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笔者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 ,采用阿昔洛韦联合中药煎剂治疗带状疱疹 4 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9例均来自本院病人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7例中 ,男 2 6例 ,女 2 1例 ;年龄 19~ 85岁 ,平均 5 6 5岁。对照组 32例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17~ 88岁 ,平均 5 8 1岁。2 治疗方法治疗组 ,口服阿昔洛韦 0 2g ,每天 5次 ,联合口服中药煎剂 ,药用 :黄柏、土茯苓各 15 g ,板蓝根、大青叶、丹参各30g ,红花 15 g ,延胡索 2 0g ,白芍 30 g ,甘草 10g ,每天 1剂 ,水煎 ,分早晚 2次服 ,连续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治愈率高,神经痛症状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2006年2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肝胆湿热证(皮疹局部发红、灼热、痛如针刺,集簇成群的水疱,疱壁紧张,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的患者95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部带状疱疹易复发 ,且病程长。近年来 ,我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良好疗效 ,体会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996年 3月~ 1 999年 3月门诊观察 37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 ,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1 6例 ;右眼 2 3例 ,左眼 1 4例 ;年龄最小 1 4岁 ,最大 72岁 ,平均年龄 4 4 5岁 ;并发角膜炎 4例 ,虹膜睫状体炎 2例 ;病程 1 0~ 4 3d ,平均病程 1 7 5d。诊断依据 :①三叉神经 眼皮肤区域肿胀、潮红、簇生无数大小半透明水泡 ,水泡不超过前额中线 ;②有剧痛 ;③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④有发热、恶寒、恶心等全身不适症状。37…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药汤剂加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观察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和后遗神经痛。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后遗神经痛出现,对照组有2例出现后遗神经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明显缩短了止痛、止疱和结痂时间,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0月~1998年10月,我科对42例带状疤疹的患者在应用抗病毒疗法的同时,也应用云南白药粉剂与食醋混合调成糊状外敷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 78例均具有典型的带状疤疹临床症状和体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2~80岁。发病最长6天,最短卫天。剧痛者32例,痒、痛、麻木感10例。皮损分布于头面部6例,颈部2例,躯干28例,上肢4例,下肢2例,其中水疮、血疱30例,局部红肿、丘疹12例。对照组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12~76岁… 相似文献
9.
胡梦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683-368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都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及外用炉甘石洗剂收湿、止痛,观察组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止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加快症状消除,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对26例以角膜炎、葡萄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眼部带状疱疹患者给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中药联合局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治疗。结果:治愈24例,好转2例;继发性青光眼的11例患者,眼压平均3.2d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本文报道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1例之效果。1 临床资料 疼痛期(即患处开始疼痛到就诊)2~5d14例,6~10d23例,11~20d4例;发疹期(即从皮肤开始出现皮疹到就诊)1~5d32例,6~10d7例,14d2例;疼痛剧烈者24例、一般15例、2例无此症;患处伴有肤痒5例,灼热显著8例、一般7例,口苦较甚者5例、一般20例,咽干较甚者6例、一般25例,大便秘结13例,小便黄18例,平素性情急躁13例;患处红斑39例、丘疹12例、丘疱疹1例、水疱32例、脓… 相似文献
12.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蛇串疮,其特点为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好发于春秋季节,以胸背、腰肋、上臂等为主要侵犯部位。笔者收集自2013年1月—2013年11月共21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资料,现将治疗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收集的21例病例均为来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3.
14.
王可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2):477-477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的病原菌,我室从一例羊水中检出比菌,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7个月妊娠,长期低热查体。建议取羊水做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刘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0):19-19
1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为1999年1月~2006年1月在本院门诊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除1例年龄为13岁外,其余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其中40~50岁者6例,51~60岁者16例,61~70岁者12例,71~83岁者10例;病变累及一侧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额,眼,面颊部)18例,累及一侧上、下颌支(唇口,颏部,舌,腭, 相似文献
16.
17.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组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累及局部神经后根以及相应节段的皮肤病。初次原发性水痘多见于儿童,再次或继发感染即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及人体各个部位,常见的有肋间带状疱疹、背部及头面部带状疱疹。皮疹的排列方向沿一侧神经从后上方向前下方伸展。单纯带状疱疹,临床诊断较易,如伴有其他疾病或在其他以疼痛为特点的疾病基础上又出现的带状疱疹,初期很容易误诊或漏诊。笔者将近5a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106例带状疱疹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6例病人用药10 d后痊愈。其中2例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聚肌胞原液外涂4周后彻底痊愈。36例带状疱疹治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何建琼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0)
带状疱疹是一种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以皮肤疼痛和水疱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病程约2~4周,以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00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电针,TDP结合西医抗病毒治疗该病37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2002年~2004年采用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50例均为门诊就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5例,31~40岁10例,41~60岁30例,60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3d,最长28d。发病为头部6例、腰部20例、胸部12例、胸腰部3例、左上肢3例、右上肢2例、左下肢3例、右下肢1例、水疱溃破者5例。2治疗方法2.1西医治疗维生素B1注射液100m 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每日1次,肌肉注射;口服阿甘罗韦片0.2g,每4h1次。谷维素20m g,芬必得0.3m g,每4h2次。2.2中药内服2.2.1热盛型皮疹色鲜红、疱壁紧张、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