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猪苓是大型真菌植物,药用部分为菌核,子实体为“千层磨菇”,营养丰富,是味美蔬菜,浑身是宝。 猪苓为我国著名中药材,早在我国西汉《神农本草经》中就列为中品,主治胲疟,解毒蛊,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药用已有2100多年历史。近年发现它的有效成分猪苓多糖和水溶葡聚糖等有良好抗癌作用,开发了许多新药。  相似文献   

2.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在伴生菌的作用下,不同栽培方法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影响。方法 以树棒为载体,粗砂为基质,纯猪苓菌种、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和蜜环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花盆栽培方法。结果 猪苓菌种和伴生菌间隔接种于树棒鱼鳞口和晚期接蜜环菌有利于猪苓菌核的形成和生长。结论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蜜环菌是猪苓菌核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3.
猪苓为兰科猪苓属(Polyporus)多种植物的茎,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1]。其中猪苓总多糖是猪苓主要的有效成分,而目前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系统地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对pH,温度,不同光照条件等环境因素影响猪苓菌丝生长、菌丝多糖含量及是否能够诱导猪苓菌核形成进行了研究。方法 用改良的PDA培养基以平皿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环境因素作用下菌丝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用菌落直径来判断猪苓菌丝的生长速度。以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pH及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猪苓菌丝的多糖含量。结果 初始pH为8时最适于猪苓菌丝生长;同时在这一条件下成功诱导了猪苓菌核形成;25 ℃是猪苓生长的最适温度;光照不利于猪苓菌丝生长。不同pH值的改良PDA培养基培养的猪苓菌丝多糖含量以pH 8, pH 9和pH 10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pH 5组 和pH 6组;多糖含量最低的是pH 4和pH 7组。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猪苓菌丝以5 ℃组多糖含量最高, 其次是15 ℃, 10 ℃及25 ℃ 3个组多糖含量较高, 多糖含量最低的是30 ℃组。结论 环境因子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人工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顺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努力,在猪苓菌丝、猪苓菌核及其繁育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猪苓为多孔菌科药用真菌猪苓的菌核,具有良好的利水渗湿作用,还可抗肿瘤。由于过度采挖,目前我国野生猪苓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虽然通过猪苓菌核自身繁殖及猪苓的半野生栽培有望使目前的药源紧缺状况得到缓解,但是猪苓菌核数量有限,制约了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加之猪苓菌核生长速度缓慢,一般需要3~5年才能长成,而由猪苓菌丝繁殖菌核则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郭…  相似文献   

6.
猪苓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弘  晁建平  陈文举  杨玥  陈世忠 《中草药》2009,40(6):971-974
目的 进行猪苓质量标准研究,解决猪苓药材评价标准不规范、质量差异大、栽培猪苓得不到合理应用和野生资源濒危问题.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定量测定,结合多糖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建立以猪苓3种化学成分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采用猪苓3种化学成分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方法 ,考察了不同地区猪苓商品药材、栽培和野生猪苓的质量·提出了猪苓资源合理应用的建议.结论 采用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和多糖3种成分为指标的质量评价方法 ,可以系统、全面地对不同来源的猪苓进行质量控制,为规范猪苓药材质量评价标准,提高栽培猪苓药材质量,保护野生资源提供科学方法 .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7)
目的:进一步验证猪苓生长与蜜环菌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配比,不同的菌种配比,测定猪苓菌丝和猪苓菌核生长速度,筛选最佳的营养源及进一步验证猪苓生长与蜜环菌的关系。结果:猪苓菌丝的生长,无需蜜环菌提供营养,棉籽壳是较好的营养源,可以代替栎木屑;以棉籽壳90%、麦麸5%、玉米粉3%、大豆粉2%为培养基,猪苓菌丝生长良好;只接猪苓菌种,没有蜜环菌,15℃培养,猪苓菌核160 d直径可达74 mm。结论:蜜环菌在猪苓生长中不起积极作用,反而与猪苓争夺基质中的营养,蜜环菌原种接种量越大,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8.
