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73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患者均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2组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Ir2.,2010年6月。2011年12月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象诊断和骨髓象诊断。结果:在32例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16例,2系减少10倒,白细胞增高伴1系或2系减少1例,单纯1系减少2例。平均红细胞体积大于正常14例,正常16例,小于正常2例;白细胞异常20例,减少12例。网织红细胞小于正常10例,正常10例,大于正常12例。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大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可见类巨幼变、核畸形及奇数核等改变。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改变复杂、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外周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提供依据,骨髓细胞检查优势明显,联合应用更有助于骨髓增瘴鼻黹综合征的缝确论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MA 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2012 年1 月在我科收集的68 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骨髓巨幼红细胞超过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MA 诊断的依据,但注意与MD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6)、溶血性贫血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系、粒系、巨核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急性髓白血病(AM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80例作为AML组,另外选取60例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MDS组,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主要患者的骨髓细胞造血涂片形态。结果:发现在MDS组为红系粒系巨核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分为巨核系红系粒系。正常健康对照组无异常病态表现。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MDS患者中原始细胞增多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病态造血表现,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判断,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6周,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PMN)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可有效降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PLT、PMN等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骨髓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按照文献方法复制HAPC大鼠模型;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200 mg/kg、100 mg/kg和50 mg/kg剂量的红景天苷,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9%NaCl溶液,各组均干预40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EPO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肾脏中EPO的水平;制作骨髓病理涂片,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及分类情况,并进行细胞学计数。结果①与模型组相比,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肾脏及血清中EPO水平均有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血清中EPO水平的下调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②治疗低剂量组大鼠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主要是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与模型组大鼠骨髓象比较没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中剂量组大鼠骨髓象虽然有红细胞系增生,但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增生并不明显,且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比值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高剂量组骨髓象粒细胞系和红细胞系比例趋于正常,与模型组骨髓象比较,晚幼红细胞增生并不活跃,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指标中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细胞比例、粒细胞/有核红细胞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调控HAPC大鼠EPO的过度表达,并可改善骨髓象红细胞系的过度代偿性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放射性损伤的小鼠血虚证模型,观察三康胶囊的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三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的方法造成小鼠血虚证模型,分别观察给药后第14、21、28、60天外周血象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以此考察三康胶囊的疗效。结果:①低、中、高剂量三康胶囊给药后第14、21、28、60天对放射性损伤的小鼠血虚证所致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降低均具有显著升高作用(P<0.05或P<0.01);②60天镜下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小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巨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大小、形态正常;模型组有8例小鼠骨髓增生不良,退化细胞胞浆不完整,胞浆胞核溶解,涂片中有空泡;其余4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大量的粒细胞(以中性杆状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细胞为主),幼稚红细胞;各剂量给药组小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细胞及幼稚红细胞逐步增多;三康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有6、4、3例小鼠骨髓增生不良退化,细胞胞浆、胞核不完整逐步减少。阳性对照组小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大量的粒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按全国通用标准对急非淋白血病、MDS及非血液系统疾病三组的骨髓片进行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的观察。结果 发现各系统病态造血的比率在急非淋为粒系 >红系 >巨核系 ,在MDS为红系 >粒系 >巨核系 ,对照组中少数病例也有病态造血表现。结论 原粒 +早幼粒不能代替Ⅰ型 +Ⅱ型 ,原始细胞增多是最具诊断价值的病态造血 ,而单独ANC计数优于ENC计数比例 ,按FAB标准诊断的MDS ,再用国内标准进行分型 ,30 %患者提高了 1个分型级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研究组2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临床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最终纳入研究25例,对照组24例。2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可稳定中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常规指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再生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MDS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再生方组32例和司坦唑醇组33例。再生方组给予补肾中药再生方治疗,水煎服,日1剂;司坦唑醇组采用西药司坦唑醇,每日6~8mg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以上进行疗效统计,并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再生方组基本缓解9例,部分缓解6例,进步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司坦唑醇组基本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进步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30.3%。再生方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司坦唑醇组(P<0.01)。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再生方组使MDS红系病态造血减轻,对粒系、巨核系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司坦唑醇组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造血无改善。结论中药再生方治疗MDS疗效好,可改善MDS患者红系的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探索填髓解毒自拟方为主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填髓解毒自拟方。设定疗程为3个月。疗程足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指标、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情况等。结果经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四项外周血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红细胞、血小板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大部分中医症候评分下降均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填髓解毒自拟方为主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复方蟾黄冲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 ,因其病理机制不清而治疗效果差。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 ,我院用复方蟾黄冲剂治疗MDS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诊断标准 以国际FAB分型标准(1) 。难治性贫血 (RA) ,血象 :贫血偶有的患者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无或 <1%。骨髓像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 <5 %。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属于心脾两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GB和WBC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仅HGB有所提升。结论:归脾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髓造血,减轻患者的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的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周围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及岀血[1]。山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  相似文献   

1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为探求MDS的发病机制,以前期研究为依托,我们在青黄散的基础上研发益髓青黄散治疗MDS,现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2~74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以骨髓病态造血 ,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巨核系任一系或一系以上 ,从而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 ,并由此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MDS常呈多态性变化及延续性发展过程 ,因其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殖 ,并有不成熟细胞生长 ,其发展及预后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骨髓肿瘤性疾病。目前MDS主要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是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增多。支持疗法、诱导分化、联合化疗、免…  相似文献   

17.
雄黄对小鼠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雄黄125mg/kg、250mg/kg给小鼠连续灌服,可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学改变,如彩点红细胞增加,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凋亡、血小板颗粒减少等;小鼠骨髓象各系细胞也均出现形态改变,如巨幼样红细胞、异常丝状分裂,粒细胞鼓槌状小体数量增多、凋亡小体出现等。  相似文献   

18.
王会朋  刘海英 《河南中医》2016,(7):1185-118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有效率为81.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沙利度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低危/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确诊的低危/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给予沙利度胺及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有效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小板计数(Plt)差异,统计2组输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36个月患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ANC、Plt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依赖输血患者输血间隔延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治疗组3例CR患者维持4~6个月,4例PR患者维持3~15个月;对照组2例PR患者维持2~8个月。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及全反式维甲酸可明显改善低危/中危-1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 /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以骨髓病态造血 ,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系、白系、巨核系任一系或一系以上 ,从而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 ,并由此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MDS常呈多态性变化及延续性发展过程 ,因其骨髓造血细胞异常增殖 ,并有不成熟细胞生长 ,其发展及预后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骨髓肿瘤性疾病。目前MDS主要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 ,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是患者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增多。支持疗法、诱导分化、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刺激造血组织药物及骨髓移植等可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分别选用。但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