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桂莲  王秀梅 《护理研究》2008,22(12):1099-1099
患儿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实践活动.临床护士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静脉输液操作,也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静脉穿刺成功后要求针头能稳定安全地固定在静脉腔内,直至输液完毕.而输液针头及导管的妥善固定是保证输液通畅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均使用输液贴固定法.自2006年8月以来,我科护士采用输液贴和医用胶带环行固定输液针头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医用输液贴是临床静脉输液中固定输液管路的材料,具有实用、简单、使用方便、透气性好的优点,社区及各医院门诊输液病人应用较多。由于临床工作中粘贴及固定方法不一,皮肤出汗,病人肢体活动的原因,易使输液贴粘贴固定后出现松动、卷曲或脱落,导致输液管路牵拉针头,使针头滑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壁,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此,我们将粘贴及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热门诊护士戴手套行静脉输液贴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COVID-19发热门诊留观室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37例,分为对照组18例和改进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贴固定方法。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静脉输液贴固定方法。比较静脉输液贴固定时间、拔针时间及手套破损情况。结果改进组静脉输液贴固定针头及拔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套破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VID-19发热门诊护士戴手套行静脉输液贴固定方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静脉穿刺时的工作效率、护士的防护效果及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一次穿刺成功并妥善固定针头,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能保证临床用药的顺利实施。反之,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又易引起护患纠纷。鉴于此,我们对门诊输液病人因其他部位静脉血管不充盈.只能选择手背指端浅表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后.尝试再用棉签行穿刺部位外固定,以防止针头滑出血管外,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进行小儿手背部的静脉输液时,常因固定不牢靠导致针头滑脱,影响了患儿静脉输液的质量,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科自2002年10月对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方法进行改进,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操作项目之一,常因固定不牢固或无效固定等导致针头滑脱。寒冷季节,病人长时间暴露输液部位,常感觉不适。静脉穿刺完成后,临床护士常用夹板或空药盒垫于病人的掌部,再以多条胶布或绷带缠绕固定。既浪费胶布或绷带,增加输液成本,又使病人不适。为提高病人满意度,保证病人输液期间安全、舒适,自制了多功能静脉输液固定器,经250例病人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液贴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快速、有效、整齐的固定针头的方法,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静脉输液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为三条两次固定法,对照组为三条三次固定法,比较两种方法的固定效果、所需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在用时上存在明显优势,美观,患者满意度高,在固定效果方面试验组也更加优越,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推荐使用试验组固定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屡次遇到输液结束拔针时,输液贴不容易从皮肤上揭下的情况,延长了拔针的时间,用力用指甲分离还容易触痛患者,因此我科自2005年1月起将输液贴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上述弊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打开一次性输液贴袋,取出输液贴,在针头处粘贴一条,针头上部粘贴一条,针柄处粘贴一条,三条呈平行关系。粘贴时按常规方法依次从左到右进行粘贴,只是最后在输液贴的右上端近1cm处,向下折一小角。输液完毕拔针时,从此小角处开始揭输液贴。2体会目前临床上均使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一次性输液贴固定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输液贴长时间接触皮肤会引起不舒服感,有些患者贴输液贴处皮肤发生瘙痒、起水泡,甚至破溃,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我们护理负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尝试了一种新的固定方法,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给药方法,由于大多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哭闹、挣扎,出汗较多,头皮针固定成为难题。为防止针头滑脱,本院传统方法采用静脉穿刺成功后局部用医用输液贴  相似文献   

11.
洪晓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9-1030
静脉输液在临床中是最常见且为人们熟悉的一项治疗方法,针头固定对输液过程的成败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针头固定均采用针柄右侧固定法。笔者对我科2008年4~6月的部分静脉输液病人进行了针柄左侧固定法与右侧固定法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护士的基本功之一,且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常常碰到神志欠佳的老年人或自控力差的小孩,当我们成功地把液体输好,却因为下床、活动等原因而使输液固定部位的胶布松开,使针头移位,使液体渗漏或针头脱落,以至不得不重新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及针头固定,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的病例数。结果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例数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例数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试验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医用输液贴“V”形固定法与平行固定法的静脉输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60例接受静脉输液患者根据输液贴粘贴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采用平行固定法,观察组穿刺成功后采用“V”形固定法,记录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成功率、针头固定情况、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头固定所需时间、拔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二次固定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输液贴“V”形固定法较平行固定法,其固定效果更好,能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减少重新穿刺次数,降低胶贴脱落、针头脱出、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对预防静脉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输液贴是静脉输液固定针头的必备物品,调查显示,500名护士输液操作固定方法不同.有417例固定不合理,导致拔针时病人感疼痛、出血等不适.我科于2009年8月开始应用新的固定方法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拔针痛、出血等不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时采用弹性绷带固定输液针头法1188例次,并与传统的胶布固定法1300例次相比较,其针头的脱出率分别为2.36%、4.69%,经统计学检验(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弹性绷带固定输液针头法优于胶布固定法。  相似文献   

17.
对于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尤其是难选择血管的患者而言,临床上现有的输液部位和针头的固定方式,极易造成针头脱出血管外。对以上患者,目前通常使用针剂盒或多条胶布固定,需要陪护人员在旁加强看护,这种固定输液注射部位和针头的措施不仅固定效果不理想、外观不美观,而且浪费精力、增加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心理和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输液的针头很难固定,为此,我们对15例此类患者输液针头采用新式固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静脉输液目前仍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护士在拔针时由于按压不当,常导致穿刺处皮下出血。本文探讨一次性输液贴与血管平行直压法的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当病人输完液体或不慎将针头滑出血管外时,我们必须拔出针头重新穿刺,如果方法不当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是否便于拔针.从而减少拔针所带来的疼痛,成为无痛拔针的关键因素。我们除了按护理学教研书…的输液针头固定法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摸索出另一种输液针头固定法,并对两种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