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行单纯房间隔缺损(ASD)或单纯室间隔缺损(Ⅵ)S)修补术的先天性心脏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和舒芬太尼(S组)各20例。D组给予地佐辛0.8mg/kg,DS组给予地佐辛0.4nag/kg联合舒芬太尼1.25μg/kg,S组给予舒芬太尼2.5ug/kg,观察比较3组术后2h、4h、8h、12h、24h和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术后2h、4hVAS评分分值显著高于DS组和S组同一时间节点分值(P〈O.05),其他时间节点VAS评分分值3组间差异不显著(P〉O.05)。D组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DS组和S组(P〈0.05),S组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和DS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心脏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地佐辛或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门诊行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70 μg/kg+丙泊酚;C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丙泊酚。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麻醉前后MAP、HR、SPO2,术中呼吸暂停次数及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A组(90.3±8.2) s、B组(95.3±9.1)s和C组(125.7±7.3)s比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63.1±9.2)mg、B组(70.4±5.9)mg和C组(89.3±6.4)mg比较,用药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苏醒期恶心、头晕发生率(20.0%;21.7%)较A组(1.7%;8.3%)和C组(0.0%;1.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无痛胃镜治疗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3.
《临床军医杂志》2015,(6)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自控静脉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13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CD4+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以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1)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观察组患者的CD4+T细胞、NK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2)CD4+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组患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细胞含量以及Th1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含量以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血小板活化指标:观察组患者的血浆GMP-140、TXA2含量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调节Th1和Th2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是肺癌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经静脉与皮下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和皮下自控镇痛组(PCSA组),每组各50例。镇痛液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含氟哌利多2.5mg/50ml)。术毕患者清醒后接镇痛泵,采用持续输注+PCA(CP)镇痛模式。比较两组术后8、24和48h静息与活动视觉模拟(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的整体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与活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MAP、HR、SpO2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CSA组的镇痛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PCIA与PCS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均可安全地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但PCSA更方便简单,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舒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9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舒芬太尼(S组)和布托啡诺+舒芬太尼组(BS组)各30例。B组布托啡诺10mg/100ml,S组舒芬太尼100mg/100ml,BS组(布托啡诺5mg+舒芬太尼50μg)/100ml;持续量2ml/h,单次给药量为1ml,间歇时间10min。观察比较3组PCIA开始后4h、8h、12h、24h、48h患者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术中及术后各时间节点HR、BP、SaO2、ECG和PETCO2差异不显著(P〉0.05);在4h、8h、12h、24h时间节点上,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1);12h内,B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B组在0~4h、4~8h、8~12h和12~24h时间段PCA总需求次数显著多于S组和BS组(P〈0.01);B组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BS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舒芬太尼静脉辅助用药预防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和舒芬太尼组(S),每组20例。经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平面固定后,切皮前D组静注地佐辛0.1 mg/kg,S组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两组均不吸氧。记录用药前后SPO2变化及牵拉腹膜、阑尾,擦拭腹腔时的牵拉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评估二者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D组及S组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均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 min S组患者的SPO2低于D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舒芬太尼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良好,且作用相当,但地佐辛的呼吸抑制作用轻,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合理剂量、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术后分别使用背景量为1μg/h(A组)、1.5μg/h(B组)、2μg/h(C组)的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8、16、24、48 h的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Sedation镇静评分、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输注情况。结果 三组间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A组休息时术后8h、12h、24h及咳嗽时VAS评分均高于B、C组(P<0.05)。C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镇痛泵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高于B、C组(P<0.05)。舒芬太尼48h总用量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老年患者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最佳背景剂量为1.5μg/h。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目前用于术后镇痛的方法和药物较多,其中舒芬太尼是适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药物之一。现就我科近年来舒芬太尼在PCIA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舒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自控镇痛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芬太尼属苯基哌啶类,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其化学和药理作用于1976年首次报道,目前在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应最强,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分娩镇痛、术后镇痛及镇静等方面,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白控镇痛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2例ASAⅠ~Ⅱ级、在椎管内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4例,术后行PCIA。