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术洗胃在抢救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中毒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3例,分别采用常规置胃管法(对照组)和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法(实验组)。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21例,二次及二次以上成功22例,10例反复操作均不成功;改用气管导管引导法插胃管后,均一次置管成功。实验组均为一次成功,插管成功率100%,2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成功平均所需时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导管引导置胃管术与常规置胃管法相比,提高了插胃管成功率,极大提高了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该方法省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采取清醒与全麻下胃管置入术一次置管成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4例,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于全身麻醉下采取喉镜暴露的方法置入胃管,对照组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记录两组插管前与插管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过程中心率、血压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胃管置入术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并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人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手术前插胃管的合适时机。方法将120例需插胃管的喉罩全麻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于手术日晨在病房插胃管,观察组在手术日进手术室麻醉诱导10 min后插胃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胃管前后的心率、血压。结果两组插胃管前的心率、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插胃管后的心率、血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x2=9.26,P0.01。结论喉罩全麻手术患者在全麻诱导后喉镜直视下插胃管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全麻气管插管后置胃管困难的患者,探讨组合胃管置入法在全麻困难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麻后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组合胃管置入法,对照组采用昏迷患者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平均为(2.4±0.7)min,对照组置管时间平均为(5.2±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20/20),对照组成功率为45%(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中全麻胃管置入困难者,优选组合胃管置入法,此方法不仅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简单易于为年轻护士掌握,提高了医生满意度,减轻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李真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1986-1987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经鼻腔插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孔及舌根部,麻醉起效5min后插胃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插胃管.比较两组置管时心率、血压变化及平均置管时间、恶心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置管时心率、血压变化及平均置管时间、恶心发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表面麻醉起效5min后插胃管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人工气道后昏迷患者胃管置人方法,以提高插胃管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建立人工气道后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插胃管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导丝加利多卡因进行插管操作。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过程中烦躁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导丝加利多卡因能提高人工气道昏迷患者置胃管成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沈佩英 《护理与康复》2012,11(5):455-456
目的探讨食指指引法在全麻患者置入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全麻手术中置入胃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昏迷患者插胃管法插管,观察组用食指指引法插管,比较两组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x2=5.05,P<0.05。结论全麻患者采用食指指引法置入胃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鼻胃管置管方法,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将9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1采用螺旋式胃管置管法。实验组2采用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入法。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46.67%,实验组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76.67%,实验组2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结论舌钳向外牵拉舌体配合旋转式胃管置管法,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咽部表面麻醉行鼻胃管置入的效果。方法:将需行鼻胃管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常规方法置入,B组先行2%利多卡因咽部表面麻醉,再行鼻胃管常规方法置:结果:在置管过程中患者发生呕吐次数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用2%利多卡因行咽部表面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在鼻胃管置入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种插管技术在颈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90例ASAⅠ~Ⅱ级颈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选用不同的插管技术进行清醒插管。A组用盲探插管新技术;B组用传统盲探技术;C组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技术。观察其插管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和身高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病人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27/30)、73.3%(22/30)、100%(30/3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B组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组A和C组(P〈0.05);三组病人2次以上操作成功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57%(5/27)、72.7%(16/22)、13.3%(4/30),B组明显高于其它二组(P〈0.05);在插管时间上,B组为(11.6±7.7)min,与A组的(4.9±1.7)min和C组的(4.5±1.4)min相比明显延长(P〈0.05);三组病人插管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盲探气管插管新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简便、实用有效、廉价的插管方法,能明显提高颈椎骨折病人气管插管成功率和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cCoy 喉镜在气管插管全麻中的作用。方法:12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喉镜(A),McCoy 喉镜(B)(n=60)。A组:常规监测,全麻诱导后用普通喉镜显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B组:全麻诱导后,用McCoy喉镜显露声门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观察两组喉镜显露程度,记录一次插管成功次数,插管时间,及喉部的损伤,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cCoy 喉镜插管,喉显露情况优于普通喉镜,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P<0.05);对喉部的损伤两组无差异性。