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4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口服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组照单纯给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24h睡眠时间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24h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评估时间点,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4h睡眠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可明显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07-2016-01我院诊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抽取91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签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n=46)采取小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n=45)单纯使用加巴喷丁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疼痛程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95.87%,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2±0.5)分和0分;对照组有效率68.9%,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7±1.2)分和(1.9±0.8)分;2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8.7%与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逐步解除患者神经疼痛症状,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15例应用加巴喷丁(GBP)治疗,对照组15例应用卡马西平(CBZ)治疗,于治疗1、2、4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 加巴喷丁组在治疗后VAS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 P<0.0 5 ).结论 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单药组给予单纯加巴喷丁治疗,联合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对比2组不同时刻疼痛评分、睡眠时间,评估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评分及睡眠时间在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内疼痛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睡眠时间均呈显著延长趋势,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刻联合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单药组,睡眠时间均显著长于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单药组综合疗效等级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联合组综合有效率远高于单药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显著减轻疼痛评分、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与弥可保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应用,以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临床结局综合评定疗效。结果三种药物联合治疗3周后,患者VAS及Q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率96.67%,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弥可保与加巴喷丁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能迅速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且少见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普瑞巴林,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并进行疗效评定;详细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 2组入组时VAS及Q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2、4、6、8、10周时,治疗组各时点VAS及Q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不适;治疗组2例嗜睡,1例眩晕,均未作处理自行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7,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可显著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方法以2015-06—2016-07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应用安慰剂,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加巴喷丁,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因病毒损伤神经常伴有剧烈的神经痛。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抗病毒、防止局部感染。急性期止痛不佳会增加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神经阻滞加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
神经阻滞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采用神经阻滞的方法,阻滞药物根据情况不同酌情加入曲安奈德混悬液、利多卡因针、维生素B12针、亚甲蓝(颜面部位禁用),对5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实施局部区域和(或)神经干阻滞并配合一般常用药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神经阻滞治疗的36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护理。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神经节段分布采用连续神经阻滞,用VAS评分法评估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效果。结果 36例病人均于1周后疼痛缓解,29例病人2周后痊愈,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健康宣教是必要而有效的,良好的护理可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神经阻滞治疗组(A组,n=32)与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治疗组(B组,n=32),连续治疗3~4周.使用药物:B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0.9%生理盐水共250ml,流速为5ml/h.A组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 mg+0.9%生理盐水共20ml,1次/3d.连续治疗3~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治疗前、硬膜外镇痛、神经阻滞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2组问VAS评分比较,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2组对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 神经阻滞、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缓解,连续硬膜外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2-2013-09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治疗组(n=47)。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治疗组在奥卡西平治疗基础上采取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d、3周、6周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脉冲射频调节术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6月医院疼痛科收治的97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n=32)、射频调节组(n=31)和联合组(n=34);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神经阻滞组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射频调节组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调节术治疗,联合组则先行CT引导下脉冲射频调节术,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根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患者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降低程度来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1、4、8周后采用NRS量表评估疼痛情况,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估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36项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相似文献   

14.
甲钴胺联合黛力新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黛力新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用甲钴胺25例加用黛力新治疗,对比25例不加用黛力新,于治疗2、4、6周进行MOSPM疼痛评分,并分别对2组中符合抑郁症标准的患者于2、4、6周进行HAMD评分比较.结果 联合组6周时MOSPM疼痛评分明显缓解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24%(P<0.05);HAMD评分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黛力新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并抑郁状态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术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共8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接受基础口服药物+维生素B12肌内注射+皮损区局部阻滞(A组),或基础口服药物+复方三维B肌内注射+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B组),或基础口服药物+复方三维B肌内注射+胸椎旁神经阻滞+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C组),或基础口服药物+复方三维B肌内注射+胸椎旁神经阻滞及臭氧注射+皮损区局部神经阻滞(D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不同处理组患者VAS、Q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B和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D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术联合臭氧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采用三种不同浓度阿霉素进行神经毁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4—2014-04收治的6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阿霉素神经毁损治疗,按阿霉素使用浓度分为A组(0.33%,22例)和B组(0.50%,22例)、C组(1.00%,23例)。观察3组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评分情况和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3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显著下降(均P0.05);B组和C组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治疗后2周、6个月B组和C组之间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2)治疗后2周、6个月、12个月,B组和C组的治疗优良率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治疗后2周、6个月B组和C组之间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利用不同浓度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神经毁损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0.50%和1.00%浓度阿霉素的治疗效果优于0.33%浓度,且1.00%浓度阿霉素的远期疗效优于0.50%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医学"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辨证标准,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LED红光照射、布洛芬缓释胶囊、卡马西平等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2.4g(6粒),2次/d。连续治疗28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77.5%、60.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205,P=0.034);2组治疗前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疗程结束当日、疗程结束3个月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LED红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68例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带状疱疹的临床发病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 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以老年人较多(61.9%),发病部位以肋间神经区较多见(48.2%),伴发病占32.1%,误诊患者12.5%,后遗神经痛占21.4%.结论 带状疱疹老年患者、有伴发病、治疗延误者易出现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应用夹脊穴结合局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效果是否优于西药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夹脊穴结合局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Highwire数据库,手工检索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及相关会议论文集,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0-07,收集夹脊穴结合局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软件。采用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等作为结局评价指标。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夹脊穴结合局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总有效率[RR=1.26,95%CI(1.19,1.34)]、临床治愈率[RR=1.93,95%CI(1.64,2.27)]、疼痛目测类比评分[WMD=3.13,95%CI(2.38,3.87)]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类比较显示,夹脊穴结合围针的效果与物理治疗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60,95%CI(0.43,6.02)],但明显优于卡马西平[RR=1.45,95%CI(1.22,1.72)]。说明夹脊穴结合局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优于西药,但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20.
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疱疹止痛灵(HNK)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和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对疱疹止痛灵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 临床应用疱疹止痛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5例,总有效率96.5%,而对照组79例,总有效率44.3%,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证明疱疹止痛灵镇痛作用于外周交感神经末稍,对侧脑室给予疱疹止痛灵无镇痛作用。结论 疱疹止痛灵能有效治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