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导人源肝癌(HCC)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15.6、31.2、62.5、125、250 ng/ml的IGFBP2与50 ng/ml的IGF-1联合刺激HepG2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活化和表达.结果 与IGF-1单独刺激相比,IGFBP2与IGF-1联合作用可增强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IGFBP2与IGF-1联合刺激增加HepG2细胞株中IGF1R、Akt和ERK磷酸化水平,而对总表达无明显改变,同时上调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的表达.结论 IGFBP2通过活化Akt及ERK信号通路增强IGF-1诱导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Ras-Raf-ERK1/2途径介导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bFGF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浓度bFGF处理细胞后ERK1/2蛋白的表达;应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bFGF和bFGF+PD98059处理MCF-7细胞后,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bFGF不同浓度(0、12.5、25及50 ng/mL)处理MCF-7乳腺癌细胞系后,ERK蛋白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与bFGF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以最佳工作浓度25 ng/mLbFGF处理MCF-7乳腺癌细胞系不同时间后,其表达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bFGF+PD98059组.加入bFGF抑制剂PD98059后,bFGF诱导MCF-7细胞系p-ERK1/2活性的作用受到抑制,ERK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bFGF通过Ras-Raf-ERK1/2途径的介导,促进了MCF-7细胞的增殖,进而抵抗无血清诱导的凋亡.抑制剂PD98059可阻断此诱导作用,使ERK表达明显下调.ER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ERK1/2和bFGF的表达可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分析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8(ORP8)蛋白对人结直肠癌DLD-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在结直肠癌DLD-1细胞中转染ORP8表达质粒或特异性沉默siRNA上调和下调ORP8的表达,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或过表达ORP8对DLD-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 ORP8对DLD-1细胞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RK1/2)的总蛋白及其磷酸化(p-ERK1/2)水平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标志物蛋白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 干扰DLD-1细胞ORP8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升高(P<0.01),EMT相关分子标志物中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间质标志物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也升高;相反,过表达ORP8,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P<0.01,P<0.01,P<0.05),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间质标志物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ERK1/2水平也降低.结论 ORP8蛋白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阻断EMT和抑制ERK1/2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植物血凝素(PH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SP2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PHA刺激人外周血淋巴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RK1/2的磷酸化水平及USP22蛋白表达;ERK1/2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细胞,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PHA诱导的USP22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受PHA刺激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SP2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p-ERK1/2抑制剂阻断ERK磷酸化水平,进而下调USP2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论ERK1/2信号通路参与PHA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SP22基因的转录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抑制吉非替尼(Gef)耐药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驯化PC9细胞,获得PC9/GR耐药细胞,比较PC9与PC9/GR细胞增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表达情况;经Sch B处理后,观察PC9/GR细胞增殖、凋亡及IGFBP2和磷酸化p-AKT、p-mTORC1表达情况,并利用IGFBP2过表达腺病毒转染技术验证IGFBP2在Sch B抑制PC9/GR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结果:PC9/GR细胞内IGFBP2表达高于PC9细胞(P<0.05),Sch B处理后,PC9/GR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凋亡增加,IGFBP2表达和AKT、mTORC1磷酸化下降(P<0.05)。IGFBP2-OE转染后PC9/GR细胞内p-AKT、p-mTORC1明显增加(P<0.05),Sch B对PC9/GR增殖抑制作用下降(P<0.05)。结论:Sch B下调IGFBP2表达,抑制PC9/GR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an结合蛋白M(RanBPM)对肾小管钠-氯共同转运子(NCC)蛋白表达及相关ERK1/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共沉淀检测RanBPM蛋白与WNK4蛋白是否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观察转染RanBPM质粒对EGF诱导细胞ERK1/2磷酸化的影响,通过转染质粒过表达RanBPM蛋白或siRNA抑制RanBPM基因,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源性NCC蛋白含量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WNK4和RanBPM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RanBPM可以抑制EGF诱导的ERK1/2磷酸化。RanBPM过表达可使细胞ERK1/2磷酸化减少(1.000±0.074 vs. 0.275±0.041,P<0.01),而NCC蛋白表达增加(1.000±0.115 vs. 1.470±0.105,P<0.01)。siRNA沉默RanBPM基因后,ERK1/2磷酸化增加(1.000±0.194 vs. 2.301±0.220,P<0.01),NCC蛋白表达下降(1.000±0.223 vs. 0.556±0.132,P<0.01)。转染RanBPM可阻止WNK4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和对NCC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RanBPM通过与WNK4相互作用,影响ERK1/2信号通路对NCC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和亲本细胞HepG-2中ERK1,ERK2、ERK5和Bim 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细胞
