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动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梅  王卉  杨智琼 《医学争鸣》2009,(15):1432-1434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运动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的转运速度,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质量,改善内脏脂肪堆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干预MS的发生与发展,减轻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MS的临床表现,起到预防和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瑛  李蔚  祖莹  王巍 《中国医疗前沿》2007,(21):1636-1639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10%果糖水喂养Wistar大鼠6周后,检测血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教.然后腹腔注射葛根素高剂量(100 mg·kg-1)和低剂量(50 mg·kg-1),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血压、口服葡萄糖耐量、葡萄糖输注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葛根素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降低,葡萄糖输注率增加(P<0.01);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结论 葛根素对果糖诱导的代谢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案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控制热量摄入的条件下,将代谢综合征人群分为低强度连续运动组(LCE);低强度间歇运动组(LIE);中强度连续运动组(MCE);中强度间歇运动组(MIE).各组进行5次/周,60min/次,一共运动锻炼12周;测量受试者干预前后的BMI、静息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葡萄糖(FPG)指标,比较各组人群的指标变化.结果运动干预12周后,各组人群的BMI、静息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葡萄糖(FPG)指标均显著改善(P〈O.05);中等强度的运动效果显著优于低强度运动(P〈O.05)其中,中等强度间歇运动组(MIE)的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组(P〈O.05).结论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一种非药物控制肥胖、防治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措施,结果提示,中等强度的间歇有氧运动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最佳运动方案.  相似文献   

4.
前期研究发现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以上调体内FSTL-1的水平,而FSTL-1作为一种分泌型细胞外糖蛋白,与细胞增殖、凋亡、代谢、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相关。FSTL-1可以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葡萄糖摄取与转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β肾上腺素能受体等途径影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故本文综述了运动通过影响体内FSTL-1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固醇降低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HDL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介导了由外周细胞到肝脏的逆向胆固醇转运,抑制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单核细胞向内皮的粘附、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及血小板的活化,刺激了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HDL代谢的修饰和逆向胆固醇转运的改善是开发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有吸引力的靶点。本文叙述了贝特类、他汀类、烟酸和性激素等药物的临床效应,以及在调节HDL代谢中颇有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纳入作冠脉造影的患者6 76例,所有患者均查体重指数、腹围、非同日血压、血脂脂蛋白谱,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用造影图象处理系统测量,根据病变损害的程度评分。分析冠心病代谢综合征与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 4 .79%(1 1 8/4 76 ) ,与对照组相比较,TG、HDL的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合并代谢综合征组高血糖、高血压、肥胖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的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3支血管病变或多支多节段血管病变,分别为4 1 .5 3%、30 .5 1 %,明显较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情况严重。偏相关分析排除其他易患因素,如年龄、吸烟量的影响后,仍示代谢综合征的严重情况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无论是病情的严重程度,还是需要血运重建的患者数都显著高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全面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各个成分,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12月门诊及住院MS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EECP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血压高于150/90 mmHg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EECP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反搏1次/d,1 h/次,5 d/周,持续7周的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及血管弹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脉血管功能及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但EECP组改善明显,EECP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ISI明显升高,血管功能明显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改善,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结论 EECP能降低血压,提高血流剪切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可做为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进而减少病人每日繁琐服药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抗血栓形成剂,临床常用于防治肾病综合征的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但用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改善血酯代谢报告甚少,我们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改善血酯代谢、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从而降低尿蛋白排泄,降低血粘度,降低血清胆固醇,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聚集心血管疾病多种危险因素,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基础,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等,可全面有效的治疗代谢综合征,并将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1].系统化、正规化的治疗和生活保健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石文富  郭丽  沈辉  雷翔  宋英  王大敏 《西部医学》2012,24(6):1121-1124
目的了解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干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设立对照组,测定血压、空腹血脂、血糖,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结果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躯体化因子、强迫症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及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收缩压与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迷惑混乱、紧张焦虑、疲乏迟钝呈负相关,与精力活力呈正相关;舒张压与焦虑、迷惑混乱呈负相关,与精力活力呈正相关。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LES评分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浆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血浆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与SSRS评分呈正比,而血糖、血浆总胆固醇与SSRS评分呈负相关。影响老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学历、家庭有关问题、口味、饮酒、家族史高血脂和家族史肥胖。