结论:McCoy 喉镜降低困难插管难度,提高插管成功率, 插管效果优于普通喉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在鼾症患者行腭咽成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50例拟行全麻气管插管的鼾症患者,分为视可尼插管组(A组)、直接喉镜插管组(B组),每组25例,面罩吸氧,先用含1.5%丁卡因的喷壶2~3喷进行舌部和咽部表面麻醉,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0~2.5 mg,芬太尼2μg/kg,2 min后使用1.5%丁卡因3 ml进行环甲膜穿刺给药,表面麻醉充分后,Ramsay评分3分时,行气管插管。插管后用2 mg/kg异丙酚加深麻醉,肌松剂使肌肉松弛。观察记录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插管时间明显较短,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总插管成功率明显较高,插管次数明显较少,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A组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可尼引导气管插管技术可作为鼾症患者行腭咽成型术麻醉气管插管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帝视内镜与直接喉镜气管内插管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非心肺疾病及困难气道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帝视内镜组(DISCOPO组)和直接喉镜组(MDLS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成功即刻(T3)及插管后1 min(T4)、5 min(T5)的SBP、DBP、MAP、HR、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组内比较,DISCOPO组内,与T1时比较,T2时MAP和RPP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的MAP和RP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R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LS组内,与T1时比较,T2时MAP和RPP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的MAP、RPP和HR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3、T4时,MDLS组MAP、HR、RPP指标明显高于DIS-CO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帝视内镜、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帝视内镜气管插管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4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维持用药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HR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组仅在切皮时、探查时较诱导前增快(P〈0.05),且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B组增快。MAP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组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拔管时均较B组明显增高。术毕至苏醒时间、拔导管时间A组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病人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病人不良反应少,复苏快。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开胸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维迪欧视频喉镜在甲状腺肿瘤手术全麻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择期行甲状腺肿瘤手术且需要神经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维迪欧视频喉镜组,B组:GlideScope喉镜组和C组:Macintosh喉镜组。分别记录各组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声门暴露时间、神经监护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数、一次导管定位成功数,插管并发症等。结果:行神经监护气管插管时, A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较B组有显著升高(P<0.05),声门显露时间A组(9.5±3.2s)显著短于C 组(12.8±3.6s),与B组(9.1±3.5s)无差异,插管时间A组(49.5±17.8s)及C组(51.8±13.1s)均显著长于B组(38.8±10.9s)。A组和B组插管1次成功例数高于C组,且一次导管定位成功例数显著高于C组。结论:神经监护气管插管时,维迪欧视频喉镜优于Macintosh喉镜,但血流动力学变化比GlideScope喉镜明显,时间比GlideScope喉镜稍长,但一次插管成功率无差异。因此,维迪欧视频喉镜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神经监护气管插管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患者心率变异和血糖水平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瑞 《临床医学》2010,30(8):13-15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和血糖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6例全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为糖尿病患者,对照组患者27例均未患糖尿病。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异丙酚0.7 mg/kg,然后根据情况追加首次量的1/4~1/2,监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警觉/镇静评分达3分即刻、5 min、10 min时HRV各参数;监测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5 min、插管后30 min、拔管后10 min的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LF、HF和T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F/HF均较基础值升高,而实验组LF/HF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异丙酚有加重糖尿病患者术中自主神经的紊乱性和升高血糖的不良反应,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麻醉应慎用异丙酚。  相似文献   

19.
舒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诱导时用舒芬太尼,对照组用芬太尼,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2min、插管时、插管后1,3,5和10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肌加速度指数。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实验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诱导后、插管时和插管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少,能更好地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双腔支气管(DLT)插管与听诊法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取40例实施择期开胸食道癌根治手术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FOB引导组(A组)和听诊后FOB定位组(B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行左侧DLT(L-DLT)操作.采用普通喉镜显露声门后,A组插入L-DLT至主支气管,FOB监视下引导支气管侧导管的尖端继续插入,当导管尖端越过隆突后,即退出FOB;B组按常规的听诊法定位.两组插管完成后均用FOB检查,确定并修正不良定位.观察两组定位时间、置管深度、实际到位率以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组插管完成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定位调整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操作总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正确到位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经纤支镜检查,插入过深为B组错位最主要原因,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与传统听诊法比较,虽然延长插管时问.但是缩短了定位调整时间,不延长操作总时间,并且显著提高插管完成后的一次正确到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