多药耐药的影响。方法小剂量缓慢诱导法诱导建立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CCK-8法测定HepG-2/ADM对多种化
疗药物的交叉耐药性;Western-blotting 检测MRP-1,P-gp,ERK1,ERK2,ERK5 和Bim 蛋白水平的表达;荧光定量PCR 检测
Bim mRNA的表达。结果化疗药物能够体外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HepG-2/ADM 对ADM、5-FU和CDDP 的耐药指数分
别为6.8,4.1和4.5,且高表达MRP-1和P-gp蛋白;与亲本细胞HepG-2相比,HepG-2/ADM 中ERK1,ERK2和ERK5的表达均升
高,ERK1蛋白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变化,ERK2磷酸化水平下降,且p-ERK1/2与ERK1/2的比值下降;Bim的mRNA和蛋白表达
均下降。结论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s和Bcl-2家族的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与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信号转导通路在胰岛素促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0?25?50?100?200 nmol/L)胰岛素促MCF-7细胞的增殖效应,及用JNK?ERK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PD98059)阻断MAPKs信号通路对胰岛素促MCF-7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干预对磷酸化JNK?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JNK?ERK1/2?JAK2特异性抑制剂对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各浓度胰岛素均能不同程度促进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25 nmol/L胰岛素的促增殖效应最强(P < 0.01);分别用SP600125?PD98059?AG490阻断JNK?ERK1/2?JAK/STAT信号通路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胰岛素促MCF-7细胞的增殖效应;胰岛素可诱导MAPKs信号通路中靶蛋白的磷酸化激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0 nmol/L胰岛素作用于MCF-7细胞5 min后即可磷酸化激活JNK途径,且该活化状态可持续1hr,而ERK1/2蛋白在胰岛素作用30 min后才被磷酸化激活;10 μmol/L PD98059(ERK通路抑制剂)可显著抑制200 nmol/L 胰岛素作用30 min对ERK1/2的磷酸化激活,而20 μmol/L SP600125(JNK通路抑制剂)以及20 μmol/L AG490(JAK/STAT通路抑制剂)对ERK1/2磷酸化激活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结论:胰岛素可促进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该增殖效应可能与其激活MAPKs信号通路及下游其他信号转导有关,上述通路的激活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属镉对甲状腺未分化癌FR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FRO、MCF-7和MAD-MB-231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1)表达水平.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 mmol/L)镉(CdC12)处理FRO、MCF-7及MAD-MB-231细胞48 h后,MTF法检测细胞增殖率.0.5 mmol/L镉分别处理FRO细胞0、5、10、15、30 min,Western blot法检测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GPER1抑制剂G15处理FRO细胞后,设计合成针对GPER1的小干扰RNA(GPER-siRNA)并转染FRO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再次检测ERK1/2和Akt磷酸化水平.分别用GPER1抑制剂G15、ERK1/2抑制剂(PD98059)和PI3 K-Akt抑制剂(LY294002)、GPER-siRNA处理FRO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 GPER1在MAD-MB-231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F-7、FRO细胞.不同浓度CdC12处理FRO、MCF-7及MAD-MB-231细胞48 h后,低浓度CdCl2促进FRO、MCF-7细胞增殖,对MAD-MB-231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高浓度CdC12对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0.5 mmol/L CdC12处理FRO细胞不同时间后,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在15 min达最大值.GPER1抑制剂G15处理FRO细胞,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GPER1的小干扰RNA干扰后,ERK1/2与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G15、PD、LY和GPER-siRNA处理FRO细胞,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下降.结论 金属镉通过GPER1-ERK/Akt信号通路促进FRO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以Hep G2、Hep G2/EGFP及Hep G2/EGFP-HBx细胞作为实验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DNMT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不同剂量的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Hep G2/EGFP-HBx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ERK1/2、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ep G2/EGFP-HBx细胞的DNMT1 m RNA相对表达量平均值为9.464±0.22,明显高于Hep G2细胞(1.00±0.0)(t=60.64,P=0.0002)及Hep G2/EGFP细胞(0.9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11)。与Hep G2、Hep G2/EGFP细胞相比,Hep G2/EGFP-HBx细胞磷酸化ERK1/2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升高;而ME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处理细胞后,磷酸化ERK1/2磷酸化水平及DNM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HBx可通过活化ERK1/2信号通路上调DNMT1的表达,这可能是HBx调控细胞基因甲基化及参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RNA-340(miR-340)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后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qPCR检测组织标本中miR-340的表达,并分析miR-340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分别培养肝癌细胞株Hep3B、Bel-7402、HepG2和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株HL-7702,48 h后使用qPCR检测5种细胞中miR-340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增加或抑制SMMC-7721细胞中miR-340的表达,然后分别于细胞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340的靶基因,并使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验证miR-340对靶基因的作用.结果 癌组织中miR-340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并且miR-340的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HBV DNA载量、肿瘤大小以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1).正常肝细胞HL-7702内miR-340的表达高于4种肝癌细胞Hep3B、Bel-7402、HepG2和SMMC-7721(P<0.05,P<0.01).