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7岁,因中上腹痛16 h入院.16 h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痛,较剧烈,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畏寒发热.既往体质一般,高血压病史12年,20年前曾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右上腹及中上腹部压痛,其他无明显异常.腹部CT:胆囊颈小结石待排.彩超:胆囊大小正常,未见结石,胆管无扩张.MRCP:未见明显异常.谷丙转氨酶13 IU/L,谷草转氨酶21 IU/L,总胆红素10.4 μmol/L.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39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3个月,加重2 d。"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曾口服消炎药、止痛药,疼痛未见明显好转。既往无肝炎、胆囊结石等病史,无手术史。腹部彩超示:肝脏实质回声密集欠均匀;胆囊增大并腔内异常回声(考虑为胆囊癌),胆囊壁增厚。胆总管上段内透声欠佳。腹部CT示:胆囊壁部均匀增厚,胆囊区域似见片状密度增高影,胆囊窝少量积液。全身其他脏器未见肿瘤。肝功能示:ALT16 U/L,AST 31 U/L,TBil 13.7μmol/L,结合胆红素3.1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1μmol/L。血液分析示:白细胞12.1×109/L,余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胆囊肿瘤,考虑胆囊癌。行剖腹探查+胆囊切除术,术中见右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肉瘤样癌(s a r c o m a t o i d carcinoma,S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01/2014-12收治的12例胆囊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并与同期216例胆囊腺癌比较.结果:12例胆囊SC患者男女之比1∶3,平均年龄61.3岁±9.6岁.12例患者9例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l99)异常,7例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异常,1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率均为100%(12/12),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为66.7%(8/12),S-100蛋白为50%(6/12).12例患者低分化肿瘤达66.7%(8/12),淋巴结转移达83.3%(10/12),TNM分期Ⅳ期达75%(9/12),分别高于同期胆囊腺癌的26.4%、34.3%、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9例行姑息性手术.12例胆囊SC患者1年生存率为9.7%,2年生存率1%,中位生存时间为155d.同期胆囊腺癌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8.5%、35.4%、24.9%,中位生存时间为320 d.结论:胆囊SC多见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该类型肿瘤恶性程度高,淋巴转移较早,进展迅速,预后较胆囊腺癌差.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联合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形态折叠与形成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013-01/2014-12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169例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石组),观察胆囊形态的变化,有无胆囊折叠,并与同期健康体检无胆囊结石人群200名(对照组随机)对比.胆囊折叠诊断标准:(1)对照组术前胆囊超声检查评估,可见胆囊内有分隔;结石组术前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术中腹腔镜检查:胆囊折叠部分纵轴与胆囊纵轴交角≥60°;(2)病变处除外胆囊腺肌症(结合术后病理).根据病变占胆囊的体积分折叠1/4,1/3,1/2,2/3.并对其结石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结石组发现有胆囊折叠54例,占32%,与对照组(14例,7%)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7.94,P0.05).折叠占胆囊1/4者6例,1/3者18例,1/2者13例,2/3者17例.向左折叠2例,余为向右折叠.结石类型:折叠病例中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结石32例(n=54,占59.3%),而非折叠胆囊结石患者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结石46例(n=115,占40.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结论:胆囊形态折叠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占较高的比例,是形成胆囊结石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胆色素结石比例高于胆固醇结石.  相似文献   

