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相 《西南军医》2013,(2):143-145
目的了解我院常见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病原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2011年共分离出994株病原菌(真菌除外),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11株(81.59%),革兰阳性球菌183株(18.41%);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显示较高的耐药率,对泰能,头孢哌酮比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普遍耐药,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比较敏感。结论本院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而且多种致病菌存在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刘静  刘红  韩忠学  巩静  于兰  刘媛媛 《武警医学》2010,21(10):856-858
 目的 分析我院烧伤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细菌、真菌常规生化编码方法进行细菌、真菌鉴定,用K-B纸片法监测其耐药率.结果 送检的968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49株,阳性率为15.39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3株,占55.70%,革兰阴性杆菌60株,占40.27%,真菌6株,占4.03%;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7株,占93.4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1株,占84.6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及头孢类都有很高的耐用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敏感性.分离出的8株肠球菌中HLAR占87.50%,有很高的耐药性.非发酵菌对头孢菌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唑都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 烧伤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且以耐药株为主.  相似文献   

3.
1368份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平  胡娟  李立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5):488-490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来血培养中病原菌的阳性率、种类及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采用BacT/ALERTR○120血培养仪培养,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36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41株,总阳性率为10.3%,其中革兰阴性细菌83株,占58.9%;革兰阳性细菌46株,占32.6%;真菌12株,占8.5%。革兰阴性细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2.7%和92.3%,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克雷伯菌菌株分离率分别为24.4%和23.1%。革兰阳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100%,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未发现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但有9.1%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耐药。结论:目前我院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较广,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是我院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提示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且广谱耐药,及时准确的血培养结果能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莹  朱柏贵  周宁 《武警医学》2015,26(8):828-830
 目的 分析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中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13-01至2014-06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共384株,回顾性分析所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 384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5.63%,其中41.41%为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3.44%,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占10.93%。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 71.7%。结论 泌尿系感染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及时总结、分析,对于控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及传播,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丽萍  梁慧  韩彬  张薇  王海燕 《武警医学》2008,19(6):492-493
 目的 对ICU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ICU患者病原菌用VITEK32生物梅里埃鉴定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2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2株,占61%; 革兰阳性球菌116株,占39%.占病原菌前五位的分别是Aba 56株,占总病原菌的19%;Pae 54株,占18%;Scn 45株,占15%;Sau 44株,占15%;Kpn 16株,占5%.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合理性。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海军总医院老年病房肺炎送检的473份阳性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株及药敏实验进行分析。结果已检出446株致病菌,分离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为70.40%,革兰阳性球菌占29.60%,其中有35份阳性标本同时培养出真菌,占7.85%。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药敏率达9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药敏率为100%;而对头孢唑啉钠、氨苄西林钠药敏率低。老年肺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合理应用者75.90%,不合理者为24.10%。结论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应用要合理掌握。  相似文献   

7.
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768株致病菌的分布特征与耐药性趋势进行回顾性和前瞻性分析.结果 临床常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4.2%,革兰阴性杆菌占65.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与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相对分离率分别为26.5%、38.6%和12.1%,铜绿假单胞菌仍是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亦呈增加趋势.结论 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的准确应用,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变迁,对临床有效控制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分析2010份血培养标本中183株分离菌,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183株血培养阳性分离菌中,139株可确诊为血流感染的致病菌,占76.0%,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9株,占49.6%,革兰阴性杆菌57株,占41.0%,真菌13株,占9.4%。污染菌44株,占24.0%。139株致病菌中,主要致病菌有凝同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40株,占28.8%,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12.2%,大肠杆菌15株,占10.8%,真菌13株,占9.4%,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6.5%。结论 血培养中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特点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细胞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预防和用药依据.方法 对肝移植术后送检标本的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肝移植患者的各种送检标本共检出细菌44株,有90.9%为单一细菌感染,9.1%为混合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检出28株,占63.7%;革兰阳性球菌检出12株,占27.3%.药敏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敏感性尚好,耐药率低于40%,可作为临床首选;而对头孢三代、氨曲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较高,耐药率高于6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性高达90%.结论 加强对肝移植患者的细菌监测,以防止经验用药,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指导临床有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血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利用Bact/Alert3D 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标本,阳性标本转种后用VITEK32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传统常规方法鉴定到种,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测试.结果 送检的773份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8.3%,革兰阴性杆菌占45.7%,真菌占6.0%.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而且对替考拉宁和磷霉素呈高度敏感;肠杆菌科未发现对舒普深、美洛培南和特治星耐药的细菌;非发酵菌则仅对舒普深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及时了解血培养的结果对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抗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明确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h的87例患者的气管内抽吸物(ETA),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87例VAP患者ETA培养出病原菌19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5.9%,革兰阳性球菌占14.87%,真菌占9.23%;常见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4.1%、铜绿假单胞菌20.5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79%、肺炎克雷伯杆菌7.1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18%;革兰阴性杆菌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MRSA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100.0%;VAP混合感染者占60.92%。结论 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混合感染现象较严重且存在明显的耐药现象,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有效指导临床选用合适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痰液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10至2013-10烧伤科94例气管切开患者375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检验结果对普通细菌、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状况进行统计,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141株占47.5%,革兰阴性杆菌132株占44.4%,真菌24株占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共141株占51.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占27.8%,醋酸不动杆菌共29株占10.6%.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醋酸不动杆菌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4.9%,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超过50%).结论 我院烧伤科气管切开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醋酸不动杆菌.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和耐药性的临床资料。结果共送痰培养检测136次,培养出病原菌122株,其中细菌94株,真菌28株;革兰阴性菌62株(60.0%),革兰阳性菌32株(34.0%)。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有28例的经验性治疗与药敏结果相吻合,控制感染困难的38例最终根据痰培养结果更换抗菌药或联用抗菌药,大多数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耐药明显的有12例,因感染控制失败最终死亡,住院病死率为14.3%。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茵,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明显。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控制药物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肖影  张健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4):425-427