增加miR-340表达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P<0.05,P<0.01),而抑制miR-340的表达则促进SMMC-7721细胞的增殖(P<0.05,P<0.01);增加miR-340的表达可促进SMMC-7721细胞的凋亡(P<0.01),而抑制miR-340则减少凋亡(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基因是miR-340下游的一个靶基因.q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增加SMMC-7721细胞中miR-340的表达可抑制SK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miR-340表达则增加SKP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miR-340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感染有关,其异常表达有助于评价病情以及预后.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中,miR-340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这一作用结果可能是通过miR-340对SKP2的抑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微RNA-544(microRNA-544,miR-54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及成球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PCR法检测二乙基亚硝胺(DEN)造模的大鼠肝组织和人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成球培养后肝癌干细胞球中miR-544的表达;肝癌细胞株Hep3B转染miR-544mimic或miR-544 inhibitor后,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碘化丙啶(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肝癌细胞转染miR-544mimic后成球培养观察细胞形成肿瘤干细胞球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544在DEN造模大鼠肝组织及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较未造模大鼠肝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下调.过表达miR-544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P<0.01)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P<0.05),并促进细胞凋亡(48 h和72 h,P<0.01);而在肝癌细胞中抑制miR-544的作用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P<0.01)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在富集肝癌干细胞的成球培养中,miR-544的表达下调(P<0.05);而过表达miR-544可抑制肝癌细胞形成干细胞球(P<0.05).结论 MiR-544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提示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状RNA circSP3(hsa-circ-000264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H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ircSP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培养人HCC细胞系Hep-3B、Huh7、SMMC-7721、Bel-740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circSP3的表达。使用circSP3过表达及干扰质粒分别转染Hep-3B和Huh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且circSP3的表达与HCC肿瘤最大径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circSP3在4种HCC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细胞系(P均<0.01)。circSP3过表达可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而干扰circSP3表达则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波形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5),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5)。E-钙黏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1),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1)。结论 circSP3的异常表达与HCC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价病情及预后。circSP3能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促进EMT进程进而促进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iRNA沉默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表达对Hela宫颈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siRNA MACC1及siRNA NC转入Hela细胞中,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表达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iRNA NC组比较,siRNA MACC1组中MACC1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P0.01),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下降(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cyclin D1、cyclin E、MMP2、MMP9及p-ERK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siRNA MACC1能显著的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与侵袭,可能与下调ERK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人乳腺癌细胞系-7(MCF-7)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pIRES2-ZsGreen1-IGFBP7质粒或pIRES2-ZsGreen1空白质粒转染进MCF-7乳腺癌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鉴定细胞转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转染48 h后IGFBP7蛋白进行定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转染24、48和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olt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细胞(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的检测结果提示经过IGFBP7转染的细胞IGFBP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发现,与空白处理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比较,IGFBP7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Western bolt检测结果发现,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且其下游的mTOR表达明显下降(P <0.05)。结论  IGFBP7过表达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效果,可能是通过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达到对MCF-7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D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组织中MDK的表达。