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法对 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2 0 %和 88.1%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35 ) ,临床晚期 (III、IV)端粒酶阳性率高于临床早期 (I、II) (P=0 .0 48) ,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正常者 (P <0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抗体的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头颈部鳞癌及相关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春作为头颈部鳞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及15例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中,27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84.4%;15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33.3%。有淋巴结累及者端粒酶阳性率(86.7%)高于无淋巴结累及者(82.4%),低分化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细胞端粒酶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RNA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探讨端粒酶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利用TRAP法对端粒酶的检测方法作了探讨,并检测了鼻咽癌细胞株HNE1、鼻咽癌活检组织和正常鼻咽粘膜组织端粒酶的活性。结果: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鼻咽癌活检组织端粒酶为阳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为阴性。结论:端粒酶在鼻咽癌细胞株和活检组织中酶活性高,端粒酶的检测可为鼻咽癌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喉癌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喉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喉癌旁粘膜组织中有正常喉粘膜4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结果: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1.07%(51/56),正常喉粘膜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76%(4/41)和33.33%(5/15),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癌旁上皮端粒酶活性阳性的9例患者其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阳性。结论:端粒酶激活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喉癌分子诊断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声门上型喉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声门上型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了HEP-2喉癌细胞系,26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结果:HEP-2喉癌细胞系呈端粒酶阳性,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为84.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40%(P〈0.01),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未出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活化是喉癌发生的重要遗传学改变,但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RNA组分和端粒酶活性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RNA组分(hTR)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建立喉癌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和原位杂交法对正常组织、声带息肉、癌前病变和喉癌进行hTR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①所有组织均表达不同水平的hTR,hTR阳性率随着喉癌的临床分期逐渐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②39例(78%)的喉癌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声带息肉仅1例(8.3%)表达,不同分化的喉癌组织端粒酶  相似文献   

7.
喉癌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尔钟  张伟 《耳鼻咽喉》2000,7(1):44-47
目的:探讨端粒酶生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34例头颈肿瘤组织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27例喉癌患者中有23例同端粒是笥,阳性率85.2%,27例相应癌旁组织有7例检出端粒酶阳性,阳性率25.9%,7例喉乳头瘤瘤患者中有3例检出,阳性率42.9%,结论:端粒酶活化并非只发生在喉癌进展的晚期阶段,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也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激活。端粒酶活性可能民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喉癌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伯俊  周春晓 《耳鼻咽喉》2000,7(3):175-178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喉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喉癌旁粘膜组织中有正常喉粘膜4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结果: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率为91.07%(51/56),正常喉粘膜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76%(4/41)和33.33%(5/15),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端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病人端粒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端粒酶(TLMA)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TRAP PCR ELISA法探讨18例NPC,2例放疗后NPC,4例癌旁组织及4例慢性鼻咽炎鼻咽部活检组织中TLMA表达。结果:18例NPC TLMA阳性率为88.9%。4例癌旁组织阳性率为75.0%,慢性鼻咽炎全部为阴性。1例复发性NPC为阳性,1例疗后未复发为阴性。TLMA表达与NPC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似无明显关系。结论:TL  相似文献   

10.
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方法,研究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在人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nm23-H1/NDPK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关。在3例正常鼻咽组织中阳性率为100%;在非癌鼻咽粘膜组织上皮细胞中阳性率为100%,癌旁组织上皮细胞中阳性率为73.8%;鼻咽癌组织细胞中,阳性率为44.7%,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鼻咽癌DLC1基因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喉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 EL ISA) ,对 4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 10例声带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47例喉鳞癌组织中 39例端粒酶呈阳性 (83% ) ,而 10例声带炎性息肉组织均为阴性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端粒酶活性在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 ,可作为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为预测喉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并可望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应用选择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14.
bcl-2、P 5 3基因及Epstein-Barr病毒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53、bcl-2、EBV表达情况及与主要临床指标间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p53、bcl-2蛋白,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EBV.结果慢性炎性组织中p53、bcl-2及EBV阳性率分别为7.7%、23.1%和7.7%,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9%、88.9%和87.0%)(P<0.01).三者在鼻咽癌组织中共同阳性率为72.2%,p53、bcl-2明显正相关(r=0.78,P<0.01).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90.0%)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58.3%)(P<0.01),临床Ⅱ、Ⅲ和Ⅳ期p53阳性率(分别为92.9%、78.9%和100%)均明显高于临床I期(38.5%)(P<0.01),且表达强度有增加的趋势.结论p53、bcl-2及EBV可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p53阳性的鼻咽癌患者较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随着鼻咽癌病程的发展,p53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三者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新蝶呤与鼻咽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竞争法检测 5 4例初治鼻咽低分化鳞癌 (鼻咽癌组 )治疗前、后及 32例健康成人 (对照组 )的血清新蝶呤水平。结果 :鼻咽癌组新蝶呤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各 TNM分期之间新蝶呤水平无差异 (P >0 .0 5 )。无淋巴结转移者血清新蝶呤浓度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治疗后新蝶呤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但仍比对照组高 (P <0 .0 1) ;治疗后 6个月病灶全消者新蝶呤水平仍维持较低水平而病灶部分残留者复又上升 (P <0 .0 1)。结论 :鼻咽癌病理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过激或免疫应答异常 ;血清新蝶呤水平动态观察可作为鼻咽癌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NPC组织中COX-2和MMP-2蛋白的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OX-2和MMP-2在NP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58%和66.28%,显著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均P<0.01);它们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2种蛋白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NPC组织中COX-2和MMP-2的表达均增高;二者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微阵列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74例NPC、71例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48例单纯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及63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其阳性信号的定位。结果β-catenin在NPC组织细胞浆/细胞核中高表达(71.3%),但其细胞膜呈低阳性表达(19.0%);β-catenin在NPC组织中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和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0.01)。非角化性鼻咽癌和未分化癌组织的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异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角化性鼻咽癌(P<0.01)。临床Ⅲ和Ⅳ期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和Ⅱ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PC(P<0.01)。结论β-catenin蛋白在癌细胞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过表达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阳性可作为预测鼻咽癌临床进展和侵袭、转移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端粒酶HTRT在鼻咽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鼻咽上皮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端粒酶HTRT在正常鼻咽黏膜、鼻咽黏膜异型增生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鼻咽正常黏膜全部为阴性,异型增生鼻咽组织阳性表达率较低,而鼻咽癌组织HTRT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但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型及淋巴结转移不相关.结论HTRT表达在鼻咽癌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患者血清sICAM-1、sCD4及sCD8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CD4(sCD4)、可溶性CD8(sCD8)和可溶性ICAM—1(s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4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一1、sCD4与sCD8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ICAM—1、sCD4及sCD8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血清sICAM—1浓度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sCD4、sCD8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放疗终sCD4、sCD8与sICAM—1水平比放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仍比对照组高(均P<0.01);放疗后6个月肿瘤全消组血清sICAM—1、sCD4与sCD8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肿瘤残留组血清sICAM—1、sCD4与sCD8浓度出现不同程度回升,其中sICAM—1水平与肿瘤全消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sCD4、sCD8浓度接近治疗前水平(均P>0.05),但比肿瘤全消组高(均P<0.05)。结论:鼻咽癌存在与sICAM—1表达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异常,血清sI—cAM—1、sCD4与sCD8的水平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及随访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