5.
双胆囊双胆管畸形存临床上极为罕见,兹报告一例如下: 王某,25岁,男性,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2天,于1988年6月8日入院。两天前饮酒以后,突然感右上腹不适,继而持续性钝痛,无放射痛,进食以后加重,伴恶心,未呕吐,大小便正常,经注阿托品无效果而收入院。10年来经常间竭发作性上腹痛。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一般情况尚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淋巴结及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剑突下偏右有压痛,胆囊不大,Murphy氏征阴性,脊柱四肢无异常。Hb120.7g/L、WBC5.423×10~9/L,NO.7,LO.3,血清淀粉酶42u,尿便常规正常,肝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合并胆囊异常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并发胆囊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例HLD患者行胆囊B超检查,详细记录相关病史、症状、体征及临床分型,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82例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异常(41.00%),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等.临床分析表明82例胆囊异常中仅17例有胆囊疾病症状;胆囊异常与年龄、性别无关,而与早期肝症状及临床分型有关.结论HLD患者往往并发胆囊异常,以具有早期肝症状及肝-脑型的患者更为多见,B超检查有益于胆囊异常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引起结肠癌的危险性增加,尤其在近端结肠和妇女中.一些胆汁酸代谢的研究证实,胆囊切除患者的肠肝循环中二级胆汁酸增加.本研究旨在研究胆囊切除患者粪便中肌汁酸的质和量,从而了解结肠粘膜与胆汁酸的接触情况.方法:25名胆囊切除患者(男5人,女20人),平均60岁,胆囊切除术后间隔时间13.1±2.0年,平均14年.26名非胆囊切除患者(男12人,女4人),平均56岁.被研究者中无1人患肝胆疾病,除胆囊切除术外,无1人接受过胃肠道手术.患者均进医院正规次食,每日平均提供30cal/kg的热量和约80g/d的脂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 2012年5月,我院完成了32例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患者32例,入选标准:①身体状况好,无心肺相关疾病及肝硬化等合并症,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②首选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结石直径≤10 mm),胆囊炎症无或轻,急性发作者胆囊壁≤4mm,发作天数≤4 d,估计右上腹无明显水肿、粘连;③无复杂的胆道疾病及相应的并发症,如胆管结石、胰腺炎、肝肾功能及凝血异常;④无上腹部手术史;⑤BMI<30 kg/m2;⑥患者有比较强烈的美容要求.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0 ~55岁、中位年龄35.2岁;胆囊息肉15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7例.  相似文献   

9.
胆囊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3 5岁 ,腹胀伴间歇性腹痛半月余入院。体检 :贫血貌 ,右上腹局部有压痛 ,余无殊。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84g/L ,肝功能轻度异常 ,大小便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 :49mm/ 1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B超检查 :胆囊不大 ,囊壁轻度增厚 ,并探及局部约 0 6cm×1 0cm大小均匀回声结节灶并向囊腔突入。肝门部及腹膜后多个均匀或不均回声结节灶。CT检查 :胆囊无增大 ,内侧壁增厚 ,并局部见约 0 7cm× 1 2cm大小软组织密度小肿块突向腔内 ,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肝门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及胰头周围多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对疑有胆囊疾患而口服胆囊造影正常者作内镜胆汁引流检查70例(女62例,男8例),以助胆囊疾患之确诊。作者用Olympus JF-B十二指肠镜或GIF-D全内镜插入十二指肠第二部份后,用导管经活检孔插入,静注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CCK-PZ)75单位,用注射器抽吸胆汁,根据其颜色不同,将胆汁分为A、B、C三部份,将胆汁B离心,2000转/分,历10分钟,取沉渣镜检。胆汁引流异常的标准:①二次连续刺激后无胆汁B,如无胰腺炎或肝疾患,示胆囊管梗阻或胆囊无收缩功能;②镜检证实有葡萄酒色或砖红色散在的胆红  相似文献   

11.
慢性无结石胆囊疾病(AGD)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和上腹部绞痛,而且静脉注射CCK-8胆囊收缩功能受损,胆囊中无结石、胆固醇结晶或胆甾醇沉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改善。AGD患者胆囊排空异常的机制尚  相似文献   

