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40例长期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封管;观察组每月定期用尿激酶溶栓,观察血流速度、静脉压,导管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血流速度显著提高(P<0.05),静脉压显著下降(P<0.05),导管功能良好,患者透析充分.认为对长期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定期使用尿激酶溶栓,可预防导管血栓形成和改善导管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对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按常规封管方法护理,对照组常规封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记录每次透析时血流速度、血泵前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需护理干预的例次。[结果]观察组透析时平均血流速度、血泵前平均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的护理干预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维持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导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维持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功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鄢建军  童辉  刘蔚  刘慎微  吕永曼 《护理研究》2008,22(10):899-900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对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按常规封管方法护理,对照组常规封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连续观察6个月,记录每次透析时血流速度、血泵前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需护理干预的例次.[结果]观察组透析时平均血流速度、血泵前平均动脉压、回路静脉压、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及透析过程中流量不畅时的护理干预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尿激酶管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维持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功能,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5.
唐维  贺子达 《妇幼护理》2023,3(15):3646-3647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尿激酶治疗血液透析长期导管血栓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 间本院收治的行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 HD 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 透析后采用常规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定期预防性应用尿激酶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血透导管功能、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血流量及静脉压及尿素清除指数等血透导管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率、栓塞率等不良 反应均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定期微量泵泵入溶栓能提高改善血液 透析导管功能,提高治疗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小剂量尿激酶封管方法对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病人血液透析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长期深静脉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封管1320例次,根据封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浓度为625 U/mL 的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的尿激酶(浓度为5×10^4 U/mL)封管,观察封管后两组再次透析时的导管血流的通畅率、血流值、静脉压值、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值(Kt/V值)。[结果]观察组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封管方法使导管功能较对照组更优,两组透析的血流值、静脉压值、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封管能有效改善长期深静脉导管的通畅率,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激酶不同封管频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进行透析治疗并采用尿激酶封管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发生,其中观察组封管每20 d一次,对照组每40 d一次,干预时间为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透析充分性、凝血功能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例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时间分别为随访第46 d和第31 d,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 45%和20. 55%(P0. 05);两组末次透析时透析血流量、Kt/V均明显降低(P0. 05),导管静脉压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透析血流量、Kt/V高于对照组,导管静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APTT明显降低(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牙龈出血、导管渗血及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增加尿激酶封管频次(每20 d一次)可有效预防MHD患者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对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在治疗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科在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且需反复行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的维持血透患者共16例。16例患者均在尿激酶导管内溶栓开始1个月后在溶栓的同时加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1次和盐酸噻氯匹定0.25g每日1次。统计加用抗血小板药前后1个月内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次数及尿激酶总用量;并在用药1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与用药前做对比;同时收集用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16例患者在加用抗血小板药前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次数为(2.56±0.72)次/月,尿激酶总用量(114.35±33.28)万U/月;加用抗血小板药后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次数为(0.63±0.46)次/月(P〈0.01),尿激酶总用量(13.74±6.82)万U/月(P〈0.01)。用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差异。加用抗血小板药后有1例患者反复出现皮下瘀斑。结论抗血小板药可以减少长期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晚期功能不良治疗时的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次数及尿激酶用量.有效防治长期留置导管晚期功能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观察及评价规律尿激酶封管法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24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封管组、肝素封管组以及尿激酶肝素混合封管组,6个月后观察比较3组临床各项指标:透析血流量、导管通畅度、因栓塞更换导管次数以及三组单次抽吸导管不畅例次、动静脉反接发生例次及相关护理干预情况。结果尿激酶封管组的导管通畅度、透析血流量与肝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激酶封管组的导管通畅度、透析血流量与肝素尿激酶混合封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使用尿激酶封管后,留置导管因栓塞而需更换的次数明显减少。尿激酶组因上机前发生单次抽吸导管不畅或动静脉反接事件时需护理干预例次较肝素组明显减少,较混合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置管患者可规律性使用尿激酶封管。