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火针是一种特制的针具,将其烧红后点刺患处治疗疾病。《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制燔针,则取痹也。"而在《素问·调经论篇》中又称焠针,"病在骨,焠针药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关于燔针的解释是:"燔针,烧针而刺之,即火针也。"而焠的解释为:"焠,火灼也。"由此可见,无论是燔针还是焠针,都是火烧  相似文献   

2.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火针疗法源远流长,第一次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为<黄帝内经>,其中称火针为燔针、焠针,称火针疗法为埠刺.如<灵枢·官针>有云:"九日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1]唐代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中正式提出了"火针"这一名称[2].火针疗法延续至今,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对于火针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甚多,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的火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火针疗法是在针刺法和直接灸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火烧红针体后,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将火针的现代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火针的源流及作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如《灵枢·官针》载:"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素问·调经论》载:"病在骨,焠针药熨"。这里的"燔针""焠针"即是指火针。而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称为"烧针"。真正言明"火  相似文献   

4.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灵枢·寿妖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烧针令其汗","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两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解放前夕,却濒临消亡.20世纪60年代,经过诸多针灸名家的探索,才逐步丰富了火针病机学说,规范了火针操作方法,扩大了火针适应症,总结了火针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火针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见效快,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现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灵枢·官针》有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也有“烧针令其汗”的论述;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正式称为“火针”;明《针灸大成》云:“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说明当时火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社会的发展,火针得以继承和不断创新,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火针的作用原理①助阳化气补虚,逐瘀通络除痹。借助火热,经过加热的针体,通过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引阳达络,直接激发经气,鼓…  相似文献   

6.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操作简单,见效迅速。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针烧红,迅速刺入一定部位、腧穴,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针灸的一种。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火针原理  相似文献   

7.
火针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是古代九针中之“大针”,亦称燔针、烧针等。《灵枢·经筋》篇就记载用“燔针劫刺”的方法治疗经筋痹症。历代火针也有所发展。在当代,火针更是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火针在各科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1 临床应用1.1 内科  殷氏治疗痹证30例,以华佗夹脊穴为主穴,配合病患局部穴,用火针快速刺入穴位,迅速出针,总有效率达85%[1]。姜氏治疗网球肘30例,用师怀堂单头火针速进疾出阿是穴,若病程较长者速进缓出或留针片刻,出针后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痊愈18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93.33%[2]。吕氏治…  相似文献   

8.
火针疗法是将一种特殊材质制成的针具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古代又称之为燔针、焠针、白针、烧针.国医大师贺普仁研究火针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火针的临床应用,在其适应证及发病机理方向进行挖掘、应用,拓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火针疗法与毫针、火罐等治法相结合,治疗痹症4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火针疗法 ,古称火卒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篇 :“火卒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刺 ,即用火将针烧至发白 ,然后以闪电般疾入疾出法刺入穴内或病所 ,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 ,屡屡获效 ,兹介绍如下。肩凝案李某  相似文献   

10.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疗法,古称“刺”、“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而达到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腐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1简述火针疗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寿夭刚柔》篇,“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亦有“烧针令...  相似文献   

11.
火针治疗外科疮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即古之燔针、淬刺、烧针等。即将特殊的针具加热,烧至通红白亮,迅速刺入并疾出腧穴或某部位而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早在《灵枢》就有记载,如“凡此有九……九日淬刺,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小品方》,并应用于外科病症。如“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探索《黄帝内经》中"燔针"的有关涵义,笔者认真研究《内经》里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医家的注解,认为"燔针"的本义是用火烧针,非指针具,具体意义为何,应当联系相应的篇章条文。笔者大胆揣测,"燔针劫刺",指用火烧针使其暖也而后刺,疾入疾出的一种刺法。"焠刺",指用火将针烧红后再刺,刺后需待烧红的针冷却,然后再出针的一种刺法。"燔针劫刺"与"焠刺"的区别在于烧针的程度以及刺后  相似文献   