利用沉默核糖核酸(siRNA)沉默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内MDK表达,分别采用CCK-8、流式细胞仪及插入式细胞培养皿、穿透小室(Transwell)检测沉默MDK后HepG2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肝癌组织中MD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提高(χ2=19.643,P =0.000);在HepG2细胞中,沉默MDK的表达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F =22.204,P =0.037)和侵袭(t =5.611,P =0.008)能力,并提高HepG2细胞的凋亡比例(t =5.702,P =0.006)。结论  MDK在肝癌中表达升高,沉默肝癌HepG2细胞内MDK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let-7d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let-7d及其靶基因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5年于我科行手术切除的25例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 cm),并用qPCR检测let-7d的表达情况。构建稳定过表达let-7d的U2OS细胞,用qPCR验证let-7d过表达情况,以转染pCDH空病毒载体的U2OS细胞作为对照组细胞,并分别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let-7d对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微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和双荧光素酶实验明确let-7d的下游靶基因,检测过表达let-7d的U2OS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小干扰RNA技术研究抑制靶基因表达对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let-7d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人成骨细胞hFOB1.19相比,U2OS细胞中let-7d表达水平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et-7d能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均<0.05)。微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和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Rhotekin(RTKN)基因是let-7d的直接靶基因,且过表达let-7d导致U2OS细胞中RTK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干扰RTKN表达能抑制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均<0.05)。结论 Let-7d通过靶向调控RTKN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作为骨肉瘤治疗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李璐  陈静静 《安徽医学》2021,42(12):1341-134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CXCR1、CXCR2和CXCL8的表达及CXCR1/2受体阻断剂G31 P对Hep-G2细胞体外增殖、黏附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和肿瘤科接受部分肝切除手术的50例肝癌患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XCR1、CXCR2、CXCL8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CXCR1、CXCR2及CXCL8在肝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XCR1、CXCR2及CXCL8表达与pAKT、pERK、CyclinD1、Bcl-2、VEGF、MMP-9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用0、10、50 ng/mL的G31P处理肝癌细胞Hep-G2,每个浓度5个孔,用CCK-8法、ECM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其对Hep-G2增殖、黏附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肿瘤组织中CXCR1、CXCR2和CXCL8的阳性率高于相应正常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肝癌TNM分期的患者,CXCR1、CXCR2及CXCL8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XCR1与pAKT、pERK、CyclinD1、Bcl-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5.824、6.752、6.445、10.503、11.480,P均<0.05),CXCR2与pAKT、pERK、CyclinD1、Bcl-2、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5.219、8.140、5.992、8.672、11.757,P均<0.05),CXCL8与pAKT、pERK、CyclinD1、Bcl-2、MMP-9的表达正相关(r=7.219、6.349、7.018、8.000、8.671,P均<0.05),CXCR1,CXCR2与CXCL8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095、0.157、0.104,P均>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0 ng/mL组相比,50 ng/mL G31P作用24小时后肝癌细胞Hep-G2数量减少(P<0.05);与0 ng/mL G31P组相比,10 ng/mL G31P组和50 ng/mL G31P组细胞黏附率降低(P<0.05);与0 ng/mL G31P组以及10 ng/mL G31P组相比,50 ng/mL G31P组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CXCR1/2和CXCL8的表达明显增加,体外实验表明CXCR1/2受体阻断剂G31 P可以明显抑制Hep-G2的增殖、黏附以及侵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行为、中枢神经递质及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低剂量组、四逆散中剂量组、四逆散高剂量组,每组20只。给药结束后,进行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放免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神经肽Y(NPY)、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皮质中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和旷场运动评分显著降低(P均<0.001),海马组织中DA、NE、5-HT含量显著下调(P<0.001),血清中NPY、SS显著下调(P<0.001),SP显著上调(P<0.001),皮质中ERK1/2、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及BDN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散给药组大鼠糖水偏爱度和旷场运动评分显著上调(P<0.001),海马组织中DA、NE、5-HT含量显著上调(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以及P6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正常肝组织、6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N-cadherin、E-cadherin以及P6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CC组织中三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N-cadher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的P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组织与HCC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的高表达与HCC患者的高病理学分级、门静脉受侵犯、高临床分期等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高病理学分级、门静脉受侵犯、高临床分期等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高病理学分级、肿瘤直径、高临床分期等结局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63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7,P<0.01),而与N-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2,P<0.01)。结论 HCC组织中N-cadherin的高表达和P63蛋白、E-cadherin的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