12.
胆囊占位病变中P53和K-ras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和K-ras蛋白在胆囊良性占位病变和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差异,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胆固醇息肉、22例胆囊腺瘤、25例胆囊癌(含有5例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中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良性病变的黏膜组织中存在P53和K-ras的异常表达, 其中, 胆囊腺瘤患者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胆囊胆固醇息肉患者(72.7% vs35.0%, P = 0.014; 90% vs 75.0%, P = 0.167); 胆固醇性息肉患者的P53和K-ras表达较低. 配对比较的P53和K-ras表达结果无差异, 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过程中有协同性作用.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53和K-ras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表达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胆囊变化。方法洱源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及实验室确诊的急性黄疸型肝炎249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97例,年龄2~63岁,既往无胆囊炎、胆石症病史,B超检查,胆囊壁0·3~0·4cm为轻度异常,0·5~0·6cm为中度异常,0·7cm以上到胆囊实体样变(属胆囊内胆汁淤积浓缩)为重度异常。结果胆囊壁毛糙增厚>0·5cm175例,呈双环影25例,胆囊实体样变49例。结论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胆囊异常时,应注意与胆囊本身病变鉴别,动态观察胆囊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4.
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声像图特征及与预后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患者腹部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发现肝脏异常者99例,胆囊异常81例,脾大51例,肝硬化6例。肝异常以肝大居首,次为实质光点增粗,胆囊异常中最多见的是胆囊壁增厚、毛糙,见到小胆囊21例。从转归分析,肝实质光点增粗并非慢性肝病的特异性改变,在急性肝炎中同样可以出现,与无异常相比,有改变者病程明显长于无改变者;胆囊壁增厚、毛糙,并非慢性细菌性胆囊炎的特异性改变,不需要用抗生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囊与十二指肠内疫是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异常。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2岁,维吾尔族,因反复右上胶绞痛8年,加重3天,伴呕吐为主诉人院,无发热及黄疽。反复B超检查均提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10kPa,皮肤、粘膜、巩膜均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腹式呼吸,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右上腹压病( ),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病(±),莫菲氏征(±),移动性浊音(-),场鸣直正常。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CT示:胆囊积气,慢…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72岁 ,有胆囊炎胆石症史 16年 ,近 2年无右上腹疼痛发作。入院前 2周起无诱因感中上腹隐痛不适 ,时有呕吐胃内容物 ,偶带黄色胆汁样液。无明显畏寒、发热、黄疸 ,以“慢性胃炎”收入病房。体检 :全身皮肤无黄染 ,心肺(- ) ,腹平 ,剑突下轻度压痛 ,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及 ,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16g/L ,白细胞 12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2 ,电解质与肝肾功能正常。B超 :胆囊区未见结石影 ,胆总管不扩张 ,未见结石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胆囊内有钡剂显示 ;腹部X线平片 :胆囊内有积气及小肠机械梗阻。给予禁食…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4岁,因"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3 d"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腹泻,既往有"胆囊多发性结石"病史10年,1年前和2个月前曾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有2型糖尿病病史3年.入院查体:轻度脱水貌,上腹膨隆,叩诊浊音,有震水音.实验窒检查: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26.6×109/L,中性粒细胞0.86,随机血糖21.0 mmol/L,呕叶物隐血试验(+).腹部平片示:重度胃扩张.腹部B超:胃腔可见扩张充满液体,胆囊区见不规则暗区,胆囊形态结构消失.CT示:十二指肠降段扩张,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积气.  相似文献   

18.
T管引流术后26天拔管并发胆汁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毅  丛美瑜 《山东医药》2002,42(24):68-68
患者男 ,76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 10余年 ,加重 1个月 ,于 2 0 0 1年 4月 6日收入内科。查体 :一般情况差 ,营养不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 ,右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 ,Murphy征(- ) ,肝脾未及 ,肝肾区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正常。肝功能检查 :AL T2 5 0 U/ L,AST174U/ L,GGT1462 U/ L,TP74g/ L ,AL B40 g/ L。血 RBC3 .75× 10 1 2 / L ,WBC3 .1× 10 9/L,Hb10 5 g/ L。B超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诊断 :胆石症并胆系感染。经内科抗炎治疗后 ,症状缓解 ,转入外科。 4月 2 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8岁,反酸、嗳气1个月余,餐后右上腹不适半个月。体检:右上腹胀满伴轻压痛,墨菲征(+)。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黏膜溃疡,边缘隆起,十二指肠乳头受压偏向一侧,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瘤。B 超示:胆囊占位。CT 示:十二指肠降段管腔不规则狭窄,管壁增厚,与胆囊分界不清;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扩张达1.2 cm,下段渐狭窄,胰腺大小形态无异常;肝门及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十二指肠癌侵犯胆囊。术中见十二指肠处有-5 cm×4 cm 肿物,胆囊底部增厚,变硬,胆总管增粗,下端变硬,考虑十二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3岁.因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管留置中号钛夹1枚,胆囊动脉留置中号钛夹2枚,术后恢复顺利,患者无不适主诉,4d出院.出院后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痛,以饥饿时明显,解黑大便3d,再次入院.入院时查体: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血红蛋白90g/L.急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1.2cm×1.5cm溃疡,溃疡中心见一金属异物.结合手术病史,考虑为胆囊切除术后钛夹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用异物钳试钳取异物,见肠壁随异物一起移动,阻力较大,考虑钛夹另一端未游离,放弃内镜下取异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