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蔡炳勤教授围手术期咳嗽的中医治疗经验,进行脏腑辨证,归纳提高,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咳嗽病因的复杂性,概括其从肺论治、从脾胃论治、肺肝同治、肺肠同治等脏腑辨证的四个方面,总结其临床证候特点,分析病机规律,提出组方用药。结论:围手术期咳嗽尽管病因复杂,仍可从脏腑论治,辨证施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从肺论治初探常宁县中医院(421500)袁文福主题词水肿/中医药疗法,反胃/中医药疗法临床上对疾病的治疗,一般来说属哪一脏腑的病变,就从该脏腑施治入手。但对于“风水肿”和“反胃”二病的治疗,笔者从肺论治入手,收到满意效果,兹归纳于下。1肾病治肺,疗风...  相似文献   

3.
从慢性咳嗽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从脾胃论治慢性咳嗽、从肝论治慢性咳嗽、从肾论治慢性咳嗽、从其他脏腑论治慢性咳嗽等5方面入手综述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指出治咳不能独治肺,通常为脾肺、肝肺、肺肾同治,甚则肺、脾、肾3脏同治,其中研究最多的为脾脏,其与慢性咳嗽关系相对密切;通过疏肝、健脾、和胃、补益肺肾等治法能改善患者慢性咳嗽症状;但从他脏论治慢性咳嗽在脏腑辨证和治疗方面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应深入研究不同脏腑参与慢性咳嗽的机理,形成统一标准,从而推动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现代中医学者结合临床经验与中医古籍文献中的脏腑理论,从肝、心、脾、肺、肾对儿童抽动障碍辨证施治。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从五脏辨证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对从五脏论治本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本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消渴之我见     
<正> 消渴一证.导源于《内经》,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各有发挥.对消渴之病机,虽所见略同,但就论治而言,则各持己见,有主张清胃火;有倡导滋肾阴、补肾气;亦有主张清补兼施等等.笔者本着《内经》论述消渴之旨,参阅先贤之论,经再三思考及反复临床验证,认为消渴一证,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其次在脾.施治首当清金降火,滋补肺阴.为阐明这一见解,论述如下:1.肺属金,主燥,火能刑金.凡身有火热之邪,必灼肺金.消渴既属火热证,当然要使肺金受损.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方法主要有中医内治法和中医外治法.其中,中医内治法包括分脏腑论治和分证型论治,分脏腑论治有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等;分证型论治分为外感风寒型、风热郁肺型、脾气虚弱型、肾气亏虚型等.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滴鼻法、针刺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  相似文献   

7.
万文蓉 《光明中医》2008,23(10):1585-1586
咳嗽一般认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多从肺论治。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咳嗽不仅与肺有关,实际与其他脏腑均有关,正如《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文作者多年来从喉源性咳嗽的辨治发现,其临床病因有风、火、痰、气虚、阴虚等,表现为寒、热、虚、实,与肺、心、脾胃、肾等多脏腑有关。所以临床单纯从肺治疗往往效果多不理想。现就其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施治等汇报如下,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慢性咳嗽中医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咳嗽在中医学上属"久咳"久嗽"顽固性咳嗽"范畴,病位在肺,与胃、肝、脾、肾、心等脏腑内伤功能失调相关。临证时医家多辨其病机,审因论治,总体上多以脏腑为纲,以阴阳虚实为本,治疗时在辨证基础上施治以相应方药,而各家又有不同侧重与经验,在临床施治中亦多有其成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黄平教授从脾肺-标本论治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的临床经验。声音嘶哑是甲状腺癌术后的常见 并发症。黄平教授认为,基于藏象经络关系,咽喉与脾(胃) 肺关系密切,是从脾肺论治甲状腺癌术后声音嘶 哑的理论依据。术前瘿瘤造成的虚劳状态,术中切割、缝合导致的经脉损伤、出血,术后核素放疗,加上顾护 失当,均可致气血津液损耗。甲状腺癌术后声音嘶哑可从发声脏腑入手,以脾肺为核心,以声音嘶哑为标,以 正虚邪恋为本治疗原则,以补中益气汤或麦门冬汤为基础进行辨证施治,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陈炜主任从"肺风"辨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其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生与风邪密切相关,类比《内经》中的"肺风".通过对肺风痛名的溯源及病机探讨,临证施治常从风论治,以"肺风"为出发点,着重抓住风邪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证候,内外兼治,用药特色鲜明,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多配伍虫类药物以祛外风、熄内风;以补益脏腑为本.  相似文献   

