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头颅CT检查示小脑蚓部颅内血肿,头颅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示小脑蚓部脑内血肿,MRA无明显异常,进一步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给予后正中入路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不良表现。结论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4例SAH患者进行MSCTA检查,均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18例MSCTA检查后行DSA检查。结果:24例SAH中经MSCTA显示动脉瘤ll例,脑动静脉畸形7例,另6例正常。ll例脑动脉瘤中MSCTA显示动脉瘤13个,检出率为92.9%。7例脑动静脉畸形中MSCTA显示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伤和可靠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危急重SAH患者可随时检查;MS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极高价值,可补充DSA诊断信息。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颈内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3例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患者(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动静脉畸形各2例)行固定角度旋转DSA检查,根据所得资料利用西门子公司3D Virtuoso图像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13例颅内动脉瘤(13/15)、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4)和1例颈内动脉狭窄(1/2)患者DSA造影图像的仿真内窥镜重建能清晰显示血管腔内解剖情况,而2例动静脉畸形均只能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DSA仿真内窥镜技术比常规:DSA检查能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影像资料,并为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自发性血患者查找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微镜(microscopy)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共检查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45例,其中13例同时做DSA进行对照。结果:CTA发现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Glan静脉瘤1例,均清晰显示与颅内血管解剖关系、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CTA可查找到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病因,并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排CTA检查。观察其结果并与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颅脑CTA检查检出动脉瘤64例,其中6例为可疑动脉瘤,未检出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3例。DSA检查检出动脉瘤60例,未检出动脉瘤12例,动静脉畸形3例。与DSA检查比较,64排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检出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3.7%(60/64),特异性为63.6%(7/11),准确性为85.3%(64/75),漏诊率为5.3%(4/75)。CTA检出动脉瘤的病例中,动脉瘤多发9例,单发55例;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10例,前交通动脉段20例,大脑中动脉段16例,后交通动脉段23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段10例,大脑前动脉及其他段10例。结论64排CTA诊断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MIP和VR后处理技术对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及正常颅脑血管分布有确切及良好的显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自发性血患者查找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微镜(microscopy)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共检查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45例,其中13例同时做DSA进行对照.结果CTA发现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8例及Glan静脉瘤1例,均清晰显示与颅内血管解剖关系、病灶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结论CTA可查找到颅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病因,并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旋转DSA。在工作站寻找显示动脉瘤最佳角度,将C臂机架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2例,选择诊疗的10例中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2例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结论:旋转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栓塞更加安全可靠;可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目标血管不做常规脑血管造影直接行旋转DSA检查,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1例MSCT平扫确诊为SAH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其中8例MSCT检查后进行DSA检查,3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MSCT造影显示11例自发性SAH中,9例为动脉瘤出血,1例脑动静脉畸形。11例病例均经DSA或手术证实。结论多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无创伤性,快速,简便。可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64层头颈CTA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头颈血管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1例CT诊断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头颈CTA检查,采用MIP,MPR,CPR,VR技术重建。其中35例行DSA检查。结果 CTA检查61例,动脉瘤41例(59个),动静脉畸形(AVM)10例,动静脉畸形内合并动脉瘤1例,烟雾病3例,硬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6例。35例行DSA检查,包括6例CTA检查正常患者,34例CTA与DSA结果相同,1例结果不同,CTA检查正常,而DSA检查为颈内动脉C4段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1 mm。结论 64层头颈CTA在评价自发性SAH病因及治疗后复查方面,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单,无创,可以作为其影像学检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检查,采用VR、MIP、MPR等技术重组成像,部分病例同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5例,1例脑动脉畸形,1例脑血管未见异常改变,CTA表现与经过DSA检查或经过手术的患者对照,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迅速、准确、无创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320排CT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接受颅脑CTA检查并经病理和(或)DSA证实的脑AVM破裂出血患者45例,均接受增强动态容积多期CT扫描;利用sub/add软件得到动脉期和静脉期减影数据,对其进行VR、MIP,获得仿真脑动脉、静脉减影图像;回顾性分析原始及重建图像。21例同时接受CTA与DSA检查,对CTA与DSA显示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TA 检出44例脑AVM,其中幕上39例(颞叶最多,8例,顶叶次之,7例),幕下5例,均位于小脑;漏诊1例。AVM破裂出血表现为脑实质血肿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条动脉供血37例,2条动脉供血7例;引流至浅表静脉窦29例,引流至深静脉15例。