13.
火针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针疗法来源很古,《灵枢经》称为燔针、粹刺,《伤寒论》称烧针,《资生经》称白针,民间川蜀人称煨针,明清以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俱称火针,故后世亦通称火针。火针的针具一般认为是由《灵枢》九针中之大针发展而来。古代相沿均用比较粗长的金属针,针柄以竹木固定隔热,用桐油或麻油满盏,灯草多如大指许,丛其灯火烧针令通红,然后刺向气穴或病所,故可说火针是针刺与灸(火炳)相结合的一种疗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讲到灸法起源说:“北方者,  相似文献   

14.
火针治疗热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治疗痹证 ,首见于《灵枢·官针篇》 :“刺燔针取痹也”这里明确指出火针可以治疗痹证。后世医家认为火针具纯阳之性 ,有温通经络 ,祛风散寒之功效 ,故多用以治疗风寒湿痹。如《针灸聚英》中 :“若风寒湿浊 ,在于经络不去 ,宜用火针。”《灵枢·经筋篇》提到 :“悴刺者 ,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 ,无用燔针。”指出火针只用于治疗寒痹 ,若因热邪使筋脉驰缓不收者 ,不宜用火针 ,认为火针治疗热痹 ,有悖“治热以寒 ,治寒以热”的经旨。火针沿用至今其主治范围已超出前人的论述 ,用它治疗热痹临床上也不乏其例 ,但许多医者却拘于经旨。不敢妄…  相似文献   

15.
程海英 《北京中医》2008,(11):853-855
《内经》首次提到“燔针”“焠刺”,晋代《小品方》最早记载了火针的名称,以后历经汉、唐、明、清数千年,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逐步改进发展完善,成为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火针的作用机理在于用温热刺激穴位或部位来增强人体阳气鼓舞正气,调节脏腑激发经气,从而达到广泛的治疗作用,成为目前针灸治疗中最具特色、最独特的疗法之一。临证中主张重视火针的操作和针具的选择,在近十余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对应用火针疗法治疗面部疾患、痹证、麻木、痿证和部分热证等均有很深的体会,同时指出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外科、妇科以及五官科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认为随着针灸学的日益发展以及火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火针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有效的疗法。《内经·灵枢》称之为“燔针”;《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历代医家通过实践又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有火针治疗痈疽的记载:“针唯令极热,热极便不痛。”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描述火针疗法更详细:“火针即焠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令其通红……宜破痈疽发背,溃脓在内,外面无头者,但按毒上软处,是已溃脓……决破出脓一针。”国内五十、六十年代曾有报导,火针疗法治疗淋巴结结核取得很好的疗效。一、临床应用七十年代初,我科已开始采用火针治疗脓疡,并  相似文献   

17.
火针焠刺治疗关节痹痛526060广东省肇庆华佗医院黄柳和火针粹刺治痹痛,最早见载于《灵枢·官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其操于关键是将针烧红,趁针尖尚红之际速刺于穴位,如《针灸大成·火针》所云:"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  相似文献   

18.
火针是以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位或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内经》中又称为“(火卒)刺”、“燔针”等。关于其适应证及禁忌证,《灵枢·官针篇》也有“(火卒)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灵枢-经筋篇》:“(火卒)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明·高武在《针灸聚英》中总结了明代以前应用火针的成就,对火针的制作、刺法、适应症及禁忌证均作了详尽的论述。后世医家极为重视,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特别是近年来文献报道愈来愈多。本文拟就解放以来火针疗法的应用概况,予以综述如  相似文献   

19.
王秋英 《光明中医》2016,(23):3404-3405
火针疗法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火针"一词始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在此之前,《黄帝内经》中称火针为"焠针""燔针"。《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在此之后,《针灸资生经》称之为"白针",蜀地人称之为"煨针"。自明代以来,《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集成》等均称之为"火针"。现火针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及美容领域。对顽固性痤疮、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扁平疣、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等疾病效果明显,能迅速消除病灶,促进皮损愈合。  相似文献   

20.
<正>火针,是古代九针中所提及的"大针",又称"燔针"。火针疗法是将一种特殊材质的针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通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火针疗法已成为当今针灸疗法中一个独特的治疗手段。《内经》对火针早有记载,并指出火针的适应症为:痹证、寒证、经筋病症、骨病。有医家认为,火针不可用于热证、夏季病,但亦有医家用火针以热治热。笔者对火针治疗热证作简单探讨,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