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岩  赖娅芳  盛慧萍  张小亚 《临床荟萃》2010,25(10):839-841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血清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结果①患者的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46.29±208.68)pg/L vs(762.82±78.58)pg/L,(403.71±177.48)pg/L vs(228.86±61.39)pg/L,(608.57±142.88)pg/L vs(373.86±86.18)pg/L(均P〈0.05)。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血清中HBV D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856、0.602,均P〈0.01),肝组织HBV DNA定量与血清中HBV DNA也呈正相关(r=0.745,P〈0.01)。③肝组织HBVcccDNA定量和肝组织HBV DNA定量均与血清中IFN-γ呈负相关(r=-0.679、-0.523,均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与IFN-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98,P〉0.05);肝组织HBVccc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及血清HBV DNA定量与IL-10呈正相关(r=0.723、0.657、0.458,均P〈0.01),与TGFβ1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组织内HBVcccDNA、HBV DNA、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有相关性,说明病毒活跃及持续感染,除了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活检对肝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活检肝细胞癌(HCC)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抽吸或自动组织切割活检针对46例HCC肿瘤结节(其中肿瘤直径≤3cm26例,>3cm20例)和12例肝内良性增生结节活检并行DNA分析,分别计算与比较各组细胞增殖的DNA各期比值与各组间DNA非整倍体(AN)干系的百分比。结果:HCC肿瘤直径>3cm组反映细胞高增殖DNA的S期与G2/M期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HCC组与良性增生组(均P<0.01),肿瘤直径≤3cm HCC组也明显高于良性增生组,46例HCC的DNA呈AN干系为34.8%(16/46),肝内增生结节无1例出现AN干系,随着肿瘤细胞的增大,DNA出现AN干系的变化更为明显,本组肿瘤直径>3cm HCC组表现AN干系高达55.0%(11/20),明显高于肿瘤直径小于等于3cm,HCC组的19.2%(5/26)(P<0.01),结论:肝癌治疗前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与DNA分析,不仅可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也可了解其病理生理学特性,DNA含量及其增殖周期随着癌细胞的杀灭与复发而消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 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各模式组及谷丙转氨酶(ALT)的相互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ELISA法检测HBV-M,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HBsAg(+)、HBeAg(+)组的HBV DNA阳性率高、定量值高,而HBsAg(+)、HBeAg(-)组HBV DNA阳性率较低、定量值也较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HBsAg(-)者亦可检出HBV DNA;HBV感染者ALT阳性的概率增大,但二者在数量上无相关性。结论: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全面地反映乙肝感染者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850例临床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30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26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6.4%,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21±0.76)×10^7/ml;321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6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29.91%,PCR定量拷贝数为(1.69±0.98)×10^6/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8.13%,28份HBeAb(+)、HBcAb(+)标本有4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14.29%;11份HBcAb(+)标本有6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2.9%;74份HBsAb(+)、HBeAb(+)、HBcAb(+)标本有5份HBV—DNA阳性,阳性率6.75%;13份HBsAb(+)、HBeAb(+)阳性标本有2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4.3%;12份HBsAb(+)、HBc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69%;4份HBs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24份HBsAg(+)、HBsAb(+)、HBeAg(+)、HBcAb(+)标本中有2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7.50%;1份HBs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0份HBsAg(+)、HBsAb(+)、HBeAb(+)、HBcAb(+)标本有3份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30.00%,其余38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透明质酸酶(HA)联合检测HBV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临床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的核心抗体(抗-HBc)]、CEA、HA以及HBV DNA检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HBV DNA、CEA、HA的检测结果,比较血清标志物对HBV DNA的检测阳性率,分析HBV 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CEA、HA联合检测HBV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92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患者54例(58.70%),阴性38例(41.30%)。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阳性31/33例(93.94%),小三阳组患者HBV DNA阳性15/31例(48.39%),其他类型组患者HBV DNA阳性3/28例(10.71%)。92例患者CEA水平4.20(3.20,5.30)ng/mL;HA水平分别为11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HBV 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535例门诊病人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88.8%(207/233),平均拷贝数为1.0*10^8/ml;HBsAg(+)、HBeAb(+)、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31.6%(50/158),平均拷贝数为6.2*106/ml;HBs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21.7%(15/69),平均拷贝数为1.8*106/ml;HBeAb(+)、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6.2%(1/16),平均拷贝数3.2*103/ml;全阴性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5.0%,平均拷贝数为2.0*103/ml;其他组合,HBV DNA检出率为0.