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透析置管的通畅度,减少了上机前发生抽吸导管不畅事件的例次以及透析过程中血流量不畅时需护理干预的例次,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导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减免了部分长期留置导管封管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行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长,对治疗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治疗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的质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导管感染、导管脱落、出血、血栓及流量不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制卫生习惯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卫生习惯。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卫生习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导管感染、脱落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疗法治疗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2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微量泵入导管内溶栓;选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22例长期血液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负压虹吸原理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比较两组导管溶栓效果、不良反应、尿激酶用量、透析机静脉压、最大稳定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1个月后透析机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稳定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导管内溶栓治疗长期血透导管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负压虹吸原理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导管不同封管方法的临床结果。方法将2009--2012年使用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透析通路的老年透析患者按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不同分别设为对照组(尿激酶20000U+肝素50nag)和观察组(尿激酶20000U+肝索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对2组患者的透析导管堵管率、出血风险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导管堵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20000U+肝素50mg+低分子肝素4100IU肝素封管法可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且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能有效降低老年透析患者的导管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将30例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了置管环境干预、加强导管无菌使用的严密性、特殊生活指导以及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等综合干预方法。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长,局部皮肤反应及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强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渗葡萄糖预防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反复发生IDH的血液透析患者16例,透析过程给予50%葡萄糖250mL,分3次快速滴注,透析处方不变,观察透析中血压变化和IDH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在高渗葡萄糖治疗前后血液透析中净脱水速度、透析液钠浓度和温度、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高渗葡萄糖治疗组的平均透析时间、净脱水总量、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结束血压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或P〈0.05)。高渗葡萄糖治疗组透析过程最低血压与透析前血压的差值明显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高渗葡萄糖治疗组的IDH发生例次、症状性IDH例次、需要提前结束血液透析例次均少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P〈0.01)。高渗葡萄糖治疗组透析后血糖高于透析前(P〈0.05),但第15次血透前血糖与第1次血透前血糖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渗葡萄糖可有效预防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尿激酶定期交替溶栓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置管通畅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3例带Cuff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形成导管血栓后,采用尿激酶以管内封管溶栓和微量泵泵入持续溶栓分别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继续进行定期、交替、规律治疗,观察其持续通畅性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溶栓后,22例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渗血、出血等不良反应。22例患者导管持续保持通畅,平均已使用(15.0±4.7)个月。结论对使用长期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尿激酶定期、交替规律溶栓,对维持导管通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方法将202例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和留置导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留置导管时间〉3个月者观察组有87例(85.3%),对照组有58例(58.0%),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延长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期尿激酶溶栓在尿毒症患者长期导管维护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时间3~6年、通路均为带cuff管的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40例(男21例),平均年龄68.40岁;随机分为2组:定期尿激酶干预组(19例),透析结束时予以行尿激酶干预(盐水4 ml+尿激酶20万U注入导管动静脉端,保留半小时后抽出,用5 ml生理盐水冲净后,使用普通肝素封管),1次/2周,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行普通肝素封管。对照组(21例),透析结束时常规予以行普通肝素封管。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透析量指标(Kt/V)及透析时血流量、静脉压、透析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量、静脉压、BUN、Scr、P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激酶定期干预组静脉压为(68.0±30.5)mm Hg,BUN为(7.2±3.7)mmol/L,Scr为200.5(89.2,325.1)μmol/L,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C-反应蛋白(CRP)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而血流量、Kt/V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尿激酶溶栓组形成血栓有2例,占11%;对照组有10例,占47%。两组在干预治疗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尿激酶溶栓可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减少导管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和肝素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带涤纶环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实验组(以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对照组(以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时间、导管堵塞、溶栓后再通和导管动静脉端的静态管路压:结果:实验组留置导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静态管路压差异也有显著性,但溶栓后再通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素尿激酶混合液是较好的留置管封管液,有预防留置导管功能丧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夏娟  陆剑瑛  倪春妹 《天津护理》2005,13(4):198-198
目的:探讨永久性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应用永久性双腔导管(导管组)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内瘘组)行血液透析各34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两组留置时间、尿素氮下降率及Kt/V差异无显著性(P〉0.05),导管组透析血量低于内瘘组(P〈0.05)。结论:永久性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基本可以达到内瘘血液透析的效果,良好的护理可提高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