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延误诊断的分析胡太平,李艳霞,郭建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早期确诊率很低,以致严重影响了肿瘤的切除及术后生存率。现结合我院1974年4月~1996年2月收治的24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就其延误早期诊断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原发性巨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报告9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腹膜后原发性巨大肿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讨论了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以及与腹膜后脏器肿瘤定位的鉴别,认为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原发于纵隔,12例原发于腹膜后;精原细胞瘤13例,非精原细胞瘤24例。结果 原发于纵隔的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和原发于腹膜后的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34%、100%和67%;相应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32%、100%和6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原发部位和国际预后评分均为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 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是1组有潜在治愈可能的疾病。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及国际预后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腹膜后肿瘤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75年9月—2014年12月间收集的687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资料,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687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173例(25.2%),交界性44例(6.4%),恶性470例(68.4%)。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为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分别占全部腹膜后肿瘤11.6%、8.7%、4.4%。良性肿瘤常见的为畸胎瘤,占全部肿瘤5%。原发性肿瘤592例,占86.2%。继发性肿瘤95例,占13.8%。腹膜后肿瘤临床表现多样,术中出血多,术中联合脏器切除的概率高。肿瘤性质、肿瘤切除程度、肿瘤分化程度是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肿瘤切除愈彻底,复发时间愈晚。结论 提高腹膜后恶性肿瘤的完全切除率,降低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05例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根据腹腔镜入路不同分为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转重症监护室(ICU)比例、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发热(≥38.5℃)比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时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0--2001年12例累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方面的经验。结果:对12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膜后肿瘤(包括受累血管)完整切除和相应的重大血管重建,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侵及下腔静脉或髂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将肿瘤及受累血管完整切除,必要时行血管重建,可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及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Endostatin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ang GF  Wang YH  Zhang MA  Wang Q  Luo YB  Wang DS  Han CR 《癌症》2002,21(1):50-53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的生长、转移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对选择手术时机和方式、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ndostatin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1116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类似于临床的结肠癌转移裸鼠模型。种植后第1周开始皮下注射Endostatin,每天一次,剂量为0mg/kg(对照组)、5mg/kg、10mg/kg、20mg/kg(治疗组),共用6周。种植后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y,MVD)、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观察肿瘤细胞腹膜、肝、其他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Endostatin剂量为0mg/kg、5mg/kg、10mg/kg、20mg/kg时,原位肿瘤瘤重分别为(1.31±0.36)g、(0.42±0.17)g、(0.21±0.09)g、(0.13±0.05)g;抑瘤率分别为0%、67.9%、84.0%、90.1%;MVD分别为(12.8±4.1)、(5.9±2.5)、(2.2±1.4)、(0.74±O.3);AI分别为(3.87±2.61)%、(6.89±5.18)%、(13.24±4.76)%、(20.97±9.04)%;腹膜转移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8.
对26例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腹膜后肿瘤所在部位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是肿瘤能否彻底切除的前提。对已不能一期切除的较大恶性肿瘤,采取肿瘤的包膜内切除术或减量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病人应缩短复查时间,争取复发时早期手术,并切除邻近受累器官。  相似文献   

9.
詹元起 《中国肿瘤》2004,13(9):601-602
由于腹膜后肿瘤发生部位的缘故,使完全切除肿瘤有一定难度。作者分析了32例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情况,认为充分的术前检查,良好的术前准备及仔细的术中分离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简称腹膜后肿瘤 )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 0 .0 7%~0 .2 % ,且以恶性肿瘤居多 ,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但常常因肿瘤体积较大 ,且多与腹膜后重要脏器及大血管粘连 ,使手术切除比较困难 [1 ] 。我院自2 0 0 0年以来 ,对 15例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5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例。年龄 4 5岁~ 76岁 ,平均年龄 6 0 .5岁。临床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腹胀 ,部分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乏力、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101例,总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策略。结果其中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6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完整切除率71.29%。良性肿瘤的手术完整切除率高于恶性肿瘤,术中失血少,需要合并切除的脏器少,术后复发率相对低。全部病人无一例术中死亡。术后复发33例,再次手术19例。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腹膜后肿瘤治疗首选的方法,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复发的肿瘤应该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体积最大32 cm×28 cm×25 cm,最重达4.0 kg。结果:无院内死亡。胸腔感染1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胸内渗血1例,均治愈。结论:麻醉配合至关重要,切口暴露要充分,手术操作先易后难,必须确保心脏大血管及重要脏器安全,注意术中大出血,术后要严密止血并防止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情况。结果 辅助检查超声诊断率90 %,CT诊断率95 %,MRI诊断率100 %。其中恶性肿瘤26例,完全切除率50 %,合并脏器切除率31 %;良性肿瘤10例,完全切除率80 %,合并脏器切除率10 %。术后复发6例,再手术5例,均完全切除,1例拒绝再手术,1年内死亡。结论 超声和CT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达到延长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处理(附9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友庆  陈琼驹 《癌症》1995,14(1):36-38,79
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相当罕见。我院自1964年4月至1992年4月,28年收治原发性良性腹膜后肿瘤91例。本病的临床特点为:(1)发病率较低,仅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20.0-31.6%;(2)女性多于男性;(3)病程较长;(4)无症状者较多;(5)病理类型以神经纤维瘤最常见,约占本组的40%;(6)手术切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本病解剖部位特殊,发病隐蔽,早期缺乏症状,肿瘤增大后出现的症状也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5例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认为腹膜后肿瘤病程长、病情进度缓慢,与周围脏器易发生粘连及压迫,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中,操作轻柔、观察仔细、及时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切除膀胱多发肿瘤和巨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手术治疗29例膀胱多发肿瘤和/或巨大肿瘤,术后常规膀胱灌注,5例接受系统性化疗。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再次行TUR-BT手术或全膀胱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膀胱癌。随访3-72月,18例存活5年以上。在所有病例中,4例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转移,8例无瘤生存,17例术后1-3年复发。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或多次行TUR-BT手术,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行单纯尿流改道手术。结论:经尿道切除膀胱多发肿瘤和巨大肿瘤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根治性TUR-BT辅以系统性化疗或许是膀胱多发肿瘤和/或巨大肿瘤而又希望保留膀胱的病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膜肿瘤的种类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膜肿瘤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13.1%)为腹腔镜手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再行后续治疗。结论后腹膜肿瘤的来源多样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以及AFP和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3例涉猎 睾丸肿瘤中有27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6例AFP升高,随访32例存活29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6例,未清扫13例,存活病例术前AFP阳性8例。结果腹膜后地清扫组的存活率与未清扫组无显著差异,术前AFP阳性的存活率与阴性者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应将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小儿睾丸肿瘤的常规治疗;术前AFP升高与预后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3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我院从1978年到1990年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6例,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25例,切除率55.6%,其中良性肿瘤切除率90.9%,恶性肿瘤切除率40%。恶性肿瘤病例术后均采用放、化疗,有效率73.3%。作者就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强调了综合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以及AFP在小儿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3例小儿睾丸肿瘤中有27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6例AFP升高,随访32例存活29例,其中淋巴结清扫16例,未清扫13例,存活病例中术前AFP阳性8例。结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组的存活率与未清扫组无显著差异,术前AFP阳性的存活率与阴性者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应将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小儿睾丸肿瘤的常规治疗;术前AFP升高与预后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