结论 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除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外,加做HBV DNA FQ-PCR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收集兰州地区724例慢性HBV感染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10mL静脉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抗HBV核心抗体(HBcAb);采用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浓度。结果 724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238例(32.87%),HBeAg阴性486例(67.13%),HBV DNA阳性469例(64.78%),HBV DNA阴性255例(35.2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HBeAg、HBcAg及ALT水平最高,而其HBeAb水平最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0.463,P=0.000),HBeAb与HBV DNA载量呈明显负相关(r=-0.227,P=0.001),HBcAb水平变化与HBV DNA载量变化无相关性(r=-0.062,P=0.366),HBV DNA载量与ALT呈明显正相关(r=0.138,P=0.028),ALT水平与HBeA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00,P〈0.01),ALT水平与HBeA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156,P=0.001),ALT水平与HBcAb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17,P=0.715)。结论兰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载量、HBeAg和ALT三者呈明显正相关,HBeAb与HBV DNA载量、ALT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25例乙肝感染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在不同HBV M模式中,HBV DNA与HBV前S1抗原(preS1Ag)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模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抗核心抗原抗体(+)中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模式。在139例HBV DNA阳性的标本中,HBV DNA与preS1A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reS1Ag阳性组HBV DNA定量值显著高于preS1Ag阴性组。结论HBV DNA或preS1Ag与HBV复制密切相关,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反应HBV复制,联合检测HBV DNA与HBVM在乙肝的诊断治疗中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在血清中的分布特点及与HBV感染状态的联系,探讨HBV cccDNA与患者病情的轻重、HBV的复制指标(HBeAg、HBV DNA)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162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中HBV cccDNA定量、HBV 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1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阳性率为48.15%(78/62)。HBV cccDNA阳性率在HBV DNA阳性患者中为60.94%(78/128),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者[0(0/34)](P〈0.01);HBeAg阳性患者HBV cccDNA检出率为61.70%(58/94),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29.04%(20/68)(P〈0.01);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HBV cccDNA检出率为58.97%,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45%)(P〈0.05)。重型肝炎患者HBV cccDNA阳性者存活率(37.5%)明显低于HBV cccDNA阴性者(78.26%)(P〈0.05)。结论HBV cccDNA仅存在于血清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中;HBV cccDNA检出率与外周血HBV复制指标(HBeAg、HBV DNA)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肝细胞炎症相关,是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体内大量复制及肝细胞损伤的血清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HBV感染者8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中HBVcccDNA及HBV DNA,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eAg。结果 83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62例,其中HBV DNA载量≥105拷贝/mL者40例,血清HBV cccDNA阳性28例(70.00%);HBV DNA载量〈105拷贝/mL者22例,血清HBV cccDNA阳性2例(9.09%),不同DNA载量组HBV ccc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HBV cccDNA阳性率分别为70.00%(28/40)和4.65%(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cccDNA定量值与HBV DNA、HBsAg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中HBV cccDNA水平可同时反应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血清HBV cccDNA含量可作为观察HBV复制情况和评价抗病毒疗效的相关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硬化(L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分析152例CHB患者和53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结果 CHB患者和LC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P〈0.05);HBeAg阳性的LC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ALT升高例数、AST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的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的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B患者和L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与HBeAg变化呈正相关性(γ=0.9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携带状况与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从而正确指导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80例 HBV 携带产妇血清 HBV 免疫血清学标志物,将其分为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阳性组和 HBeAg阴性组,同时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血清及乳汁 HBV DNA含量。