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技术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选择132例随机标本和88例乙肝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检测,并与ELI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在132例随机标本中,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在对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88例临床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中,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在对HBsAg,HBeAg测定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χ2=43.00,P〈0.01;χ2=30.03,P〈0.01);③在88例临床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中,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出其中常见模式有48例(54.55%).结论 在临床常规标本检测中,电化学发光法与ELISA检测结果相似;但在ELISA检测少见模式标本中,电化学发光法准确性高于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并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比较。结果电化学发光法对各指标测定的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为1.65%和3.63%,均低于放射免疫法的3.25%和4.96%;对两种方法的回收率作t检验,t值为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化学发光法的准确度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电化学发光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高于放射免疫法,更适合于临床检测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种不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其中组A为26份HBsAg高水平阳性HBeAg及HBcAb阳性血清,组B为11份HBsAg偏低水平阳性,组C为11份HBsAg低水平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用三种试剂检测后,48份标本最后结果模式完全相同的只有3份。其中HBsAg阳性CLIA48份,ECLIA48份,ELISA45份;HBeAg阳性CLIA37份,ECLIA35份,ELISA3份;HBeAb阳性CLIA25份,ECLIA34份,ELISA9份;HBcAb全部阳性。观察发现用不同方法和不同厂家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由于选用的标本为HBeAg低水平,所以HBeAg和HBeAb差异最大。结论:应用不同方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结果存在差异,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贺喜艳 《临床医学》2014,(11):112-113
目的探讨心机标志物检测采用POCT法和Roche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和检测结果。方法选取7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集血清样本,分别进行POCT法检测和Roche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的相关性及POCT法的批内精密度。结果中浓度与高浓度中心肌肌钙蛋白的POCT法与Roche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79、0.85,P〈0.05)。POCT法特异性为96.3%,明显高于Roche电化学发光法(62.9%,P〈0.05);POCT法敏感性为76.7%,明显低于Roche电化学发光法的(100%,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检测POCT法与Roche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良好(r=0.79,0.93,P〈0.05)。结论 POCT法对心肌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在中、高浓度的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与Roche电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76例肝脏病理与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并运用时间免疫分辨方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eAg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各型肝炎HBsAg、HBeAg及HBVDNA含量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各型HBeAg阳性率均低于HBVDNA阳性率。S1~S4及G1~G4的HBVDN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S1和G1组HBeAg滴度较高,与其他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eAg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方法学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凡  单咏梅  周宏  万海英 《检验医学》2010,25(9):723-726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用ELISA、TRFIA、CLIA、ECLIA分别检测1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50名正常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以ECLIA作为参考方法,通过Kappa检验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结果 4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一致性,CLIA和ECLIA在检测敏感性上更有优势。结论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实验室结果互认提供了依据。其中ELISA适用于人群初筛,CLIA和ECLIA对于肝炎患者疗效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16 451例ELISA法检测及15 541例ECLIA法检测的HBs 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的结果,并收集205名临床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用Kappa检验判断各方法学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结果 ECLIA和ELISA法检测HBs Ag、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4.6%,92.2%,82.4%和74.6%。结论 ECLIA法与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符合率较好,但ECLIA法为半定量检测,敏感度更高,更适于在血站筛查以及临床手术等对结果极为敏感的情况下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模式特征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5月以ELISA检测的11 923例标本及2011年同期以ECLIA检测的8 786例标本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及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75%和13.60%,女性患者分别为9.36%和10.81%,男性阳性率均高于女性.与ELISA相比,ECLIA可检出4种新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5种ELISA模式ECLIA未能检出.不同月份间,ECLIA检测2、25及245模式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及ELISA对HBsAg与抗HBs双阳性标本的检出率分别为0.88%和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5、245阳性模式组抗HBs定量中位数分别为167.9、136.8、245.3 I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LIA与ELISA可检出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结果,在审核和解释检测结果时需加以注意.抗HBs浓度水平可能与是否存在抗HBe和(或)抗HBc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 )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相同 ,但二者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 ,急性乙型肝炎不需抗病毒治疗 ,预后好 ,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则正是抗病毒治疗的最好时机。因此 ,二者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7月 ,我们对 1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 DNA进行动态监测 ,旨在找出其规律 ,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 14例 ,均符合2 0 0 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肝病会急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病原学诊断标准为恢复期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 ,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患者抗HCV与HBV-M检出情况,探讨HCV与HBV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比较分析196例抗HCV阳性患者与32026例抗HCV阴性患者血清HBV-M单项检出率和不同模式的检出率。