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6-597
目的分析比较胃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EN与肠外营养支持PN所取得的不同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2006年至2008年来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采用EN,对照组(37例)采用PN。通过对比患者术后7d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研究EN与PN对患者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32±2.56h)显著短于对照组(72.88±5.23h);实验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蛋白(63.56±2.54)g/L,白蛋白(32.43±3.21)g/L,血红蛋白(133.25±9.23)g/L)]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59.21±2.67)g/L,白蛋白(30.24±21.62)g/L,血红蛋白(124.45±7.22)g/L)]。结论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EN较PN能更好地提供营养支持,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两种营养支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胃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各28例,EN组术前将肠内营养管和胃管经鼻一同置人患者胃中,术中将营养管置于空肠上段,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外周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但在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费用的方面EN组明显占优势。结论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均有价值,但肠内营养更加符合生理,更加经济,应更多的用于胃癌术后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早期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剑 《安徽医药》2009,13(8):939-94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术后患者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组(TPN)15例,PN+肠内营养(EN)组25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不良反应TPN组较EN+PN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胃癌患者术后PN应联合应用E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但术后正确的护理是确保营养支持有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以40例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组30例。 EN组采用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PN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分别于术后24 h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早于PN组( P<0.0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EN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的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科进行胃癌根治术的9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益于患者营养状态的快速恢复,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胃癌术后更为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胃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障碍,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势必对术后多脏器的恢复不利,使术后并发症增加[1]。本文通过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随机对照前瞻研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状况的变化,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机体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40年来,临床营养支持的方法迅速发展,有关机体正常或疾病时代谢的研究逐渐增多,了解也更为深入,有的已达分子生物学水平.外科营养支持疗法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与抗生素的发展、麻醉学的进步、重症监护与器官移植等一起被列入20世纪的重大医学进展.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多伴有进行性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手术所引起的创伤和生理性改变又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耗竭.营养不良又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因此术后充分的营养支持对于胃癌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对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朱森雄  谢嵘 《安徽医药》2010,14(12):1443-144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四天、第十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四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东升  夏彩宁  何立新  闫瑞芳 《河北医药》2013,35(16):2477-2478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支持状况是患者能否恢复的关键所在。而这些病人术前已存在营养不良,术后恰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纠正负氮平衡。本研究入选我院69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肠内营养(PN+EN)序贯支持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69例胃癌  相似文献   

13.
罗娟  李晓燕  文玉  张磊 《云南医药》2011,(2):160-162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意义。方法将3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n=18)及完全肠外营养组(PN组,n=19)进行对比。EN组在术后1~2d均通过复尔凯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2组按热量30kcal.kg-1.d-1,氮量为0.12g.kg-1.d-1给予营养。结果①EN组营养住院费用少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PN组(P〈0.01);EN组住院天数少于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7d:EN组营养指标均高于PN组,但2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③术后7d:EN组免疫指标均高于PN组,2组间比较Ig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PN支持相比较,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5.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机体营养、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做好各项护理观察,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不同营养途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费用低廉。而正确的综合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支持和悉心护理对患者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利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65-566
目的观察并分析探讨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即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7例,术后第1天将其随机分为3组,肠内营养支持组19例(简称EN组),肠外营养支持组19例(简称PN组),场内外联合营养支持19例(简称EN-PN组);EN组在术后的24h内通过术中放置的螺旋鼻肠管输注生理盐水500mL,48h后输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初始速度维持30 mL/h,最高不高于120mL/h,注入量达到1000 mL/d至1500 mL/d后维持,输入的温度、速度以及用量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体液和热量不足者采用葡萄糖盐水进行补充;PN组术后24 h经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混和液,该肠外营养混和液为我院自行配制;EN-PN组在术后24 h首先给予PN支持,待回复肠鸣音之后给予EN支持,在逐步减少PN支持用量的同时逐步增加EN支持用量,1周后自然过渡至全肠内营养支持;3组患者的热量和氮量基本一样;对比分析3组患者营养支持其间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其它的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①3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之后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提高,但是PN组和EN组、EN-PN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PN组(55.04±6.84)h、EN组(39.22±4.26)h、EN-PN组(51.13±5.61)h,EN组显著遭遇PN组和EN-PN组(P<0.05);③并发症:3组患者均有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吻合口瘘,但是3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以及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这三种营养支持方法均可以显著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EN-PN支持)能够满足患者的病理要求和生理需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胃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给予肠内外混合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血清中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IgG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混合营养可以有效缩短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