[结果]280例病人血清中 HBV DNA阳性172例(61.4%),乳汁 HBV DNA阳性128例(45.7%);血清 HBV DNA阳性组172例产妇乳汁中检测出 HBV DNA阳性124例(72.1%),108例血清 HBV DNA阴性者中2例(1.8%)乳汁 HBV DNA阳性;HBeAg阳性组122例检测出血清 HBV DNA 阳性105例、乳汁 HBV DNA 阳性96例;HBeAg 阴性组158例检测出血清HBV DNA阳性67例、乳汁 HBV DNA阳性30例。[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问题上,应以 HBV DNA 检测为参考标准;乳汁 HBV DNA含量与血清 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对血 HBV DNA阳性产妇,建议人工喂养,并母婴隔离;对血清HBV DNA阴性产妇可以哺乳,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15.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生物颗粒包括细胞、血小板、微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微球等进行多种物理和生物学特性的定量分析,并能对特定的细胞群加以分选的一种细胞多参量的分析技术。该技术集单克隆抗体技术、激光技术、细胞计数及计算机技术之大成,是医学分子生物学、血液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FCM的功能包括(1)细胞表型分析(celluar phenotype)、(2)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DNA content analysis)、(3)胞内及核膜成份分析、(4)细胞分选、(5)自身抗体检测等。本文就流式细胞术在肿瘤临床和研究巾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137例血清ALT、AS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46例,同时阴性48例,单项HBVDNA阳性35例,单项HBeAg阳性8例。3~6个月后分别对各组患者复发前后血清HBV DNA、ALT、AST水平及ALT、AST异常水平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复发前HBeAg和HBV DNA同时阳性组、HBV 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22.93±18.45)U/L和(24.12±15.67)U/L、(21.74±16.48)U/L和(17.87±18.05)U/L、(20.55±17.33)U/L和(19.72±16.91)U/L,复发后分别为(529.65±252.42)U/L和(434.18±218.53)U/L、(419.06±204.26)U/L和(476.63±189.43)U/L、(326.48±187.95)U/L和(347.27±198.1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和HBV DNA同时阴性组ALT、AST水平复发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和HBV DNA的检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作用,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HBeAg的阴转和HBV DNA不能检出能维持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DSBs)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32例NSCLC患者、39例肺部良性疾病以及42例体检健康者血液标本,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SCGE检测DNA DSBs情况,并分析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及Olive尾距(OTM)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疗效间的关系。 结果:SCGE结果表明,NSCLC患者%Tail DNA和OTM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t=2.637、2.460,P<0.05)及健康对照组(t=8.832、9.682, P<0.05);NSCLC组%Tail DNA和OTM与患者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之间无关(P均>0.05);NSCLC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DSB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SCGE分析淋巴细胞DNA DSBs可能成为NSCLC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HBV DNA前c基因区nt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HBV DNA水平及转氨酶(ALT)关系。方法将172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大三阳组(106例)和小三组(66例)。检测ALT、HBV DNA及前C区nt1896的变异情况。结果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nt1896变异率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患者中ALT升高组(〉40U/L)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100%,而ALT正常组HBV DNA(+)患者nt1896变异率30%(3/10)(P〈0.05)。结论大三阳和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存在较高的前C区nt1896变异率(P〉0.05)。前C区nt1896变异可能是影响HBV DNA复制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在不同孕期中浓度的变化,探讨利用ERG甲基化位点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妊娠妇女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各30例。采用HpaⅡ、MspⅠ分别对血浆中提取的游离DNA酶切后进行SYBR PCR反应,通过检测ERG基因甲基化位点,定量分析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浓度。结果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在孕妇血浆中的浓度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升高。各孕周组的母血浆中ERG基因浓度(LG copies/mL)中位数分别为5.38,6.10和7.04(χ2=75.104,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游离胎儿DNA的ERG基因序列上CCGG位点存在甲基化的特性。进一步确定了ERG基因作为胎儿DNA的标记物应用于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张洪海  翟秀云  石英  孙玉  陈德喜 《临床荟萃》2013,28(10):1083-1086
目的研究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线粒体DNA基因D环(D-loop)区序列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ART的HIV感染儿童与21例正常对照儿童,提取两组儿童PBMC内DNA,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并测序。结果 ART组儿童PBMC内线粒体DNA D-loop区碱基变异数(6.29±2.25)bp高于对照组儿童(4.71±2.53)bp(P〈0.05),ART组患儿PBMC线粒体DNA D-loop区共有50个位点出现碱基改变,其中有3个位点的变异频率在两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16362T→C、131T→C、489T→C。结论 ART可能导致儿童PBMC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变异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