夏琴  李敏  周进  郭鼎  任敏  魏恒 《中药材》2015,(1):45-48
目的:考察17批不同产地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为猪苓的质量标准及种植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水提醇沉法提取猪苓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结果:麦角甾醇以四川南江栽培猪苓样品含量较高,为0.07%~0.18%;四年生最高,达0.18%;云南云龙、陕西太白野生猪苓及河南西峡鸡爪苓的麦角甾醇含量最低,为0.04%~0.06%,低于中国药典标准。多糖含量范围为1.10%~2.30%,其中四川南江栽培三年生猪苓样品含量最高,为2.30%;南江栽培四年猪苓的多糖含量最低,为1.10%。同一产地样品,不同商品规格的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差异很大:猪屎苓的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均高于鸡爪苓;栽培猪苓麦角甾醇的含量高于野生猪苓,多糖含量与野生相差不大。同一产地(四川南江)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变化。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及生长年限猪苓药材中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猪苓药材的质量受自然环境、来源、生长年限的影响。在适宜产区种植猪苓对保证猪苓药材质量和临床药效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煎煮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为考察指标 ,对影响猪苓多糖的提取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 ,用苯酚 -硫酸法对煎煮液中的猪苓多糖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优选出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重复试验结果满意。结论 猪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用 10倍量水 ,煎煮 1.5 h,煎煮 4次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难治疗,复发率高.目前治疗膀胱癌常用卡介苗,但卡介苗毒副作用明显.泌尿系统常用中药猪苓功效利水渗湿,研究显示猪苓可显著抑制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猪苓多糖可有效抑制卡介苗治疗膀胱癌毒副作用.本文就猪苓及猪苓多糖联合卡介苗做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猪苓为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无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近年来猪苓的药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猪苓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猪苓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开发以猪苓为原料的成品药和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苓菌丝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猪苓暗培养,观测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对猪苓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猪苓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菌丝产生猪苓酮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 1. 猪苓菌的营养需求比较简单,在只有碳源和氮源的简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麦芽汁培养基、GPY培养基和GPC培养基比较适合于猪苓菌固体培养; 3. 玉米浆、酵母膏、奶粉、硫胺素、伴生菌提取物、蜜环菌提取物、活性白土、硅藻土、高岭土等对猪苓生长都显示出促进作用; 4. 固体培养猪苓菌丝能分泌黑色素; 5. 麦芽汁培养以及以甘油、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都可以诱导猪苓菌丝形成菌核; 6. 麦芽汁培养基和甘油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的菌丝体中含有猪苓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梳理猪苓本草源流,为猪苓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指导其临床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猪苓的记载,对猪苓的名称、产地及采收时间、性味归经、功用、用药禁忌等进行了本草考证。结果:对猪苓进行较全面分析,明确了猪苓的中药基原和应用价值,以期为现代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猪苓在我国各地均有生长,采收季节为春秋二季;性味归经主要为“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水渗湿功效,可治疗水肿、淋浊、泄泻、带下、脚气等证;体内无水湿者忌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猪苓饮片总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不同来源、不同等级猪苓饮片中的总多糖含量,为制定猪苓饮片含量限度及饮片商品等级划分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示差折光-多角度激光检测器联用技术测定猪苓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情况,选择与总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葡聚糖为对照品,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猪苓总多糖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条件,采用蒽酮-硫酸显色法,在630 nm处测定13批不同产地猪苓饮片和39批不同等级猪苓饮片中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的线性关系、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结果均符合要求。不同产地猪苓饮片中总多糖的质量分数在0. 87%~1. 39%。不同等级猪苓饮片中总多糖质量分数为一等饮片1. 40%,二等饮片1. 21%,三等饮片1. 03%。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猪苓饮片的总多糖含量测定。不同来源的猪苓饮片总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不同等级猪苓饮片总多糖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一等饮片中总多糖含量最高,二等饮片总多糖含量次之,三等饮片总多糖含量最低,对于制定猪苓饮片含量限度及饮片商品等级划分标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采收期猪苓麦角甾醇及多糖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最佳猪苓产地及最佳猪苓采收期。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猪苓中多糖的含量,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麦角甾醇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猪苓中麦角甾醇和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吉林长白山栽培猪苓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地,为0.45%和2.19%;9个不同采收期吉林长白山猪苓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麦角甾醇和多糖含量在5月末达到峰值0.26%和2.1%。结论吉林长白山猪苓质量较好,吉林长白山猪苓5月末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最佳猪苓产地及猪苓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猪苓多糖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法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猪苓多糖,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猪苓多糖含量,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猪苓多糖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此条件下的猪苓多糖的得率与浸取法得率,测定两种方法提取的猪苓多糖的特性粘度,探讨微波辅助提取对猪苓多糖的影响.结果 最优提取条件为微波作用时间40min,微波占空比50%,固液比1∶30,此条件下,猪苓多糖的得率为3.663%,高于80℃浸取5h的猪苓多糖得率,1.034%.微波辅助提取和浸取法所得猪苓多糖特性黏度分别为(380±39) cm3/mg和(437±53) cm3/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9,P>0.05).结论 与传统方法比较,微波辅助提取能够提高猪苓多糖的提取效率,对多糖的特性粘度影响不明显,能够得到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7.
猪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主要成分有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蛋白质等。本品经水浸泡蛋白容水解,糖类容易溶于水。为了减少猪苓炮制时其成分的损失,确保原有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猪苓多糖硫酸酯,同时测定其活性.方法:采用醇沉分级、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脱蛋白法从中药猪苓中提取分离得到猪苓多糖,硫磺酸-吡啶法进行硫酸酯化,经Sephadex G-75、透析得到硫酸化猪苓多糖,并体外观察硫酸酯化多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结果:猪苓多糖硫酸酯化前后均有清除Fenton反应由Fe2+-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硫酸酯化猪苓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并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制备猪苓多糖硫酸酯的方法准确可靠,为猪苓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8~ 1999年 ,我们用护肝宝脐肝两用袋 (简称护肝宝 )配合强力宁、茵栀黄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等择时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48例 ,并与强力宁、茵栀黄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等治疗 4 8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按照 1990年 (上海 )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 ,选择 96例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肝区疼痛或沉重不适、腹胀、纳呆等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检测HBsAg和HBeAg均阳性。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 8例 ,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14岁 ;慢性乙型迁延性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介绍了目前对猪苓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包括对猪苓多糖、甾体类成分及其他成分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影响猪苓药材质量的有关因素,如品种、产地、栽培、采收与加工,同时比较、分析了评价猪苓质量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猪苓药材的质量影响着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通过对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的整理,为保证猪苓药材质量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