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精神心理压力越大,其代谢综合征病情越重,说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老年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整体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完成重庆地区3 717例自然人群问卷调查及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及糖负荷2h后血糖,测量空腹状态血压、腰围、体重、身高.结果 (1)887例正常人中,吸烟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体重、腰围、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吸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吸烟组.(2)3 379例资料完整自然人群按年龄分层后,40岁以下人群吸烟组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减损(IFG)、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40~60岁年龄层吸烟组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高TG、低HDL-C的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60岁以上年龄层吸烟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非吸烟组.结论吸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1136例于2009年3月至5月体检的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等指标进行分析.随着年龄增加,总体脂参数、局部体脂参数及血压、血糖水平和血清尿酸均有增加,血脂紊乱加重(P<0.01);代谢综合征高发,总体为15.1%(171/1136),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其中以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组合比例最高,占40.9%(70/171);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1136例于2009年3月至5月体检的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等指标进行分析.随着年龄增加,总体脂参数、局部体脂参数及血压、血糖水平和血清尿酸均有增加,血脂紊乱加重(P<0.01);代谢综合征高发,总体为15.1%(171/1136),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其中以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组合比例最高,占40.9%(70/171);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高校健康体检人群中205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高尿酸组,同期体检人群411例血尿酸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检测其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高尿酸组体质指数(BMI)、SBP、DBP、FBG、TC、TG、LDL-C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危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253、2.760、1.939、2.872倍(P〈0.05),高尿酸组并发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是对照组的3.501倍(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应加强健康教育,必要时联合药物治疗,在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同时积极控制血尿酸,提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1136例于2009年3月至5月体检的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代谢综合征等指标进行分析.随着年龄增加,总体脂参数、局部体脂参数及血压、血糖水平和血清尿酸均有增加,血脂紊乱加重(P〈0.01);代谢综合征高发,总体为15.1%(171/1136),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其中以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组合比例最高,占40.9%(70/171);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MS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单纯MS组(17例)、MS合并CHD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19例)OX—LDL水平和空腹血浆真胰岛素水平,并收集MS的其他有关数据: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和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①OX—LDL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6±5)ug/L,MS组为(25±12)ug/L,MS合并CHD组为(41±36)u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8,P〈0.05);②OX—LDL水平与ISI呈负相关(r=-0.472,P〈0.05),与体质量指数、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无明显相关性;③以OX—LDL水平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胰岛素敏感指数(r2=0.224)与OX—LDL具有相关性,体质量指数、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患者的OX—LDL水平增加,合并CHD的MS患者更为明显,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可能在MS发展为CHD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DS)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探讨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发生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32例PCOS患者进行检测血脂、75 g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及胰岛素释放实验;应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应用酶氧化方法检测空腹及餐后1 h和2 h血糖含量;应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空腹及餐后1 h和2 h胰岛素含量。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患者中MS的发生率为31.9%(74/232)、高血糖发生率为30.6%(71/232)、高血压发生率为5.6%(13/232)、肥胖的发生率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为48.3%(112/232)。肥胖PCOS患者中MS的发生率及所有代谢异常参数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具有MS的PCOS患者中所有代谢异常参数均高于不具有MS的患者。结论:本研究结果可能提示,根据CDS诊断标准,PCOS患者中MS的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与亚洲一些国家基本相似;随着年龄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增加,M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探索两者间潜在的关联。方法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征募70例男性COPD患者及68例男性吸烟非COPD患者分别作为COPD组和对照组。每例患者进行腰围、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压及肺功能测定,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的定义诊断代谢综合征。结果COPD组有30名(42.9%)患代谢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22.1%)(P<0.05)。代谢综合征的5个组分中只有腹型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在COPD组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COPD组的低HDL-C和高TG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较轻中度患者升高。结论本老年病科的呼吸门诊中,代谢综合征在男性COPD患者中相当普遍,可能是COPD患者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原因,在此人群中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我国北方地区的中年肥胖人群,研究超重肥胖人群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的关系及维生素D干预治疗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查体人员中入选肥胖者201例,按照是否合并代谢综合症分为单纯性肥胖组和肥胖并代谢综合症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VitD水平及各代谢指标与血清25-OH-VitD的相关关系。肥胖并代谢综合症组中有88例合并维生素D缺乏,随机分为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2周的生活方式干预减轻体质量,干预治疗组同时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观察干预前后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和肥胖并代谢综合症组血清25-OH-Vit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甘油三酯与血清25-OH-VitD水平显著相关(P<0.05)。肥胖患者体质量减轻过程中,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对改善血甘油三酯水平有独立的贡献(P<0.05)。结论我国超重肥胖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BMI和血甘油三酯相关,且在减轻体质量过程中,维生素D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肥胖症患者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