CTA与DS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20排CTA可作为诊断脑AVM破裂出血安全、准确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04例AVM患者平均年龄为32.13岁。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癫痫、肢体瘫痪等。主要累及双侧额叶30例、颞叶28例、顶叶16例、枕叶14例、颞-顶区9例、基底节12例、小脑9例、胼胝体5例等。典型表现为畸形蜂窝状血管团及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DSA诊断AVM的敏感性为97.5%,其次为MRI,敏感性为74%,头颅CT的敏感性为43%。结论:DSA是诊断AVM的最敏感的方法,对于突发的颅内出血、头痛、抽搐、瘫痪的青少年患者应行头颅DSA和MR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AVM病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的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表现,探讨3D-TOF-MRA与SWI对两种常见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4例血管畸形进行磁共振成像,并加扫3D-TOF MRA及SWI序列,其中26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动静脉畸形.分析比较二者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以及细微特征的鉴别能力.结果 3D-TOF MRA可以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输入动脉的来源、输出静脉的去向;海绵状血管瘤MRA成像未见明显供血动脉.SWI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数目及范围较常规序列增大;而且还能显示动静脉畸形迂曲的小静脉,但不能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全貌及输入动脉等粗大血管的情况.结论 3D-TOF MRA技术对于动静脉畸形之类高流速低阻力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价值,而SWI技术则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等低流速小管径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脑血管畸形检出,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PHACES综合征颅内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符合PHACES综合征诊断标准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包括4例颅脑MRI、3例增强CT和2例增强CT及MRI,观察有无颅内大血管、脑结构异常及其他伴随异常。结果 6例存在颅内大血管异常,包括2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1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伴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单侧颈内动脉缺如伴大脑后动脉起始部囊性动脉瘤,1例寰前节间动脉,1例原始眼动脉。8例存在颅后窝脑结构异常,其中6例单侧小脑发育不良,2例Dandy-Walker畸形;6例合并颅内血管瘤,位于桥小脑角区,与皮下血管瘤不相连。6例伴发眼眶内血管瘤,其中5例同侧存在颅内血管瘤,但不与之相连。3例存在幕上脑积水。结论 单侧小脑发育不良和颈内动脉异常是PHACES综合征最常见颅内表现;颅内血管瘤在PHACES综合征患儿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相关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CT和DSA和腰椎穿刺检查明确诊断,探讨相关病因并进行积极治疗。结果: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4例造影阳性,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2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AVM2例,DAVF1例。21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栓塞13例,2例术中破裂,其中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在6~12个月随访5例行血管造影,瘤体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自发性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脑血管造影,早期发现动脉瘤等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关治疗是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AIM:To evaluate the clincal value of 2.0T-SGR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ETHODS:Using Elscint 2.0T-SGR MR to scan 62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Three dimensional models were reconstructed by 3D-TOF with 3D-PC and treated with 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RESULTS:MRA can clearly display normal vessel form and lesions.In these cases.there were 26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 cases,12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ses,7moy-moys disease cases and 18 arteriosclerosis and arteriaol occlusion cases.CONCLUSION:2.0T-SGR MRA is a noninvasive and effective angiography method to diagnose vascular disease with clear localization and high final diagnosis ra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其在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检查,分析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与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定位关系以及CT对动脉瘤钙化和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壁和瘤颈的钙化及瘤腔内血栓的大小。结论:在CT图像上可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判断动脉瘤的发病部位,CT对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isakindofnoninvasive,non-radiationexammethodwithoutsideeffectsofcontrastmedium.Itsresultsarereliable,soitwaswidelyusedrecently.RoutineMRAutilizesfloweffectofbloodandnaturalcontrasttoaroundstabletissuetodisplayvessels,itsimagingmechanismwasflow-relatedenhancementeffectandphasechangeeffect.Basedonthesetwoeffects,thereweretwotechniques:timeofflight(TOF)andphasecontrast(PC).Becausecerebralvesselsarethinandtortuous,TOFmethodisbetter犤1犦.M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A(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8例,所有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lP)两种后处理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患者,CTA俭出42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2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推动脉瘤1例。其中囊状动脉瘤28个,梭形动脉瘤8个,不规则状动脉瘤6个,直径约2~23mm,平均直径约为5.8mm。结论:16层螺旋CTA后处理技术能及时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随访复查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及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78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动脉瘤8例,其中大脑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约3—16mm;6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闭塞或颅内多发血管狭窄;动静脉畸形8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