结果抗HCV阳性组HBV-M检出率为73.47%;抗HCV阳性组HBsAb单阳性模式检出率低于抗HCV阴性组(P<0.05);而HBcAb单阳性模式、HBeAb和HBcAb双阳性模式、HBsAg和HBcAb双阳性模式检出率却高于抗HCV阴性组(P<0.05);抗HCV阳性组单项HBsAg、HBeAg以及HbsAb的检出率与抗HCV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项HBeAb和HBcAb阳性率却高于HCV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HCV与HBV共感染在人群中分布面较广,共感染后存在互相干扰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HBcAb、HBeAb的产生,及对保护性HBsAb产生过程的干扰与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所测肿瘤标志物结果的符合性以及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测相同标本的四项肿瘤标志物,对比两种方法的符合性.同时分析蛋白芯片法对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CA19-9、CEA、NSE、CA125 四项指标,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芯片法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55.26%,电化学发光法四项单指标辅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CA19-9 17.76%、CEA 33.88%、NSE 4.61%、CA125 37.5%.结论 蛋白芯片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CEA、NSE、CA125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相近,同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对肺癌辅助诊断的阳性率较高,体现了蛋白芯片法多指标联合检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较普通的ELISA法更为灵敏,但其检测的仍然是乙肝的表型指标,只能提供HBV存在的间接证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实验诊断,直接反映了乙肝病毒的分子水平,使乙肝病毒核酸的定量测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即时检验(POCT)法检测心肌标志物三联试条的检测效能。方法收集80例临床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48例确诊为ACS,32例为非ACS心脏病)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发光法为比较方法,POCT法为实验方法。观察2种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的相关性,并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批内精密度。结果 POCT法检测低浓度cTn时与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0.25],中、高浓度时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80、0.81)。POCT法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96%。POCT法检测Myo及CK-MB mass时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91、0.81)。POCT法检测高浓度cTn的变异系数(CV)为5%、Myo为12%、CK-MB mass为14%,低浓度cTn的CV为46%、Myo为10%、CK-MB mass为11%。结论 POCT法检测中、高浓度cTn时与电化学发光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低浓度时相关性较差。POCT法诊断ACS的特异性较好、敏感性较低。POCT法检测Myo、CK-MBmass与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良好,但批内精密度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王倩 《临床医学》2014,(5):96-9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患者血清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水平。方法选取息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57例样本,应用 ELISA、ECLIA 方法分别对血清内 AFP 予以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显示 AFP 水平,ELISA 与 ECLIA 相比较,系数高于0.99,高度具有相关性;95%可信度下,经 t 检验,双尾检验 P =0.299,由此可知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AFP 肿瘤标志物时保持一致性,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前白蛋白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5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90例未感染者(乙型肝炎标志物5项全阴)进行PA测定,同时记录其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其PA与肝脏酶的差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种模式组与未感染组比较,PA均有明显下降(P<0.01),下降率31.6%~46.5%,血清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以及4项肝脏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γ-谷氨酰基移换酶(γ-GG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种感染模式组中,只有恢复期模式组与其他模式组有差别(P<0.05)。结论血清PA是肝细胞早期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ALT等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感染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对比酶联免疫法(ELISA)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结果。方法分别用ELISA法与ECLIA法对60例样本中的血清AF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较准确地反映血清中游离AFP的含量,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比较相关系数大于0.99,显示高度相关;二者做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的t检验,在95%的可信程度下,双尾检验的P=0.298 0,说明使用国产ELISA法与ECLIA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法与ECLIA法在检测AFP结果上有较高的一致性,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雁琼  迟琼  詹铀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71-1073,1075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模式特征。方法从检验系统数据库中分别查询出2010年3~5月用ELISA检测的11 923例住院患者以及2011年3~5月用ECLIA检测的8 786例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应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中以及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中,均发现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011年3月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后,出现4种新的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同时原先用ELISA检测可见的5种模式未能重现。ECLIA检测结果分析表明,2011年3、4和5月的住院患者之间2,2、5及2、4、5这3种模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5,2、4、5这3种阳性模式组抗-HBe定量中位数分别为167.9、136.8和245.3U/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4,P<0.01)。结论应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可能出现不同于ELISA检测的结果模式,临床上在审核和解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重视血清乙肝标志物少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乙肝标志物临床检测和结果认读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提醒注意和重视。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血清乙肝标志物定性检测少见模式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两种4.5阳性和单5阳性共313例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用电化学发光(ECL)法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同时进行常规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结果4.5阳性组ECL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出1.4.5阳性24例,1.2.4.5阳性14例,共占27.74%,HBV—DNA定量阳性12例,占8.76%,肝功能明显异常5例,占3.65%;单5+组ECL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出1.5阳性39例,1.2.5阳性12例,共占28.98%,HBV—DNA定量阳性18例,占10.23%,肝功能明显异常10例,占5.62%。各种检测数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sAg阴性少见模式中有相当部分病例有传染性和持续肝脏功能损伤,可见ELISA乙肝两对半定性实验中少见模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可漏掉和误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323例母婴进行HBV标志物测定。结果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231例,感染率17.5%(231/1 323)。新生儿HBsAg阳性率9.5%(22/231),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97.0%(223/231);而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eAg阳性者80例,阳性率88.9%。结论该地区母婴HBV感染率比较高,乙肝阳性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能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