配方Ⅰ组为芬太尼0.75mg 氟哌啶7.5mg 生理盐水至150ml;Ⅱ组和Ⅲ组再分别加入氯胺酮75mg、150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PCIA设置:负荷剂量0.1ml/mg,单次给药剂量0.05ml/mg,连续给药速度0.04ml/kg/h,所定时间15min。术后4h、8h、24h记录BP、P、RR、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de-mand)、疼痛评分(VAPS)、镇痛评分(VASS)、疲倦评分(VATS)、恶心评分(VANS)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随访时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h、24h随访时Ⅲ组芬太尼用量、PCA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前二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1.1μg/kg/min)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椎管内麻醉妇科手术后PCIA能够减少芬太尼用量,并未增加副作用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而0.65μg/kg/min的氯胺酮并不产生明显的芬太尼节省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用于面肌痉挛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7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面肌痉挛手术患者,心、肺、肝、肾、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接受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镇痛药物滥用史。术中采用全静脉麻醉,术后将患者随机分组接受PCIA治疗。PCIA参数与分组:托烷司琼10 mg与氢吗啡酮10 mg溶于生理盐水共100 mL,PCIA参数为背景剂量0.1 mL/h、锁定时间5 min、极限量10 mL/h,按照单次量不同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 2组。A组单次剂量1 mL、B组单次剂量2 mL;观察患者术后24、48 h头痛、切口疼痛在静息、活动以及咳嗽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患者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皮肤瘙痒、过度镇静等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 h切口活动性疼痛减轻(P=0.048),其余疼痛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ONV、患者满意度、皮肤瘙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表明PONV与性别、晕动病史/既往PONV史有关。结论较大单次量氢吗啡酮镇痛作用更强且不增加术后恶心程度与呕吐次数,晕动病史/既往PONV史与性别是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PONV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下肢骨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Ⅰ组)和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Ⅱ组).统计两组术后4、12、24、48 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镇痛满意率,并记录按PCA键总次数(D1)、有效按压次数(D2),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12、24hⅡ组VAS明显低于Ⅰ组(P<0.05);术后4、12、24、48 h两组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满意率Ⅱ组(95%)大于Ⅰ组(70%,P <0.05);D1/D2Ⅱ组小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下肢手术镇痛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曲马多、吗啡用于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为T组(n=60):100ml药液含曲马多500mg、2%利多卡因200~300mg,氟哌利多5mg;M组(n=60):100ml药液含吗啡6mg、2%利多卡因200~300mg、氯哌利多5mg。镇痛泵采用Baxter一次性微量连续泵,自控速率2ml/h,镇痛时间为50h。结果:(1)镇痛效果;两组疼 视觉模拟评分(VAS)优良率无明显差别。(2)两组首24h用药量均相对较多。(3)镇痛期间Bp、HR、无异常波动,未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T组2例,M组3例,瘙痒,T组无,M组1例;结论:等效剂量曲马多和吗啡镇痛效果比较发现。二组镇痛VAS优良率无明显区别,但曲马多并发症少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49例中、重度晚期癌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均以镇痛泵(1 ml/h)行静脉镇痛,Ⅰ组采用芬太尼0.3μg/(kg.h),Ⅱ组用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每种配方中均加入恩丹西酮(枢丹)16 mg、氟哌啶10 mg,并用生理盐水将混合药液稀释至100 ml。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两组病例疼痛基本缓解。Ⅱ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而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Ⅰ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反应Ⅰ组明显高于Ⅱ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Ⅱ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患者自控镇痛在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UAE后即时疼痛发生率为90%~100%,术后疼痛发生率为80%~90%,疼痛可以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治疗。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PCEA法镇痛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其间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康复质量;PCEA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0.005%)可以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8年下肢骨科手术后使用PCIA的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4组(n=24)。A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15μg·kg^-1·h^-1;B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25μg·kg^-1·h^-1;C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35μg·kg^-1·h^-1;D组:PCIA给予瑞芬太尼0.45μg·kg^-1·h^-1,各组均加曲马多500mg、地塞米松10mg,然后加生理盐水至100ml。比较4组镇痛效果,术后按压PCIA自控键的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胸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结果C、D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PCIA按压次数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D组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略多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0.35μg·kg^-1·h^-1用于下肢骨科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ESP)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胸外科2018-05至2019-05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2~78岁,BMI 20.3~24.5 kg/m2,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组和PCEA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常规诱导、维持。ESP组在T5水平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超声确定竖脊肌平面后给予 0.5% 罗哌卡因 0.5 ml/kg, PCEA组于术前行硬膜外阻滞,给予试验剂量后,术中不予连续硬膜外阻滞,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硬膜外吗啡负荷量,手术结束前行PCEA。记录患者术后1、4、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舒适度(BC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头晕、咳嗽无力、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SP组术后1、4、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及BC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与 PCE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8 h VSA评分增高,BC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术后24~48 h追加曲马多患者增多,与 PC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P组发生头晕、咳嗽无力、胸闷不良反应和头痛等并发症,明显少于P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单次ESP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