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麻药缓释制剂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ROP-PLGA-MS)在小鼠坐骨神经阻滞的药效学及对局部组织、神经及全身主要脏器的组织毒性。方法昆明小鼠25只,双侧坐骨神经旁分别植入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和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空白微球(PLAC-MS)建立动物模型(每侧植药量为400mg/kg)。按微球植入后4,10,18,30,48h5个时间点随机分5组(n=5),进行局麻药效学测定。每组小鼠按设定时间点比较双侧肢体感觉运动的阻滞情况(以空白微球植入侧为对照)。感觉阻滞评估采用热踏板法以撤腿潜伏时间为小鼠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评估按小鼠后爪的屈伸能力进行4-pointscale评分。同时观察小鼠全身及植入部位情况,1周后观察小鼠植入侧坐骨神经、周围组织及全身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微球植入后4,10,18,30h小鼠ROP-PLGA-MS植入侧肢体感觉阻滞时间明显较PLAC-MC植入侧长(P=0.015,0.000,0.002,0.013)。运动阻滞结果表明各小鼠PLAC-MS植入侧肢体均未受阻滞,评分均为1分,ROP-PLGA-MS植入侧在药物植入后4~30h评分为1~3分,运动阻滞轻微(P<0.05)。48h后感觉运动阻滞恢复(P>0.05)。ROP-PLGA-MS植入部位神经及附近组织病理切片仅见轻微炎症反应,全身主要脏器无病理学改变。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乙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组织毒性小,在小鼠体内具有缓释、延长镇痛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  相似文献   

3.
王樱  王瑛  王俊华 《中外医疗》2014,(35):136-137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吗啡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3—10月收治的90例单侧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0.375%罗哌卡因组;Ⅱ组:0.375%罗哌卡因+吗啡1.5 mg组;Ⅲ组:0.375%罗哌卡因+吗啡3 mg组。结果Ⅱ、Ⅲ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且Ⅲ组长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阻滞后12 h、18 h、24 h的NRS评分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 1.5 mg和3mg吗啡均能延长罗哌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且3 mg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腰麻时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产妇76例采用双盲法分为罗哌卡因组34例和布比卡因组42例,罗哌卡因组局麻药配方选用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mL(15mg)+10%GS1mL混合液2.5mL,布比卡因组选用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5mL(12.5mg)+10%GS混合液2.5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胎儿胎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感觉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短于布比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布比卡因组短于罗哌卡因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罗哌卡因组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麻醉效果分级、胎儿胎心、新生儿Apga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感觉运动恢复时间短,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用0.125%罗哌卡因和0.43%碳酸利多卡因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麻醉优良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4.8±0.7)min ,完善时间(14.6±1.5)min ,镇痛时间(6.62±2.03) h。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8.3%。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相似文献   

6.
黄礼兵  汤洋  赵峰  邹蓉 《浙江医学》2021,43(7):783-78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肢骨折术后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至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B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术后6、12、24、36、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患者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运动和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B组术后24、3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运动和感觉阻滞时间延长,术后0~24h和24~48h镇痛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A组和B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塞米松静脉或神经周围给药均可以增强腘窝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所能耐受止血带的时间,探讨止血带反应与罗哌卡因浓度及神经阻滞效果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Ⅱ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75%和0.5%;容量均为50ml,其中腰丛阻滞点注药30ml,坐骨神经阻滞点注药20ml。结果止血带反应Ⅱ组较Ⅰ组发生例数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麻醉完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0.375%罗哌卡因可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但0.5%罗哌卡因麻醉下患者对止血带反应有更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 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C组)3组,每组20例,均以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定位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并放置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用于术后镇痛。术后第6、12、24和48小时观察患者VAS评分,记录是否有肢体麻木和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3组VAS评分在第6和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运动阻滞和肢体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辅助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时可以降低罗哌卡因浓度,0.125%(质量分数)为罗哌卡因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糖尿病足患者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单侧下肢足踝部清创术的糖尿病足患者5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与右美托咪定组(D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隐神经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隐神经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10 mL,坐骨神经阻滞时C组仅使用罗哌卡因20 mL,D组使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与1 μg/kg右美托咪定的混合液20 mL。采用序贯法设定罗哌卡因的浓度,初始浓度为0.5%,相邻浓度比值为1∶1.2,若注药后30 min内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完全,下一例则减少一级浓度,反之则增加一级浓度,有连续8个上下交叉停止试验。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组罗哌卡因相应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C组罗哌卡因EC50为0.26%(0.23%,0.29%),D组为0.22%(0.18%,0.25%),D组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有7例(23%)患者出现心动过缓,高于C组的1例(4%)(P<0.05),予静注阿托品0.5 mg后均恢复正常心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低血压、低氧血症、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论1 μg/kg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可降低罗哌卡因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的EC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局部麻醉药体内生物半衰期短,且局部组织的高浓度极易造成药物经血管吸收入血产生中枢神经和心血管毒性反应。