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规X线和CT是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1],但隐蔽在肺尖、肺门区、支气管内、纵隔及脊柱旁、心影后、奇静脉食管窝、膈肌后或上、胸膜缘及胸水掩盖等处的隐匿型肺癌,常规正位胸片不易发现,有时侧位胸片也显示不清,容易造成漏诊。作者对本院40例X线正位胸片或侧位胸片漏  相似文献   

2.
作者收集13例儿童左肺韧带后肺炎。女5例,男8例。年龄2~5岁(平均5岁)。13例中9例无既往史。作者见到,左肺韧带后肺炎或肺不张的特征性X线征象是左纵隔旁假性肿瘤(心后区肺实变),易于在曝光良好的后前位胸片中显示,有时右前斜位也能很好地显示,但不能在侧位片中见到。5例胸部CT检查证实了病变的部位。12例尚进行X线随访检查。通常病变消散迅速。因病变肺  相似文献   

3.
普通胸片是评价肺及心脏疾病的基本成象诊断技术之一,但它有严重的限度。问题之一是X线片曝光宽容度小,而胸部不同部位的厚度变异大。如纵隔和心脏的X线吸收值比肺大。这种大的密度差异不可能用单一曝光的X线片以足够的影象对比记录下来。在经过较薄的肺部进行适当曝光时,胸部较厚部位则曝光不足。这种缺点使对位于纵隔和膈肌后的肺诊断准确性降低。胸部数字成象的模糊蒙片技术有可能克服这个问题。因为肺野内的正常结构(如肺血管)易被诊断为异常表现,球状模糊蒙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常规胸片上 ,在不改变投照条件下 ,使脊柱、纵隔、心后肺内占位病灶和两侧肺野内细小病变 ,均能清晰地显示在同一张照片上。方法 通过对现有增感屏的增感物质在布局上加以改变和技术处理 ,即中央部分涂成高速增感物质 ,两侧涂成中速增感物质。结果 用新屏对 7例患者进行投照 ,其结果是脊柱、纵隔、心后肺内占位病灶均较清晰地显示在同一张照片上 ,基本达到预期目的。结论 在常规胸片上 ,新型宽域X线增感屏能给X线诊断提供更多、更清晰、层次更加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肺气漏的X线与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气漏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婴幼儿肺气漏的X线与CT表现,包括肺间质积气7例、纵隔积气12例、气胸14例。其中肺间质积气与纵隔积气和/或气胸共存5例,气胸合并纵隔积气5例,纵隔积气并发皮下积气7例。结果肺间质积气表现为自肺门向外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不规则囊状透亮影。纵隔积气表现为上纵隔旁和/或内部纵行条带状、不规则囊状透亮影、"胸腺帆征"、上纵隔透亮度增高。气胸表现为一侧肺野透亮度增高、心脏、纵隔边缘条带状透亮影、下肺野透亮度增高并膈上条带状透亮影。结论X线及CT对多数婴幼儿肺气漏的类型、程度可以做出正确诊断;CT还可以清楚显示多种气漏的并存及扩散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大面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组织均衡软拷贝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00位患者用数字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获得后前位X线胸片,50位获得侧位X线胸片.通过后前位胸部X线照片中的结构:肺尖、心后和纵隔后肺血管、降主动脉、第六胸椎上缘等,侧位X线照片:心后肺血管、肺门、心影内的肺血管、心影上的横隔,以及第三胸椎上缘等,进行影像学评价.对组织均衡后所获影像间的显著性差异作测试.结果:对于第六胸椎上缘结构的显示,以及心后三角处肺纹理的显示上组织均衡图像更好(P<0.05).结论:组织均衡这种宽的动态范围在穿透差的区域中可改善对比性能(如:纵隔),且能够使不同吸收特性的组织同时适当重显(如:骨、肺实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创伤性湿肺的X线表现,探讨X线胸片在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作用。方法:对67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X线胸片进行分析。结果:67例创伤性湿肺的X线胸片表现分为四型:间质型28例,节段实变型15例,弥漫实变型14例,云雾型12例。结论:X线胸片因其简单方便成为创伤性湿肺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已经确诊的创伤性湿肺患者,可行X线胸片进行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中央型肺癌的X线与CT诊断(附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中央型肺癌的X线与CT表现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诊断能力。方法 2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病理证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胸部X线与CT检查。对全部病例的X线与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胸部X线与CT像上,中央型肺癌均表现为肺门肿块合并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此外,CT还显示了X线胸片未看到的支气管壁增厚和管腔变窄,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结论 X线与CT是诊断中央型肺癌的主要方法,而CT的诊断能力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后胸部 X 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 NRDS 的58例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分析用药前后患儿的胸部 X 线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58例患儿首次拍片的诊断结果:NRDS Ⅰ级13例(22%),Ⅱ级25例(43%),Ⅲ级13例(22%),Ⅳ级7例(13%);PS 治疗后2~72 h 第1次复查胸片,示双肺透亮度较前增高48例,降低5例,增高且伴有纵隔和(或)肺间质积气4例;19例进行第2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肺间质积气1例;11例第3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肺炎7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间质积气1例;1例第4次复查胸片,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片显示气管插管位置异常10例。结论:X 线检查可用于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NRDS 的疗效,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并能早期发现肺炎、纵隔和肺间质积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高原性肺水肿合并纵隔积气的X线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小儿高原肺水肿合并纵隔积气在发病时间、诱因、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例均表现为弥漫型肺水肿,病变分布对称伴随单侧颈肩部及纵隔旁少量线条状透亮影,复查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快。