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抗菌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对2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抑制作用,观察两者联合应用的抑菌情况.结果 试验菌株对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均敏感,硝酸镓对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6μmol/L,多黏菌素B对试验菌株的MIC均为≤2.0μg/ml,两者联合应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有协同抑菌作用.结论 硝酸镓和多黏菌素B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明显抑菌效果,有望成为控制其蔓延感染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临床治疗这类难治细菌感染提供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两年共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61株、117株,两者80%以上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64.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为严重,此菌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3.4%外,其他均在7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2.8%和96.4%.相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情况却差异较大,16%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而对美罗培南敏感,其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理.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株的增多.因此,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药物,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受不动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为医院消毒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消毒剂对细菌最低杀菌浓度( MBC)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检测方法,评估鲍曼不动杆菌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结果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纯戊二醛消毒剂、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BC值分别为500、20000、2500 mg/L,MIC值分别为250、5000、315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纯戊二醛消毒剂、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敏感鲍曼不动杆菌的MBC值分别为250、10000、1250 mg/L,MIC值分别为125、2500、78 mg/L。邻苯二甲醛消毒剂、纯戊二醛消毒剂、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质控菌ATCC27853、ATCC25922的MBC值分别2500、10000、1250 mg/L,MIC值分别为125、2500、78 mg/L。 PCR方法检测到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含有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5株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和质控菌株未检测出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结论2%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和MBC值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明显升高,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消毒剂抗性的产生与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l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类型.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介或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2株及敏感菌3株,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其耐药基因.结果:22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PCR检出22株耐药菌株中18株携带OXA-23基因,未能检出OXA-24摹因.3株敏感株均未检出OXA-23及OXA-24基因,PCR产物纯化后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高,其编码基因为blaOXA-2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鱼腥草是否能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生长,为临床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潜在新药。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和标准菌株ATCC19606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在含不同浓度复方鱼腥草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肉眼判断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不同浓度的复方鱼腥草能影响鲍曼不动杆菌生长,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增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006 400μg/m L(微量肉汤法),8006 400μg/m L(微量肉汤法),8006 400μg/m L(琼脂稀释法)。结论:复方鱼腥草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作为潜在药物用于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特点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和16S rRNA甲基化酶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临床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54株,经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测定;基因扩增仪(PCR)扩增碳青霉烯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及其克隆测序.结果 54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表型,全部都携带OXA-66基因,其中53株携带有OXA-23基因,全部53株菌都检测到OXA-23基因上游插入序列ISAbal,41株菌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阳性.结论 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其上游插入序列ISAbal 在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38-42
目的研究感染性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药物敏感性变迁,留取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测青霉烯酶与外排泵表型,并统计比较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与20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差异。结果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峻,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在35.8%~78.9%。其中在20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检出携带OXA-51基因108株,携带OXA-23基因46株,同时携带OXA-51和OXA-23 26株,其余碳青霉烯酶基因均未检测到;外排泵表型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菌阳性株为175株,碳青霉烯类敏感株阳性株为115株,χ~2检验碳青霉烯类敏感组的与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1,P=0.000)。结论近六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以OXA-51,OXA-23起主要作用,外排泵机制可能在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东华医院2011~2013 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防止医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东华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菌株30 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该菌对11 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乙二胺四乙酸纸片协同实验检测待检菌株的金属酶表型,采用三维实验检测待检菌株的AmpC 酶表型和改良Hodge 实验筛查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进行OXA-23、OXA-24 编码基因的检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4 种抗菌药物MIC 中,耐药率>60%的达13 种,其中只有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50%,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30 株,其中金属酶表型和基因检测均为阴性,AmpC 酶阳性者21 株,改良Hodge 实验阳性24 株,其中26 株OXA-23 基因扩增阳性,未检出OXA-24 基因,可见OXA-23 基因为主要的流行克隆株。结论东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 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酶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间的同源性。方法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05年5~8月我院ICU病人的标本,物体表面,肥皂盒,呼吸机管道和穿刺导管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及MIC值测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结果15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2株仅对碳青霉烯类等少数抗生素敏感,3株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14株有高度同源性,3、14号株同源,12、19号株同源。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主动外排泵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观察其对亚胺培南(IPM)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外排泵adeB、adeJ基因.结果12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除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达到60%~80%.加入CCCP抑制剂后有37株(28.9%)对亚胺培南的MIC比不加入CCCP的MIC值下降4倍及以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2.9%)与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株(10.7%)的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扩增有98株(76.6%)携带adeB基因,有75株(58.6%)携带adeJ基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严重,外排泵基因adeB 和adeJ广泛存在于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外排泵基因过度表达和外排泵抑制试验阳性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FQS)药物单用和联合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用药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肉汤富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测定3种FQS药物单用和联合CCCP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MIC90、MPC、MPC90、细菌耐药选择质数(SI)和联合抑菌浓度(FIC)值。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0.0%、65.0%和60.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分别为4.00、8.00和4.00 mg·L-1;MPC90分别为87.20、83.60和24.40 mg·L-1;SI分别为21.80、10.50和6.10。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联合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90为2.00、1.00和1.00 mg·L-1;MPC90分别为16.40、6.40和6.80 mg·L-1;耐药率分别为5.0%、10.0%和10.0%;SI分别为8.20、6.40和6.80;FIC均为0.25。结论单药使用时,加替沙星限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可增强FQS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对其耐药表型和菌株防耐药突变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迁,并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分析2010年及2014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布;同时,选取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MP、VIM、OXA-23、0XA-24、0XA-51、OXA-58、IsAba1-blaoxa-23基因,明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及其与插入序列IsAba1的关系。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4年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除外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随机选取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70株和1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敏感株参照株(carbapenemase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SAB)共71株,用7对特异性引物对7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敏感对照株进行PCR扩增检测显示,70株CRAB及1株敏感菌株中均携带有OXA-51,而仅在CRAB中检出OXA-23、IsAba1-blaOXA-23基因,敏感对照株中未检出该两个基因表达;OXA-58基因在6株CRAB中有表达,均未检出VIM,IMP,OXA-24基因。结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基因为bla OXA-23和bla OXA-51,前者可能与bla OXA-23上游存在插入序列IsAba1有关,后者则可能与其上游存在强启动子导致高表达有关,而CRAB耐药与金属酶、OXA-24、OXA-58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及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214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REP-PCR分析12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基因同源性,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β-内酰胺酶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1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MICs≥128 μg/mL)、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MICs,32 ~>64 μg/mL)、亚胺配南、美罗培南(MICs,8 ~>64 μg/mL)和阿米卡星/舒巴坦(MICs,16 ~ 64 μg/mL)耐药,只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利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12株鲍曼不动杆菌有50%以上的抑菌效果(MICs分别为64 ~>128 μg/mL、8 ~ 32 μg/mL、0.12 ~ 8 μg/mL和0.5 ~ 64 μg/mL).PFGE分型9株菌株为A型,3株为B型,REP-PCR结果与PFGE结果一致.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均携带pIs 5.8、6.9和7.2三种β-内酰胺酶和OXA-23基因,11株上海菌株中检测出PER-1型基因和3株菌株检测到TEM-相似基因.12株菌株中未能检测到OXA-24基因.结论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该流行株呈多重耐药,11株菌株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β-内酰胺酶及部分产TEM-相似基因.  相似文献   

