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102例严重肝病患者(重型肝炎68例、失代偿肝硬化18例.原发性肝癌16例)和56例一般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氨含量.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氨正常,而严重肝病息者的血氨则显著增高.随着病情进展,严重肝病患者血氨浓度的增高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测定血氨对重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血氨和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口服培菲康后血浆氨含量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CCl4 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 ;鲎试剂法检测血浆内毒素 ;谷氨酸脱氢酶速率法检测血氨。结果 治疗组内毒素及血氨水平均明显低于肝硬化模型组 (P <0 .0 5 ) ,其中预防治疗组血氨低于晚期治疗组 (P <0 .0 1)。结论 益生菌制剂能够降低血浆内毒素及血氨 ,对肝硬化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生菌制剂美常安对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水平、内毒素以及数字连接试验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美常安口服,疗程4周.采用血氨测定仪、鲎试剂法及数字连接试验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氨、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数字连接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分别为(2.16±1.81)、(1.37±1.20)ng/L(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32±0.17)、(0.14±0.03)EU/ml(P<0.01);数字连接试验所需时间分别为(98±31)、(56±32)s(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制剂(美常安)可有效防治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及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每天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培菲康能调节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氨和血浆内毒素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及血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80例单纯乙肝患者(乙肝组)及体检中心8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氨、肝功能(ALT、AST)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1和IL-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和血清色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严重肝病患者 56例 (重型肝炎 32例、失代偿肝硬化 17例、原发性肝癌 7例 )和一般慢性肝炎患者 4 9例的血氨及血清色氨酸含量。结果 慢性肝炎患者血氨及血清游离色氨酸正常 ,而严重肝病患者则显著增高。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血清游离色氨酸均显著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 ,严重肝病患者血氨在中、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 ,晚期又显著高于中期 ;血清游离色氨酸晚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和中期 ,但中期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氨增高和色氨酸代谢紊乱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测定血氨对重型肝炎患者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氨是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出现血氨增高的情况,它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副作用,血氨过高可能预示人体患肝性脑炎,肝硬化后期的肝昏迷、肝衰竭,急性、亚急性肝坏死以及Reye综合征。饮食中蛋白摄入过多也可造成血氨过高。目前测定血氨方法有微量扩散法、离子交换法、氨电极法、酶动力学法及干化学法(常用)等[1]。有文献[2]报道干化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单波长反射测试法检测肝病患者的血氨浓度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日本PocketChemTMBA(PA-4130)血氨检测仪测定236例患者的血氨浓度。结果236例肝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升高者153例,占64.83%。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增高例数占63.16%,血氨平均值为51.16μmol/L;肝硬化增高例数占74.03%,平均值79.05μmol/L;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增高例数占73.33%,平均值为84.80μmol/L;重症肝炎增高例数80.00%,血氨平均值为94.60μmol/L;肝癌增高例数占37.84%,血氨平均值51.64μmol/L;肝性脑病增高例数占83.33%,血氨平均值为97.66μmol/L;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值超过正常范围占52.78%,平均值为56.80μmol/L。结论血氨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判断和估测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性脑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也可导致血氨升高,出现氨中毒现象。单波长反射测试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非肝病性血氨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氨血症和血氨过多症是指人体内血氨水平异常升高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改变而引起的脑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为发病高峰期,少数在学龄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发病.成人高氨血症多见于病理性血氨增高,如:重症肝病、肝性脑病、肝癌晚期、肝硬化晚期、Reye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并低血糖症等,非肝病性血氨异常实属罕见,现报道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由于长时间肝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障碍,消化功能减弱,肠道产氨增加,肠道吸收的氨未经肝脏解毒游离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血氨可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引起严重的思维障碍,多数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均有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如不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常会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龙骏  李佳  周安蝉  胡平  王攀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4):355-355,357
目的观察并比较慢性肝病的胃粘膜病变情况.方法 56例慢性肝病患者分3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活动期)、慢性重型肝炎(乙型)分别行胃镜检查.结果 3组胃粘膜病变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粘膜病变在慢性肝病中普遍存在,两者之间存在平行关系;发病机理与门脉高压、粘膜缺血、内毒素血症、肿瘤坏死因子、高胃泌素血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氨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氨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24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急性肝炎25例、慢性轻度40例、慢性中度40例、慢性重度42例、重型肝炎62例、肝炎肝硬化31例)的血氨含量.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重肝并肝昏迷患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无肝昏迷的重肝患者血氨含量;肝硬化患者中,门脉内径≥14mm者血氨含量明显高于门脉内径<14mm者;口服乳果糖治疗2周后能显著降低重肝患者血氨水平.结论血氨增高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氨监测对重肝及肝硬化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治后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用13C-呼气实验方法,选择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中3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检测根治幽门螺杆菌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27例胃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血氨明显升高(P<0.01),根治后血氨降低(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升高,根治后能降低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15.
贵刊18卷第3期202页报道《酒精性肝硬化合并白细胞增多一例》,除文中提到的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外,本人以为还应考虑到该患者可能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严重肝病患者微生态平衡失调,肠道内菌群移位,肝功能衰竭不能清除来自肠道的内毒素而进入血液,还可以经过侧枝循环和淋巴管-胸导管进入体循环。有报道,肝硬化病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率15.1%~92%(包括酒精性肝硬化),肝病越严重,内毒素血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病情严重者可无明显发热表现,但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不但不降,反而上升(杀…  相似文献   

16.
作者等对36例肝病患者的腹水和血中氨的测定,其中矸硬化18例,肝细胞癌18例。结果:18例肝硬化,全部腹水中的氨大于血中的氨。旰细胞癌18例中,有门脉肿瘤栓塞的9例,血中氨大于腹水中氨;而门脉没有肿瘤栓塞的9例,8例(86%)腹水中氨大于血中氨,其中1例,虽然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内毒素、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0例肝硬化并发轻微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5例,2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煎剂(大黄、乌梅)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在内毒素、血氨及NCT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肝性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于2000年7月至2002年12月对6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sIL-2R及血浆内毒素进行检测,探讨血中细胞因子及内毒素与肝脏功能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氨血症和血氨过多症是指人体内血氨水平异常升高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改变而引起的脑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为发病高峰期,少数在学龄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发病。成人高氨血症多见于病理性血氨增高,如:重症肝病、肝性脑病、肝癌晚期、肝硬化晚期、Reye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并低血糖症等,非肝病性血氨异常实属罕见,现报道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根除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肝硬化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对比,HP阳性组明显比HP阴性组增高,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氨浓度与HP阴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治疗后仍呈阳性,血氨浓度明显高于转阴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患者与HP阴性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常规降氨治疗下,还要给予根除HP降氨治疗,以此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