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反应了病变发展的程度与阶段,对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的患儿要高度警惕纵隔及皮下气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X线胸片(CR)、常规CT(CCT)及高分辨率CT(HRCT)3种方法在矽肺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73例经山西省尘肺诊断组确诊为矽肺的患者均经X线胸片、常规CT以及HRCT检查,对获自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可评价的影像表现包括小阴影、大阴影、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及蜂窝状阴影、胸膜下弧线、各种类型肺气肿、胸膜肥厚钙化、肺门与纵隔淋巴结钙化、主肺动脉(MPA)增粗或伴结核灶。HRCT在显示小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征象方面明显优于CT、X线胸片,而X线胸片在显示大阴影、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胸膜改变征象方面不及CT和HRCT。结论胸部CT尤其是HRCT在矽肺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与X线胸片相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在高血压或动脉硬化患者和老年人中,大血管都有一定程度的硬化,可以在胸片上反映出来。主动脉及其大分支的X线改变易与纵隔病变混淆。无名动脉扭曲可被误认为纵隔肿瘤而行纵隔探查术。我科有一例误诊而手术,另一例曾在外院行剖胸探查术。对照此两例的X线表现,发现老年人中无名动脉扭曲不是罕见的,近几年来发现有12例与上述两例有相同的X线表现。为了供同道们在对右上纵隔病变作鉴别诊断时参考,本文介绍无名动脉扭曲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肺非结核性分支杆菌病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认识肺非结核性分支杆菌病的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22例肺非结核性分支杆菌病的X线胸片表现,其中10例同时有CT扫描。记录异常所见和主要累及的肺叶;比较胸片和CT所见的异同。结果 胸片显示:(1)全部病例都有病变;(2)病变多数为两侧多叶分布(17例),右侧比左侧多(20:16,),上叶比下叶多(18:15);(3)在病变形态上斑片状实变(19例)、空洞(18例)、纤维性变(14例)、结节(12例)是胸片上的主要表现;(4)多数病例(19例)多种病变同时出现。CT则以结节最常见(10例均可见),其次为实变和空洞,各为8例,此外尚可见5例支气管扩张、3例“树芽征”和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这些征象在胸片上均未能检出。结论 气腔实变、空洞、结节、纤维化是胸片的常见表现,在CT上还可见支气管扩张、“树芽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该病变的形态和分布难以和继发型肺结核区别,多种病变同时累及多肺叶是该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X线与CT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收集110例肺癌经X线平片和体层摄影所见及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两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肿块型(主要为周围型肺癌)在显示分叶和毛刺征像上CT类同X线,但在显示肺内隐蔽部位病灶CT明显优于X线胸片,且CT显示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较好,其诊断率为72%。但X线胸片及体层摄片在显示肿块整体形态比CT好,特别对中央型肺癌,气管分层能清晰显示受累气管腔内新生物及阻塞面形态。结论:X线平片加体层摄片对肺癌的诊断优于CT,其诊断率96%(CT为93%)。两者互相结合其诊断率达9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X线胸片在新生儿肺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经病理尸检证实的新生儿肺出血 5 0例。对该 5 0例胸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所见局灶性肺出血及肺水肿在X线胸片表现为肺透光度减低 ;豹斑状或小块状肺出血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片絮状阴影 ;弥漫性肺出血X线表现大片状阴影。新生儿肺出血X线表现分三期 :水肿出血期、出血期和出血晚期。结论 :X线胸片是诊断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方法 ,能够做出早期诊断并进行临床分期。心影增大是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X线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下肺韧带为双层胸膜,连系着肺下叶和纵隔,在平片上是罕见的但病变时可以受累。肺底的横断CT上的线状结构相当于尸体切面上的下肺韧带。100例CT 研究发现,最少有42%可以识别出一个下肺韧带。它的出现形态与病人的年龄和性别无关。脏层胸膜覆盖着肺延伸到肺门与复盖胸肌、胸壁和纵隔的壁层胸膜相连接。前及后胸膜覆盖肺门结构向下延伸达肺静脉,这两层胸膜共同进入静脉问的结缔组织形成下肺韧带。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临床、X线胸片与多层螺旋CT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胸部X线片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16例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喘、胸背痛和低热;具有糖尿病史2例,肺结核病史4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13例,CT定位穿刺活检证实3例。X线胸片表现为双中下肺野内结节状、肿块状及片块状实变阴影;实变影内空洞6例。多层螺旋CT显示肺内病灶分布、形态与胸片类似;"晕征"8例,支气管充气征9例,多发空洞11例,纵隔淋巴结轻度增大5例;病灶大部位于双中下肺,合并上肺病灶4例。结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影像表现通常不符。多层螺旋CT比X线胸片提供更多信息,确诊有赖于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肺囊虫病的X线、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囊虫病的X线、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肺囊虫病的X线胸片和3例CT胸部的表现.结果: X线胸片和CT表现为两肺多发、散在分布的类圆形结节状阴影,直径约3.0~12.0mm,边缘较清楚,有的结节密度不均,中心密度较周边低,形成高密度环状影,有的结节内或环壁可见点状钙化,有的结节密度浅淡均匀,病灶间无融合征象,无胸膜反应,无胸腔积液,无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6例均合并皮肤、肌肉囊虫病,5例合并脑囊虫病.结论: 肺囊虫病虽少见,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密切结合临床,注意合并其他部位囊虫病,诊断本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