15.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及产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共214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REP-PCR分析12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基因同源性,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β-内酰胺酶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1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2株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MICs≥128 μg/mL)、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MICs,32 ~>64 μg/mL)、亚胺配南、美罗培南(MICs,8 ~>64 μg/mL)和阿米卡星/舒巴坦(MICs,16 ~ 64 μg/mL)耐药,只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利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12株鲍曼不动杆菌有50%以上的抑菌效果(MICs分别为64 ~>128 μg/mL、8 ~ 32 μg/mL、0.12 ~ 8 μg/mL和0.5 ~ 64 μg/mL).PFGE分型9株菌株为A型,3株为B型,REP-PCR结果与PFGE结果一致.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均携带pIs 5.8、6.9和7.2三种β-内酰胺酶和OXA-23基因,11株上海菌株中检测出PER-1型基因和3株菌株检测到TEM-相似基因.12株菌株中未能检测到OXA-24基因.结论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该流行株呈多重耐药,11株菌株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和PER-1型β-内酰胺酶及部分产TEM-相似基因.  相似文献   

16.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表型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84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随机选取8株,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筛查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耐药菌株的KPC酶、碳青霉烯酶和ESBLs基因,并测序分析。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AGE。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均≤4倍,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4倍者占50%(4/8)。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8株耐药菌结果阳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8株耐药菌中7株有blaOXA-23基因,5株含blaTEM-1基因,8株耐药菌均含有KPC-2酶基因;耐药菌株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5 ku处出现明显缺失。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KPC-2酶、blaOXA-23酶,外膜蛋白25 ku表达的缺失所致,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美罗培南的耐药。  相似文献   

17.
陈琳  许小敏  蔡挺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17-817,819,F0002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泛耐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医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17株.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荫浓度值;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117株鲍曼小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耐药,其中有22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敏.菌株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地区某医院2013-2016年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13-2016年本院临床革兰阴杆菌4 091株,采用VITEK-Compact2对临床分离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MIC法)),按CLSI 2012年标准判断结果,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4 091株,标本来源主要是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和伤口拭子;其中肠杆菌科细菌比率较高(占62.0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9.09%和11.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依次为52.5%、46.7%和20.2%;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低(3%),且明显低于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头孢曲松,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分别为20.8%和6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出现少量泛耐药菌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增加对临床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多重耐药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增多,应加强本地区耐药性监测和控制措施,按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阮学雨 《中外医疗》2013,32(14):58-59
目的探讨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TWO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以K-B法行耐药试验,使用碳青霉烯酶的4种基因特异型引物对鲍曼不动杆菌行基因型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通过GenBank比对确认编码酶基因的具体类型。结果全部菌株中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8.2%,对菌必治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最低,其次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性较低;主要携带OXA-23型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应提请临床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赤芍颗粒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该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行探索。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临床致病菌培养加药敏标本,经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符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50株株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测定赤芍颗粒剂对该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观察赤芍颗粒剂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赤芍颗粒溶液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OD值均小于阳性对照孔的OD值,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OD值也越来越小,表明赤芍颗粒溶液均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抑菌作用越强。结论:赤芍颗粒剂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体外抑菌试验中能够抑制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