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 临床使用引流袋观察引流液有时难以计算滴数。 我们从1999年1月—6月,采取在引流袋上方接管处 增接一个硬质莫菲氏滴管,经临床应用40例,证明有 以下优点。 1.可从莫菲氏滴管中清楚地观察到引流通畅程度,更 相似文献
2.
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恰当地调节输液速度和估算输液的持续时间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带电脑的输液泵的问世,使这项工作变得十分方便,但输液泵价格昂贵和不普及,仅在少数医院的个别情况下使用,因此,调整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上的每分钟滴数是我们调节输液速度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莫非氏滴管给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将需静脉用药的病人分为经莫非氏滴管注入组(观察组)和静脉推注组(对照组)两组。观察两组给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及空气进入人体的机会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莫非氏滴管的给药方式具有方便、省时、减少不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正> 临床静脉输液(血)时,如所用输液(血)器为直型莫菲氏滴管,则在输注过程中经常碰到滴壶中液面过高而看不到液滴的现象,以往临床对此常采用以下三法调整液面:(一)如为密闭式输液法,可将液体瓶拿下倒持,使液瓶内导管之双针头露出液面,以等待莫菲氏滴管中液面自然下降。这样,流速慢而费时长,尤其在儿科用莫菲氏滴管内装一9号针头的婴儿输液器时则化费时间更多。(二)若是开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静脉输液器莫菲氏管内注入药物完全(95%)滴入体内的时间,及其控制方法.方法莫菲氏管内注入一定量的酸溶液代替药物,滴入与95%此溶液中合的加有指示剂酚红的碱溶液,待指示剂变即95%药物滴入体内时间.研究滴速、莫菲氏管内液面高度、压迫莫菲氏管等因素对给药速度的影响.结果 药物滴入体内时间与滴速成反比,莫菲氏管内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挤压莫菲氏管相当于延迟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7.
张秀丽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6,1(5):480-480
在危重病人的临床救治过程中,常需要建立两路静脉通路。除出血性疾病病人两路液体均需快速输入外,大多数病人是两路都需限速输入或一路限速输入的。这样,两路液体的同时输入,严重而长时间地限制着病人肢体的活动,使病人感到很不舒服。并且,多处静脉穿刺,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和伤害。目前,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血管条件差,或者经济条件差,或者未普及应用留置针的地区的病人来说, 相似文献
8.
9.
10.
许多呼吸困难的重症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可以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最后进行堵管再拔除气管套管,但一般堵管方法先使用人工鼻或用橡皮塞、软木塞,这样既增加有的病人经济负担,取材又不方便,而且容易脱落造成气管异物,增加患者危险性,以下介绍一个小方法,可以临时代替人工鼻,如下图: 相似文献
11.
蒋昌福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10(2):98-99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薄荷、天麻之类药,不独具有疏风熄风之效,如配伍健脾药,能鼓动中阳;配伍调营药,能化瘀止痛;配伍滋肾药,能润燥治痹;配伍辛香药,能解郁通经;配伍宣通药,能开窍治聋。作者以具体病例验证了此类药物的不同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临床输液同时,输入两瓶或以上的液体不可避免地发生药物混合,因而出现药物配伍禁忌现象越来越多。减少此现象的出现,已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重视更换输液瓶时药物混合引起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临床工作中,输入两瓶或两瓶以上的液体常见,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药物混合问题,如何减少这种药物混合,注意配伍禁忌,应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1.普遍更换液体法 1·1 平常护理人员在更换已开封的流体(瓶中加过药)时,如果茂菲氏滴管液面稍低,为调节液面,通常捏一下茂菲氏滴管,这样虽然调节了液面,但原来滴管上面的液体顺塑料管流入新换的液体瓶中,造成药物的混合,有可能引起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5.
B族维生素与他药配伍时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族维生素与他药临床配伍时合理应用。方法根据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结果加以分析。结果B族维生素与有些药物配伍时会产生相互影响,使疗效降低,或毒副反应增加。结论B族维生素在临床应用时,为做到合理用药,应注意其与他药配伍时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输液管普及于临床近20年.笔者在输液管排气方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粗浅的探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药液的浪费,笔者进行了150次输液排气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静脉输液是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但在输液中途可因操作不当,致使液面低于茂菲氏滴管20cm以内,在临床应用中,笔者遇到12例输液病人出现这种情况,采用环绕手指挤压法,操作方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排出的两种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排出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的更有效方法。方法:设定几个长度的空气段,用输液管缠绕手指法和传统下排法两种方法对各个空气段各排气5次,通过对损失液体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上排法损失液体量明显少于下排法,空气段越短,上排法成功率越高。结论:上排法操作简便、快捷、能避免污染和浪费药液,60cm以下空气段均可采用上排法。 相似文献
20.
黄在惠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7,(Z1)
在抢救病人中如急需增加有效血液循环量、维持血压或需快速输入脱水剂时常常通过选用大针头作静脉穿刺和升高液体瓶高度的方式加快滴速。近年来我们观察到当注射针头型号相同,液体高度相同时的条件下输液速度与莫菲氏管内液平面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实践证明,在不可能再加高液体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