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护对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用SJN-2081型监护仪及配套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护并与术后常规观察护理配对对比研究。结果68例应用监护仪指导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颅内压监护的使用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瞳孔改变在颅内压增高时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指导治疗意义。方法:对425例各种因颅脑外伤致颅内压升高病人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各种因颅脑外伤致颅内高压病人42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改变,通过观察可发现病情的变化。结论:瞳孔改变在颅内压增高时对判断病情有重要的指导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中发生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方法:11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或伤后行生命特征监测.血电解质检查及硬嗅外颅内压监测和动态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第二次颅内压增高的时间在伤后4~12天,平均为7.6天.颅内压值在4-12Kpa.血清钠值为123~132mmol/L.平均为127mmol/L,头颅CT见严重脑水肿表现。本组预后情况为,良好3例(27%),中残1例(9.1%),重残4(36.4%),植物生存1例(9.1%),死亡2例(18.4%)。结论:在重度颅脑揖伤治疗中,对有低钠血症者,应及时纠正低钠情况,并进行长时间ICP监测及动志CT检查,指导临床治疗,防治第二次颅内压增高的发生.使病人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胡慧勤 《中外医疗》2009,28(7):116-116
目的分析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我科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监护的运用及护理情况。结果颅内压监护能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持续的颅内压监护,能早期发现继发出血脑水肿等,指导和调整治疗措施,有效的护理是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因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以了解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21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的动态观察及患者预后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颅内压增高是颅脑损伤后显著变化之一,其发生率40~82%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又常是颅脑损伤病情恶化最常见原因,因此伤后准确了解颅内压(ICP)变化相当重要。以往仅根据临床症状和腰穿往往不能准确可靠反映ICP改变,当ICP增高明显时,继发脑损害多正发生。ICP监护可及早了解ICP变化情况,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预后有很大作用。我科先后6例病人实施颅内压监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曹永成 《河北医学》1998,4(2):41-42
颅内压监护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221008)江苏省徐州华东输油管理局医院曹永成本院自1994年8月开展颅内压监护工作以来,监护颅脑外伤患者多例,收到满意效果,认为对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颅内压监护,不仅可能帮助正确判断病情发展,指导治疗用药,而且对于...  相似文献   

8.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附4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护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1999年10月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ICP监护应用情况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4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挂一漏万存活27例,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1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6例,发现术后IPC水平与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ICP监护有助于发现术后迟发性血肿及指导治疗,有助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1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动态监护,探讨颅内压的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法,对21例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颅内压正常4例;轻度增高5例;中度增高6例;重度增高6例;死亡5例中,重度增高占4例.结论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其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仪在观察开颅术后患者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硬膜下的颅内压监护,发现患者有颅内压持续增高的情况时,可及时为其复查头颅CT。结果:通过对50例颅脑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及时地发现了有术后颅内血肿患者15例,其中有8例患者实施了二次手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开颅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能明显地降低其因术后颅内血肿导致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有创颅内压监护仪能不间断地测定患者的颅内压,该方法比起传统的通过腰椎穿刺法测定颅内压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颅脑手术后病人的颅内压变化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颅内压的监护不但能早期发现术后可能发生的颅内并发症——出血或水肿,及时作出必要的处理。颅内压监护是目前较为安全的方法,这是因为测压囊在硬膜外,感染机会少,可以延长监护时间,而且在药物应用上也更及时与合理。现将对颅脑手术后20例病人的颅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7例再次手术,其中3例血肿发生在术后6 h内;预后良好者52例,预后恶劣者10例,颅内压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有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4.
颅内压监护应用于临床及其研究已有30年的历史,其临床价值已得到肯定,目前这种方法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步推广使用。在病种方面,已从原来的颅脑外伤监护发展到其他病种如脑瘤,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积水等的监护在使用范围方面,已从神经外科疾病发展到其他科如神经内科,内科和小儿科疾病除了颅脑外伤已将颅内压监护列入常规监护手段外,有些神经外科医生还将颅内压监护作为开颅手术病人的术后常规监护。由于监护技术设备的改进和逐步完善,颅内压监护的研究也随之逐步深入。以前临床医生多将注意力放在颅内压(I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颅内压(ICP)监护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ICP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ICP监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性溃疡和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CP初值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作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IC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改善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外伤大骨瓣组30例,常规骨瓣组28例。所有病人都经CT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结果伤后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恢复良好13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O.05)。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组病人的切口疝和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O.05),但两组病人术后急性脑膨出、术后外伤性癫痫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减压彻底等优点,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监护仪在重型颅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光纤探头硬膜外法颅内压监测,与同期收入院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相的68例病人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监测组死亡率、重残率下降,差异显著。颅内压增高与GCS评分及生命体征变化无始终一致的相关性,其变化先于临床症状出现。结论:颅内压监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临床诊断、药物应用和判断预后都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监护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增高的颅内压降至正常。但某些必须的操作,如气管内插管吸痰,尽管病人处于昏迷和低二氧化碳状态,仍能导致颅内压明显增高。静脉应用利多卡因(1.5毫克/公斤体重),可以有效地抑制未用药物的清醒患者的呛咳反应,同时,还能防止已施行麻醉插管的占位性病变的患者经常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脑充血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用急性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术后病人24例,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动态监测脑底动脉及颅外颈内动脉的血流变化,通过颅外减压窗观察颅内压的变化.结果脑充血组12例中8例同时行颅外减压术,在脑充血期间7例发生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发生率高于无脑充血组(P<0.05).2例因脑充血死亡.结论脑充血多为双侧性,可引起广泛的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脑充血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病人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脑外伤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监护的目的在于及时而准确地了解病情变化,以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由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所以除了进行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护外,更要观察意识、瞳孔、运动、感觉、反射、颅内压等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能直接反映脑功能障碍的程度。对于颅脑外伤手术后的病人,还要进行术后并发症的监护。以下分别予以简要介绍。1血流动力学监护监护内容包括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等。1.1血压监护:血压监护是及时了解病人有效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现在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