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异常、吻合部位、术前血钾〈4.0mmol/L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28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2 12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组中男性、年龄〉70岁的患者居多(P〈0.05、0.01),术前伴低血钾、心脏病、手术时间〉3 h的患者比例高(P〈0.05、0.01、0.01)。(2)术后SaO2〈92%、胃潴留的患者高于B组(P〈0.01)。(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术后低氧血症及胃潴留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及时治疗不增加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何萍  邱阳  杨康  刘铭  廖克龙  张伟  熊刚  李军  王海东  吴蔚  邱阳 《重庆医学》2008,37(4):361-362,36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31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护,72例发生心律失常.对多项因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术后36h内是高峰期,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年龄>60岁、术前ECG异常、FEV1/FVC<70%、弓上吻合、术前血钾<4mmol/L,有合并症者,术后易发心律失常(前2项P<0.01,后4项P<0.05).结论 年龄、术前ECG、FEV1/FVC、术式、术前血钾水平以及合并症等6项临床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寻找并及时纠正诱因,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3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低血钾伴有心血管病史,手术时间>3 h及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手术时间长、术后低血氧血症是高龄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并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高龄肺癌患者(≥70岁)363例,术后全部于ICU室进行持续监护至少3天,记录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234例。结果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4.5%(234/363)明显高于同期非高龄(22~69岁)肺癌患者34.6%(325/938)(P〈0.05);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3.8%(177/240)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者46.3%(57/123)(P〈0.05);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89.6%(60/67)明显高于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和剖胸探查者58.8%(174/296)(P〈0.05);术前有重度吸烟史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7.8%(168/216)明显高于无重度吸烟史者44.9%(66/147)(P〈0.05);术前有心血管病史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1.2%(203/285)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者39.7%(31/78)(P〈0.05)。剖左胸与剖右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2.9%(112/178)和65.9%(122/185),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及术后刀口疼痛、低血容量和肺部并发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吸氧及加强护理预防肺部炎症等是防治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176例高龄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手术切除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来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年龄〉165岁)176例,低龄组(年龄〈60岁)845例。结果高龄组术前77.8%有合并症,低龄组术前9.5%有合并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食管癌患者主要合并症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27%,低龄组为13.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分别为4.55%和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前有较多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而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增加。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高龄食管癌手术切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42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方法。结果 422例中118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27.9%。其中58例在术后72h内自行缓解,60例给予艾司洛尔、盐酸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龄(年龄〉65岁)、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弓上吻合及手术时间〉4.5h等因素相关,经合理处理预后良好。结论高龄、术前合并慢阻肺、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应加强对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防治,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1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住院病死率。方法:对21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前认真做好评估,处理好术前合并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好手术方案,掌握好手术操作要点,术后加强监护治疗。结果:21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都得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33%(91/210),住院病死率0.95%(2/210)。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症。但食管癌贲门癌高龄患者,机体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明显低下,术前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多,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式的选择,积极稳妥地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做好合并症的诊治,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护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28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2 12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组中男性、年龄>70岁的患者居多(P<0.05、0.01),术前伴低血钾、心脏病、手术时间>3 h的患者比例高(P<0.05、0.01、0.01).(2)术后SaO2<92%、胃潴留的患者高于B 组(P<0.01).(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术前低血钾、心肺伴发病、术后低氧血症及胃潴留是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经及时治疗不增加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汤轶  朱广肖  高明 《河北医学》2012,18(4):444-44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8名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病历资料,以研究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8名高龄术后患者中,心律失常52例,发生率为22.8%,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时,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重视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成  祝会斌 《安徽医学》2015,36(6):715-716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的手术操作方法,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存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管状胃代替食管,统计分析术后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术中保留胃右动脉及分支的管状胃制作成功,23例术后无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4例出现明显肺部感染,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1周后顺利脱离呼吸机;1例较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出现吻合口瘘,最终死亡。术后随访21例,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术后1月后生活基本自理。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8%(9/21)和19.0%(4/21)。结论应用管状胃代食管,对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减少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31例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33例,其他多为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结果院内死亡1例(0.76%),主要并发症:出血,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包填塞,心律失常,肺炎肺不张。结论术中处置得当,术后严密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德刚  谢友发  李祥 《西部医学》2013,25(3):390-391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306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术后心律失常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FEVl、术前心电图、术中心包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和FEVl/FVC的关系。结果306例病人术后95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1.05%。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FEVl/FVC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FEVl无相关性(P〉O.05)。结论对肺癌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心肺基础疾病,术中尽可能减小对心包的损伤,减少出血,术后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电解质紊乱,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胃癌切除术的老 年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与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 醉管理一致,其中Dex组诱导麻醉前10 min静脉微量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后继续泵注维持量0.5 μg/(kg·h)至 手术结束;Control组在同一时点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 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记录术中、术后3 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TnI,NTproBNP, 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血清cTnI,NT-proBNP,hs-CRP较术前都显著升 高(P<0.05),且Dex组在术后24 h时血清cTnI,NT-proBNP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 发生心肌梗死;与Control组比较,Dex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P<0.05)。Dex组术后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率与Control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围 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984年4月至1995年12月,我科共施行肺肿瘤和食管肿瘤手术719例,其中男538例,女181例;年龄27-80岁,平均58.41岁。术后心血管并发症72例,发生率10.01%。心血管并发症中,心律失常6例,占90.28%,其中房性早搏33例、心房纤颤19例、室性早搏11例、心室纤颤2例。并发症发生于术后5天内占93.06%(67/72)。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术前心电图异常、慢支炎、心血管疾患、术后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手术创伤等。作者对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3例高龄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结果:手术切除48例,占全组的90.6%。术后并发症15例(28.3%),多为心肺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3例。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心肌保护和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老年胃癌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中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在性别、年龄、血压、手术时间、心电图、心脏彩超7个方面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21例发生心脏并发症;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63.4±8.1)岁,手术时间(3.1± 0.8)h;无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52.4±4.7)岁,手术时间(2.8-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较长的手术时间、高血压、心律失常、EF<50%及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有局部运动障碍等5个因素是中老年胃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组21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急性心包填塞,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室性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死亡7例,死亡率为3.2%,各种并发症25例,而上述三种并发症占72.7%。结论:术后24 h对于严重并发症的正确预防与处理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