目的:对南充市中心医院2006年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血培养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API/ATB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803份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42株,总阳性率为13.4%;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8.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38.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的14.9%;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为4.3%,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占病原菌的14.5%。血培养中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应加强血培养中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革兰阴性(G-)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动态变化。方法监测2005—2012年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痰标本分离的G-杆菌和耐药性,将前、后4年分为两个观察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后两组分离G-杆菌分别为676株和233株,前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总G-杆菌64.64%(437/676)和82.40%(192/233)。两组动态观察显示:前3位细菌构成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显著增加(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经验性用药可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肺炎克雷伯菌(经验性用药可用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铜绿假单胞菌(经验性用药选择范围较宽)仍为重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近年来成批烧伤患者和非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流行病学变化。方法 将本科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16例成批烧伤患者与同时期收治的361例非成批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年度创面分泌物、血液、痰液、气管套管及深静脉置管标本中的主要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G+)球菌与革兰氏阴性(Gˉ)杆菌的患者共176例(55.70%),非成批烧伤组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患者共135例(37.40%),成批烧伤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成批烧伤组。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53株(52.93%),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9株(54.9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表皮葡萄球菌4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105株(41.50%),分别为大肠埃希菌63株,铜绿假单胞菌42株;真菌9株(3.56%)。非成批烧伤组检出主要病原菌225株(47.0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27株(56.44%),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表皮葡萄球菌2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90株(40.00%),与成批烧伤组略有不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大肠埃希菌39株;真菌8株(3.56%)。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59株(64.8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s,MRSE)31株(64.58%);非成批烧伤组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61株(60.4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16株(61.54%)。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结论 成批烧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非成批烧伤患者明显增加,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增加,并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年来呼吸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肺癌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7月长海医院(RICU)366例住院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细菌分离株及耐药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39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占5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革兰阳性菌占18.7%,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27.8%。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RICU肺癌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因RICU肺癌院内感染,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应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抗感染对策。方法将糖尿病足合并感染分为浅溃疡组、深溃疡组及坏疽组3组,取它们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需氧、厌氧以及真菌培养。结果10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统计出138个病灶(包括同一患者多个不同类型病灶),共培养菌株232株。浅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95%,其中G+(76.00%)〉G-(20.00%)〉真菌(4.00%)〉厌氧菌(0);深溃疡组细菌培养率为100%,其中p(65.82%)〉厌氧菌(22.78%)〉G+(8.86%)〉真菌(2.53%);坏疽组细菌培养率达100%,其中G+(49.05%)〉G-(27.18%)〉厌氧菌(16.50%)〉真菌(5.83%)。浅溃疡组以单一G+菌感染为主,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下;深溃疡组以p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1.08%,且混合感染中60.00%合并厌氧菌感染,大部分菌株的耐药率在50%以上;坏疽组以c+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82.35%,有40.48%的混合感染合并厌氧菌感染,且较深溃疡组更易耐药。常见抗真菌药及抗厌氧菌药对所培养出的真菌及厌氧菌均较敏感。结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菌谱有其规律性,对临床早期抗感染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细菌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3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2.9%,革兰阳性球菌占37.1%。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来源:血29.4%,痰46.6%,尿10.3%;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来源:血14.0%,痰47.7%,尿10.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到9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9.0%,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4.3%,而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只有71.4%,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结论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部位。对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寻找病原学证据,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地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Over a 3 3/4-year period, bile culture and susceptibility studies were performed on 41 patients before any instrumentation or manipulation of the biliary tract for retained biliary stone extraction. At least one bile bacterium was identified in 90% of the patients examined. As many as seven organisms were identified in one patient. Of the organisms, 62% were Gram-negative aerob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being Klebsiella pneumonia; 27% were Gram-positive aerobes, the Enterococcus grouping bei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Nine percent of the isolates were anaerobic bacteria and 2% yeast. Fifteen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signs of sepsis. Three of these patients had manipulation of their bile ducts with a choledochoscope and grew out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all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and recovered uneventfully.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n all aerobic bacteria was performed, indicating 97% effective coverage of both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using synergistic antibiotics of ampicillin and an aminoglycoside. Even with 9% of the isolated bacteria being anaerobes, the effective coverage using the same two drug combinations was about 88%.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percentage (15%) of patients developing signs and symptoms of sepsis, synergistic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recommended in patients who are debilitated, in instrumentation of obstructed bile ducts, or with choledoschosc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