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药饮片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福  周晖 《中国药业》2003,12(10):15-15
按《中药饮片鉴别》定义[1],经过产地初步加工的中药,称为中药材,将中药材进一步加工炮制,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称为中药饮片。2000版《中国药典》在药材炮制通则中更明确规定[2],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炙操作,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典规定,饮片可分成三种形式,即净制者为净药材,切制者为切制片,炮炙者为炙品。而《药品管理法》及相应的法规文件却笼统地规定,中药饮片不得在城乡集贸市场中销售,除药食两用者外均按西药和中成药等正式的药品管理。但是,在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8,(5):656-658
目的:筛选板蓝根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技术,为保证板蓝根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新鲜采收的板蓝根药材在4种不同干燥程度下切制后所得饮片[A.切片后60℃干燥;B.切片后自然干燥;C.自然干燥(13~15 d)后切片,再60℃干燥;D.自然干燥(30~50 d)后切片,再60℃干燥],从外观评分及水分、灰分、浸出物、主要成分(R,S)-告依春的含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各饮片外观性状评分从高到低为C>D>A>B,水分从高到低为B>A>D>C;灰分各法差别不大;浸出物和(R,S)-告依春含量从高到低均为C>A>B>D。结论:4种加工炮制技术所得板蓝根饮片质量不同,将鲜品自然干燥(约15 d)到一定程度后再切制及干燥后所得板蓝根饮片的质量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建立维药小檗根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工艺切制小檗根饮片的小檗碱含量,测定不同工艺切制小檗根饮片的浸出物、炮制时间.结果:小檗根趁鲜切制饮片的小檗碱含量、浸出物的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切制工艺切制饮片(36.9%、22.4%), 工艺周期由9 d缩短为3 d,小檗碱损失最大的工序是润药.结论:建议小檗根在产地加工时趁鲜洗净、切薄片、干燥.不仅解决了小檗根药材不易干燥,饮片加工炮制时软化时间长、有效成分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13):1807-1811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丹参饮片质量的影响,为丹参产地加工成饮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山东两地(平阴、平邑)产鲜丹参药材,以鲜切、干燥三成干切、干燥五成干切、全干切、传统切[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方法]、全干蒸后切、鲜蒸切、三成干蒸切、鲜煮切(再分为晾、烘)等24种工艺加工成丹参饮片,以饮片外观性状和水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等为指标对产地加工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从外观性状来看,传统切、鲜蒸切、三成干蒸切所得饮片表面色泽较好,成片率高,较符合药典相关描述。从水分、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来看,各工艺所得丹参饮片水分含量为3.60%~10.4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51.07%~70.1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5.08%~20.36%,均符合药典规定的含量标准;丹参酮类含量为0.16%~0.79%,其中来源于平阴的饮片只有鲜切和鲜煮切烘样品不符合药典标准(丹参酮类含量不得少于0.25%),而来源于平邑的饮片均符合标准;丹酚酸B含量为4.51%~8.68%,所有样品均符合药典标准(丹酚酸B含量不得少于3.0%)。在所有加工方法中,以蒸切晾干工艺所得饮片各指标含量更高。结论:从饮片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以蒸后切晾干较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何首乌及不同炮制工艺制何首乌中顺(反)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变化,探究其炮制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为何首乌质量控制及饮片炮制标准研究提供数据参考,以期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顺(反)式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结果 不同批次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顺(反)式二苯乙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27.23~358.19μg·g-1和10.30~52.00 mg·g-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顺(反)式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炮制对何首乌药材中水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何首乌及其炮制品中水溶性总糖、单糖-低聚糖、多糖的含量。结果:炮制使何首乌中水溶性总糖含量升高,其中以多糖含量增加为主。结论: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黑豆汁拌蒸炮制法,在不同炮制时间(0~48 h)下对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药典黑豆汁拌蒸样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分析方法(UPLC-QQQ-MS/MS),测定何首乌药材中24种成分含量。结果 建立UPLC-QQQ-MS/MS方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黄酮、酚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24种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多数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黄酮类经长时间炮制含量降低,酚类成分随炮制时间延长含量增加。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以用于炮制前后何首乌中24种化学成分的定量检测分析。制何首乌中24种成分的含量与蒸制时间密切相关,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酚类发生规律性变化,对何首乌毒副作用和补益功效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何首乌分别采用黑豆汁拌蒸0、2、4、6、8、10 h和传统工艺(九蒸九晒)炮制后,用HPLC测定炮制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 不同炮制工艺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顺序为传统工艺炮制品>生品>黑豆汁拌蒸品.用黑豆汁拌蒸,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先逐渐上升而后下降,以6 h为峰.结论 应规范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  相似文献   

9.
宋儒 《淮海医药》2004,22(4):336-336
中药饮片是经炮制、加工后可以直接用于煎制汤药的中药材。随着国家逐步加强对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管理,对中药饮片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饮片的定量分析,通过用化学等方法来测定药材中有效成份的含量,以确定药材的品质优良度是否合乎药用标准[1 ] 。从笔者对本市各  相似文献   

10.
宁夏黄芩不同干燥方法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宁夏栽培黄芩采用不同干燥方法进行产地加工时药材中4种化合物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评价不同干燥方法的黄芩药材中4种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80℃为最佳干燥温度。结论黄芩产地鲜切为最佳加工方法,即将黄芩鲜药材蒸30min后切片,置于烘箱中80℃烘干。其结果可为规范黄芩产地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