文中旨在制备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优化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罗哌卡因(RVC)的PLGA纳米粒,以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RVC-PLGA-NPS),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331.21±2.11)n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3.81±1.35)%、(74.82±2.53)%。体外释药研究表示,96 h累积释药率达73%,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适用于RVC-PLGA-NPS的制备,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全膝关节置换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C组)镇痛药液配方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C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1 μg·kg-1·h-1。记录术前、术后镇痛治疗期间3、6、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痛、运动痛和镇静的评分,术前、术后24、48 h各时间点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以及心动过缓,低血压,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在术后6、12、24、48 h静息痛和运动痛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5~P < 0.01)。D组病人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P < 01)。D组病人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增加镇静效果,同时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但在应用时需提防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预治疗对鼠重复鞘内注入罗哌卡因毒性的影响。方法:144只SD雄性大鼠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36只。分别给予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5%罗哌卡因,1%罗哌卡因以及1%罗哌卡因+NT-3各12 h,每次间隔1.5 h。观察1,3,5,7,14,28 d时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机械痛阈(PWMT)和热痛阈(PWTL),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的改变。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0.5%罗哌卡因组比较,1%罗哌卡因组1,3,5 d PWMT和PWTL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1,3,5,7,14 d显著增高(P<0.05);与1%罗哌卡因+NT-3组比较,1%罗哌卡因组1,3,5 d PWMT和PWTL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损伤评分5,7,14 d显著增高(P<0.05)。结论:NT-3预治疗对鼠重复鞘内注入1%罗哌卡因脊髓神经毒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辅助罗哌卡因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行硬膜外麻醉的84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给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4h、8h、12h、24h、48h疼痛VAS评分和镇静SS评分,及其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的SBP、DBP、HR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疼痛VAS评分和镇静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晖  张昕  秦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967-970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4组,0.5%左旋布比卡因组(L1组,n=20),0.375%左旋布比卡因组(L2组,n=20),0.5%罗哌卡因组(R1组,n=20)和0.375%罗哌卡因组(R2组,n=20)。施行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手术30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麻醉满意度。结果:L1及L2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1及R2组(P<0.05)。L1组感觉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L2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与R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长于R2组(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适合于麻醉要求,推荐药物浓度为0.3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背景量的连续胫神经阻滞用于跟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跟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持续输注0.2%(质量分数)罗哌卡因,A组背景量为5 mL/h,B组背景量为3.2 mL/h。置管后第12、24、48小时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情况与运动阻滞情况,并记录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VAS评分在第12、24和48小时3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8 h内胫神经感觉阻滞和胫神经运动阻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8 h内腓总神经感觉阻滞和腓总神经运动阻滞情况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8 h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3.2 mL/h背景量的0.2%(质量分数)罗哌卡因连续胫神经阻滞可为跟骨手术提供良好镇痛,同时可降低腓总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杨程  闫诺  杨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48-550,553
目的:观察0.125%左旋布比卡因(LBUP)、0.125%盐酸罗哌卡因(ROP)、1.8%氯普鲁卡因(CH)用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75例下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LBUP组(L组)、ROP组(R组)、CH组3组,每组25例,L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R组0.125%罗哌卡因、CH组1.8%氯普鲁卡因,各组均加入40μg舒芬太尼,采用PCEA,设置为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2mL/次),时间10min,镇痛时间48h。观察并比较3组PCEA期间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BCS)舒适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rince-Henry评分、Bromage评分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硬膜外用药剂量、术中辅助用药剂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AS、BCS、Ramsay、Prince-Henr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4、8hBromage评分达到0级者分别为32%、44%,明显低于R(60%、60%)、CH组(52%、52%)(P<0.05~0.01),术后12h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镇痛效果相似,但盐酸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快,更利于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坐骨神经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20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老年组(n=12)和青年组(n=8)。使用0.185%盐酸罗哌卡因行坐骨神经阻滞,在给药后5、10、15、25、50、90、180、360、720min采静脉血2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罗哌卡因的浓度。结果老年组患者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青年组(P〈0.01),无明显运动阻滞。老年组峰浓度明显低于青年组(P〈0.01,1.53±0.73mg/Lvs2.75±0.97mg/L)。老年组吸收半衰期(11.25±3.58min vs 6.23±3.91min)和清除半衰期(10.01±3.99min vs 4.50±1.12min)均明显长于青年组(P〈0.01)。结论0.185%盐酸罗哌卡因可安全用于坐骨神经痛的老年患者,但罗哌卡因等浓度和剂量下,老年患者对该药的吸收、分布和清除均相对缓慢,药物在体内蓄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合适浓度配方。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0.25%、0.33%和0.40%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及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运动阻滞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有5例术中有疼痛不适,需要用镇痛药镇痛;B组发生2例霍纳综合征;C组发生3例霍纳综合征和2例呼吸困难,经面罩吸氧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3种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手术的要求,但0.33%甲磺酸罗哌卡因更适合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