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硬皮病血瘀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简报)闵仲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10029)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血瘀证,外周红细胞形态,电镜SEMObservationofMorphologyofPeripheralEryt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硬皮病患者局部皮损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硬皮病皮损20例(系统性硬皮病12例,局限性硬皮病8例)和正常皮肤10例中OP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OPN蛋白在硬皮病患者皮损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仅少数呈微弱表达(P<0.01),其在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和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OPN蛋白在硬皮病患者皮损成纤维细胞内明显高表达,提示OPN可能参与了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对纤维化的形成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对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及胸部X线资料。结果 58例系统性硬皮病胸部X线表现异常者32例(55%),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病变11例,肺实变6例,心脏增大7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胸膜增厚8例,膈肌升高伴活动减弱3例,食管扩张伴活动减弱8例。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但是正确认识它对于及时了解系统性硬皮病胸部病变的发生、程度及其疗效,并对靶器官进行保护性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硬皮病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硬皮病是累及皮肤和内脏的免疫复合物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血管病变及炎症性改变。临床常分为肢端硬皮病和弥漫性硬皮病两型。本文就我院1954年4月至83年5月所收治的57例系统性硬皮病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表现为全身结缔组织受损。近年研究表明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免疫功能存在多方面异常,其中白细胞免疫异常较为肯定,而对红细胞免疫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应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AUVIB)方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硬皮病(PSS)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均未明确,预后不良。硬皮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治疗局限型硬皮病,主要以局部处理以恢复肢体功能及外形为目的;治疗系统型主要是全身用药,以求改善某些脏器的功能,延长生命。在我国,硬皮病的发病率占结缔组织病第3位。对此类患者若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性整体护理,对促进其早日康复无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近2年收治的6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要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硬皮病(PSS)是一种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均未明确,预后不良。硬皮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治疗局限型硬皮病,主要以局部处理以恢复肢体功能及外形为目的;治疗系统型主要是全身用药,以求改善某些脏器的功能,延长生命。在我国,硬皮病的发病率占结缔组织病第3位。对此类患者若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系统性整体护理,对促进其早日康复无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就近2年收治的60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运用整体护理模式,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要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护理,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明显心脏病症状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心脏受损情况。方法:对无明显心脏症状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行心电图和(或)心脏超声检查,并与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30例心电图和(或)心脏超声检查的异常率为52.3%,对照组26例异常率为26.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明显心脏病症状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变发生率。肢端硬皮病和弥漫性硬皮病两型的心脏病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5例住院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对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硬皮病最常见首发部位在四肢,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60.0%)、免疫球蛋白(64.0%)、谷丙转氨酶(52.0%)、谷草转氨酶(36.0%)异常率较高,系统损害以关节疼痛(44.4%)、肺部损害(24.0%)、心电图检查异常(40.0%)等改变较为常见,系统性硬皮病的内脏损害及辅助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局限性硬皮病,且关节疼痛发生率(P=0.011)和抗核抗体阳性率(P=0.001)增高,差异有显著性.通过血管活性药、免疫抑制剂及抗纤维药物等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关节疼痛和抗核抗体阳性率比局限性硬皮病显著升高.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期检查以明确有无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0.
花仙子胶囊加中药浴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平 《广西医学》2007,29(1):51-52
目的 总结花仙子胶囊加中药水浴疗法在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探索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采用花仙子胶囊口服加中药水浴浸泡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其皮肤硬化、异色或色素沉着、雷诺氏现象、张口吞咽困难、关节损害、心悸气促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变化.结果 33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结论 花仙子胶囊口服加中药水浴浸泡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并发胆囊炎、心包炎死亡1例时岩(西京医院皮肤病科)关键词硬皮病,系统性;胆囊炎;心包炎中图法分类号R593.25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rogressivesystemicsclerosis,PSS)是累及多脏器病变的结缔组织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皮病临床表现与护理要点。方法:分析3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表现。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伴有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并总结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论:心理护理、严格饮食管理、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等,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对减轻并发症的症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硬皮病及其在不同人群中遗传因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皮病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有微血管受损和组织器官纤维化,根据其发病累及范围不同,主要分为系统性硬皮病和局限性硬皮病两种类型.硬皮病发病症状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硬皮病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及种族差异,表明硬皮病具有遗传易感性.近年来许多研究集中于寻找硬皮病发病的遗传因素,并已发现有多种...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具雷诺氏现象,继以硬化和萎缩性质的改变,并伴有系统性内脏损害的一种结缔组织变化的疾病。在皮肤和内脏器官中常合并广泛分布血管炎的变化。现以我们自73年以来所收治的11例系统性硬皮病作一肤浅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硬皮病(简称PSS)是一结缔组织病,其特点是结缔组织的广泛和弥漫性硬化,病变累及皮肤、食道、肺、心、肾、多发于女性,年龄以20~50岁者为多。临床将其分为局限性硬皮病与系统性硬皮病,前者只有皮肤损伤,病情较轻,故称局限性硬皮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本病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硬皮病(PPS)是一种以皮肤变厚及纤维化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心、肺、肾和消化道受累的全身结缔组织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明确,预后不良[1].现就近2年收治的1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数量和增殖、迁移、黏附功能,探讨EPCs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和健康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或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的EPCs数。MTT比色法、Millic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为(0.10±0.09)%,健康对照组为(0.49±0.09)%,P〈0.0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较健康者减少。实验组外周血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别为(13.01±4.33)%、(7.20±3.67)个/视野和(15.20±4.40)个/视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28±4.34)%、(14.15±2.98)个/视野和(24.80±3.58)个/视野,两组比较,P值均〈0.01,实验组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阳化瘀法对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温阳化瘀法,以阳和汤加味治疗系统性硬皮病16例,观察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检测血浆循环内皮细胞、皮质醇水平的变化.[结果]经两个疗程(6个月)的治疗后,16例SSc患者中临床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化瘀法是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有效方法,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调节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以下简称 ANA)的存在是系统性风湿病的特征。近年来已证明 ANA 非常重要,测定它的存在及含量可作为测定某些疾病的免疫特征的方法,这些抗体如抗 Sm 抗体,抗硬皮病-1(Scl—70)抗体,分别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硬皮病的特异性“标志”抗体。因此 ANA 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处理、治疗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硬皮病患者消化系统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皮病患者消化系统动力学的改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风湿免疫科(110001)王晓菲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点的可累及多脏器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可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症。后者多伴有多脏器受累,消化系统受累是其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