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者综述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病情及疗效判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评价中药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80例159眼确诊为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中药治疗前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3年治疗期满再进行一次FFA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①80例(159眼)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经中药干预治疗3年后,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由52.8%下降至23.9%,且视网膜病变程度减轻。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表现均以微血管病变为主,以微血管瘤最为常见。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客观地评价中药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3.
杨建华  喻谦  廖莉 《北京中医药》2012,31(3):195-198
目的 观察糖复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糖复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80只眼,并设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照组40例80只眼,疗程3个月,观察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闪光视网膜电图(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9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中11例合并视网膜静脉栓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型DR同时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者,其高发阻塞部位与单一眼底静脉阻塞部位(以颞上方最多见)有所不同;DR病人中同时发生RVO的机率(10.2%)高于正常人群。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易合并RVO。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18-719
目的:通过应用以养阴行血法组方的护网明目散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探讨该方的作用机理。方法:参照中西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共选取10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护网明目散,对照组口服导升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两疗程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护网明目散组有效率高于导升明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各项检测指标显示,两组治疗均有改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的作用,但护网明目散组优于导升明组。各项指标两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养阴行血为法组成的护网明目散能够较好地改善视网膜微循环,能有效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可阻止其向增殖型发展以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眼底的视网膜病变。方法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是否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视网膜静脉扩张、新生血管等病变,对可疑阳性病症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95例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占4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病程越长且血糖控制不良者,其视网膜病变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底的视网膜病变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方法: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是否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视网膜静脉扩张、新生血管等病变,对可疑阳性病症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95例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占4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病程越长且血糖控制不良者,其视网膜病变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网清汤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糖网清汤和多贝斯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均有改善,治疗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网清汤对于改善DR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济、简便、有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检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50°后极部眼底照相法,七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法对78例(156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病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3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后极部眼底照相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73)。结论七方位彩色眼底照相法可以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50°后极部眼底照相法的可靠性一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活体观察长期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的损害。方法: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活体观察视网膜血管,对长期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数量及渗漏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眼底照相显示长期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可见动脉反光增强,静脉迂曲扩张,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但可见毛细血管网密度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血管退行性变,而非血管的渗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Ⅰ~Ⅳ期患者70例126只眼,均进行FFA及黄斑区OCT检查,对DME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FA诊断DME 88只眼(69.8%),OCT诊断DME104只眼(82.5%),二者诊断符合率为84.1%(106/126).DR Ⅰ期,OCT的DME检出率(45.8%,11/24)高于FFA(1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x2检验,x2=4.000,0.025<P<0.05);DRⅡ期、Ⅲ期、Ⅳ期,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检查可直观反映视网膜的厚度及层次形态,对早期DME敏感性高,与FFA联合应用,对于DME患者的及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对应关系,为DR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5例DR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同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FFA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是71例、65例和64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型69例、气阴两虚型61例、瘀血阻滞型67例、阴阳两虚型78例。②不同中医证型的DR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2,P=0.000。③对应分析显示:阴虚内热型的点集合投影几乎重叠于轻度NPDR的点集合投影;气阴两虚型的点集合与中、重度NPDR的点集合靠近,阴阳两虚型的点集合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点集合最近,瘀血阻滞型的点集合没有显示与DR某一分级的紧密关系。结论:随着DR程度由轻、中、重度NPDR→PDR的演变,中医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证候变化,而瘀血阻滞的病理改变贯穿于D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86眼)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44例(84眼)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3例(102眼)单纯用西药治疗,通过视力、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评价疗效,对比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防止视力减退作用及保护、改善视网膜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风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变化(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分型及中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诊断标准并观察中西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裂隙灯视网膜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定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进行诊断和分型标准。122例(216只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同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视力、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及血糖的改变。结果:中药组62例(110只眼)有效率为88.18%,对照组60例(106只眼)有效率为12.2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通过梳理药物治疗现状后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目前药品审评过程中发现,中药新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存在研究思路单一,临床定位不清晰,试验设计粗糙,受试者保护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不佳等问题。基于此,结合中药临床审评经验,对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临床定位、受试人群、疗程设计、合并用药、疗效观测指标、受试者保护和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提出建议,以提高中药新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8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科常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DR分为2型6期,糖尿病黄斑病变(diabetic maculopathy,DM)分为4期。结果 随DR期数愈高,视力预后愈差。DM的严重程度随DR逐渐加重而加重,但不完全平行。结论 糖尿病黄斑病变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DR和DM之间不完全平行,DM独立分期对选择黄斑区最佳治疗时机和保存黄斑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眼局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symmetric diabetic retinopathy)与眼局部因素的关系,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0例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资料.结果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和近视为DR的保护因素;部分PVD、视网膜静脉阻塞为DR的危险因素.结论与不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的诸多眼内保护性因素或危险性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82例143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分3~4次完成。术后随访,监测视力、眼压、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治疗后绝大多数病眼的视力得以维持或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稳定者占89.51%。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