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筛选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皮内减量接种的研究对象,作者用普查的方法对驻京某部队的812名指战员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3项感染标记(HBsAg,抗-HBs,抗-HBc)的血清学检测。在被检的人员中, 相似文献
3.
HBV慢性感染自然发展病程较为复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感染的年龄、病毒类型、宿主及其他因素。根据病毒活动状态及宿主免疫状态的变化,慢性HBV感染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免疫转换期)和HBeAg阴性乙型肝炎期(免疫逃逸期)。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抗-HB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聚乙二醇分析法(SPRIPEGA)进行检测抗-HBs的实验研究,并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HBs应答进行了检查分析.(1)由SPRIA的两步法简化为一步法;(2)以10%以上的胎牛血清封闭可明显降低非特异反应;(3)~(125)I-HBsAg稀释液中含有4%PEG可明显提高方法的敏感性,完全可与Abbott药盒媲美;(4)必要时,可在1h得出结果;(5)用SPRIPEGA检查了161例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一年内的抗-HBs应答变化,三剂疫苗后20μg和10μg组的抗-HBs应答率分别为100.0%(理论值95.0~100.0%)和97.3±1.9%,GMT分别为1∶448.9±5.9和1∶217.8±8.2.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的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及防治意见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医院工作人员462人,空腹抽静脉血,每人3 ml,常规分离血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相似文献
7.
8.
9.
1996年我们对本公司职工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本公司驻西安地区职工共3192人,受检2917人,受检率91.39%。其中男性1902人,女性1015人;40岁以上733人,40岁以下2184人。 相似文献
10.
从1985年4月到1986年4月对361名孕妇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以及196名产妇一年随访研究的结果表明,361例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2.5%,抗-HBs阳性率为23.8%,抗-HBc阳性率为22.1%,HBV总感染率为31.3%;抗-HBs阳性、抗-HBs和抗-HBc共存阳性者占总阳性者的76.1%,说明人群感染HBV后大多产生了免疫力.1986年4月复查了196例产妇,133名在1985年HBV标记阴性者中有6人获得了HBV标记,HBV新感染率为4.5%;1例为急性乙型肝炎病人,5例为亚临床感染.HBV新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明,但医源性传播不能排除.1986年检查的148对夫妇中,男性HBsAg阳性率是女性的3.1倍(6.1%对2.0%),男性单独抗-HBc阳性率是女性的2.3倍(6.1%对2.7%),抗-HBs、抗-HBs和抗-HBc共存以及HBV感染率男女性间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家庭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用SPRIA检测了99个家庭424人血清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记,并用二项分布理论分析了HBsAg携带者、抗-HBs和抗-HBc阳性者以及HBV感染者的家庭分布规律。结果显示,HBsAg携带者的家庭分布不符合二项分布,提示有家庭聚集性;而抗-HBs、抗-HBc阳性者以及HBV感染者的家庭分布符合二项分布,无家庭聚集性。HBV感染标记的家庭分布规律不同,提示不同家庭的成员获得HBV持续感染和获得抗HBV感染的免疫力的机理是不同的。作者推测,遗传因素可能是造成HBsAg携带者呈家庭聚集性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的农村家庭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二项分布理论分析了京郊某农村82个家庭332人当中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和抗-HBc IgM阳性者的家庭分布规律。结果显示,HBsAg、HBeAg和抗-HBc IgM阳性者的家庭分布不符合二项分布,有家庭聚集性,抗-HBs,抗-HBc和抗-HBe阳性者的家庭分布符合二项分布,没有家庭聚集性。推测有家庭聚集性的标记和没有家庭聚集性的标记产生的机理不同,流行病学意义亦不相同。遗传-免疫缺陷可能是导致HBsAg、HBeAg和抗-HBc IgM呈家庭聚集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是部队人群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查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分析影响HBV感染的有关因素十分必要.1983年12月,我们对海军某航校进行了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试用单因素分析及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均得到类似的结果,即影响HBV感染率在人群中分布的因素为籍贯、年龄、本人转氨酶(ALT)异常史及家庭内肝病病人接触史.经过一年半的随访观察,对部队人群HBV新感染率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集体生活小单位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经曲线拟合HBsAg阳性率(x)对HBV新感染率(y)的拟合公式为?R~2(相关指数)=0.7973.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病原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我院近年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70例、毛细胆管型肝癌7例,复核临床材料和HE染色切片,同时再作Victoria blue染色观察肝细胞内HBsAg,证明未查血清HBsAg、血清HBsAg阴性和阳性者肝细胞内HBsAg检出率分别为85.7%、75.0%和90.2%,三者无明显差别,仅血清HBsAg阴性者肝细胞内HBsAg数量明显少些,提示肝细胞癌病例呈血清内HBsAg阴性,并不能除外HBV感染和致癌可能。再者,34.3%标本内可在肝癌细胞内查见HBsAg,9.8%标本于癌、肝组织间不正常肝细胞内查见HBsAg,而7例毛细胆管型肝癌,HE染色肝组织内未见毛玻璃样肝细胞,Victoria blue染色未见HBsAg,进一步说明HBV感染与肝细胞癌问确具密切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目的:评价阿齐霉素注射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研究方法,比较阿齐霉素(20mg,静滴,qd,疗程3-5d)与红霉素(500mg,静滴,bid,疗程5d)治疗急性感染的疗效。结果:阿齐霉素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5%和100.0%,病原清除率为93.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而红霉素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0.0%和85.0%,病原清除率为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结论:阿齐霉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病原清除率和安全性均明显优于红霉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