血红蛋白含量为(157.30±8.43)g.L-1,与进驻前的(157.17±8.46)g.L-1和出坑道后的(153.40±9.36)g.L-1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驻前和出坑道后相比较,进驻第5天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8+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CD4+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B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0.05),血常规中的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短期半密闭坑道环境对人体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等血液生化指标没有影响,有可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变化,但总体处于代偿状态,离开坑道后均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入驻坑道前后空气质量变化及自觉症状,为改善坑道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2名健康男性,分2组入驻坑道内2个相同房间。观察入驻后坑道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氧气、可吸入颗粒物(IP)、细菌总数、真菌数的变化情况。以问卷方式对其基本生活规律及自觉症状进行调查。结果入驻后坑道内IP、细菌总数和真菌数明显高于入驻前(P<0.01),IP超过标准要求;其他各项指标与入驻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均符合标准要求。有半数以上人员有轻度头昏、头痛、乏力、疲劳、胸闷、关节痛等症状。结论人员入驻坑道后,空气中IP、细菌总数和真菌数分别是进驻前的5.1倍、7.7倍和3.8倍,需采取必要的消毒预防措施,减少对健康的不利影响。针对人体产生的自觉症状,应重视和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期进驻坑道内半密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特殊情况下进驻坑道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华北某地军事坑道内,以工兵连队男性军人为试验对象,每日3餐各30min在坑道外就餐,其余时间均在关闭的试验房间内。按试验前、中、后3次观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5项免疫指标。结果IgG、IgA、IgM、补体G、补体C4、C反应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触珠蛋白和转铁蛋白,试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8^+,试验中较试验前、后明显降低(P〈0.05),CD;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CD16^+试验中较试验前、后明显增高(P〈0.05);B细胞CD19^+试验中较试验前、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进驻坑道内半密闭环境,人体免疫系统可发生代偿性变化,但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坑道通风与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为了解坑道通风条件下空气中微生物状况,保障进驻人员的健康。方法:应用沉降法监测坑 道内通道及房间的空气含菌量。结果:密闭坑道的通道及房间平均厌氧菌数分别为3288CFU·M^-3及3538CFU·m^-3,均高于对照,且差异非常显著;半密闭坑道的通道及房间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数、厌氧菌数与对照比较,前者P〈0.05,后者P〈0.01;通风坑道的房间空气细菌总数及真菌数均高于通道。结论:密闭坑道  相似文献   

10.
某海岛密闭屯兵坑道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岛屯兵坑道密闭时的卫生学状况及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为指导部队科学地利用坑道,保障官兵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屯兵坑道环境卫生学的要求,对部队进驻密闭坑道后不同时间的坑道环境各项卫生学指标和人体生理变化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部队进驻密闭坑道12 h,坑道中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各时间点的相对湿度均超过90%,风速、可吸入颗粒物及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总体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CO2体积分数平均每小时上升0.12%;人员进驻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部队长时间进驻海岛密闭坑道时,应注意潮湿、空气中CO2浓度和细菌总数等卫生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2.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2008年初常州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对初免月龄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5月31日所有在感染科住院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小婴儿和成人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提前初免,坚持原有再免,加强二次强化免疫及婚前再免,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小鼠的肾功能指标和氧化损伤指标反映粮食有机污染物的潜在毒性。[方法]选取某污灌农田出产的玉米为研究对象(下称"污灌区"),地下水灌溉农田出产的玉米为对照(下称"对照区"),采用超声振荡法提取玉米中的有机污染物,对小鼠灌胃法染毒,共分为5组:对照组(用二甲亚砜染毒),对照区低剂量组、对照区高剂量组、污灌区低剂量组、污灌区高剂量组,每日染毒1次,连续染毒2周。测定肾功能指标:尿酸(UA)、肌肝(Cr)、尿素氮(UN)。肾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污灌区高剂量组的UN增高,污灌区各组肾组织的T-SOD、GSH-PX活性均降低(P﹤0.05)。与对照区相同染毒剂量组比,污灌区各剂量组T-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该污灌区玉米中有机污染物可导致小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