11.
以从五脏论治和从痰瘀等病理产物论治两个方面,综述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慢性咳嗽在临床越发受到重视,中医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扶正祛邪,调节阴阳,以治肺为主,兼顾肝、心、脾、肾,从整体论治,体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众医家虽从不同角度辨证论治,但万变不离其宗,总的治疗原则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3.
从脾胃角度浅析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病机关乎于脾胃、论治侧重于脾胃。认为应重在补益脾胃,辅以调理肝脾。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是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甚至多个脏器的复杂病症,“三证三法”是中医研究脓毒症总结出的经典证型,而肺在病程发展中是机体常见的受累器官,且肠道菌群多样,故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脓毒症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系。凉膈散是温病经典组方,以清上泻下解毒为功效,组方原则体现了肺肠关系,根据脓毒症各个证型阶段灵活用药,有助于拓展脓毒症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属于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能力的损害。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而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理论认识,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在临床上对阿尔茨海默病最常用的辨证方法就是"脏腑辨证",尤与心肝脾肾亏虚关系密切,然而对肺几乎未提及,那么源于"五脏主五志"的理论,肺脏虚损及功能失调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认识上的盲区,值得从肺立论对本病进行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水肿,其本在胃,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治宜首当疏利,冀其肝得疏,气得行,血得活,脾得运,肿得消。以肝论治,使肝气舒,脾气旺,用疏肝解郁,健脾利湿为基本治法。治疗53例,痊愈42例,好转11例。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胆等脏器。临床表现以呕血、黑便常见。临床分型主要为肝火犯胃、脾胃虚寒、热伤胃络、脾虚不摄、气衰血脱、胃热炽盛等。临床治疗以辨证分型(肝火犯胃治以泻肝清热、凉血止血,临床用柴胡舒肝散;脾胃虚寒治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临床用以归脾汤;热伤胃络治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临床用药玉女煎);专方(止血合剂、健脾摄血汤、二黄乌及汤、参及连胶汤、泻心汤)等;单味药(大黄、白及)等方法。中医药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总结探讨姜良铎教授运用从状态辨治“湿毒疫”的方法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理论及经验。探讨疫毒损伤正气、气不摄津、化生湿浊、湿毒化热、痰瘀凝滞、阻络痹肺等基本病机以及疫毒循三焦膜系袭染他脏的转化病机特点,结合患者胸部CT辨识疫毒盛衰、肺部实阻程度,结合外周淋巴细胞辨识肺卫功能强弱,结合氧合指数辨识宗气盛衰,结合舌脉辨识病情进退,结合其他脏腑传变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辨识脏腑功能,综合分析患者当前病机,总结当前状态并施治,注重时时固护正气、扶正祛邪,才能及时截断病势取效。对于无症状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可从邪弱正盛或正虚邪恋的状态来辨治。从状态辨治开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润肺化瘀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以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清热润肺、化瘀;慢性迁延期是邪实正虚并存,治宜扶正祛邪兼顾;缓解期以虚为主,治宜扶正固本;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结果]治疗50例,基本治愈39例,好转8例,无效3例。[结论]麻杏石甘汤有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方是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所记载之方剂,经方医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广泛的运用。《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咳嗽病是临床上常见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等多脏器密切相关。其辨治当以肺为中心,兼顾脾肾,先辨表里,次辨寒热虚实。文章以3例咳嗽患者为例,展开了临证医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