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分别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及传统机械通气模式,观察其预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的研究,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MA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需要机械通气的50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每组25例.保护通气组采用小潮气量〈5~8ml/kg或PIP〈25 cmH2O,相对高PEEP通气参数;传统通气组采用传统通气参数,两组除机械通气外均给予综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上机、氧疗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保护通气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MAP)分别为(22.1±2.1)cmH2O、(9.6±2.8)cmH2O,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27.2±3.5)cmH2O、(13.3±3.2)cmH2O(p〈0.01);呼气末正压(PEEP)为(4.7±0.5)cmH2O,明显高于传统通气组(3.2±0.8)cmH2O(P〈0.01);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时间(Ti)和通气频率(VR)差异无显著性.保护通气组PaCO2为(52.6±6.4)mmHg,高于传统通气组(41.3±9.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PaO2分别为(60.5±18.5)mmHg、(68.2±17.8)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护通气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24%),两组比较,P〈0.05;保护通气组病死率(16%)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48%),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儿上机、氧疗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MAS优于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用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在呼吸机治疗时采用俯卧位通气,q4h一次,每次治疗1 h;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的仰卧位通气,治疗后1、2、3、4 h,两组患儿各做血气分析,观察相同时间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俯卧位呼吸可明显提高通气效果,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护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麻疹并发肺炎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肺保护效果。方法选取PICU隔离病房近几年收治的小儿重症麻疹并发肺炎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46例患儿,采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后血气分析变化、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结果本组病例治愈37例,治愈率82.6%,放弃治疗3例,死亡6例,死亡率13%;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VILI(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大潮气量机械通气;上机后血气分析指标与上机前对比有明显改善。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适用于小儿重症麻疹并发肺炎呼吸衰竭者的治疗,有助于防止发生肺气肿、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提高小儿重症麻疹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衰竭Ⅱ型患儿32例随机分为2组,2组基本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HFOV,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比较2组患儿上机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及上机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24 h及48 h的血气分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存活儿使用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及费用,且安全性好,与CMV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信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20-121
目的 分析并评价联合应用呼吸机与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儿分成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辅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固尔苏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出现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蔡容燕  吴少皎  李淑妮 《河北医药》2016,(19):3029-3032
目的:对比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d内X线胸片检查并评分、观察患儿3d存活率、2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上机时间、肺出血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用药前及用药后2 d内后X线胸片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05),观察组于治疗后24 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儿3 d内存活率: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3.5%,高于对照组82.76%( P >0.05)。上机之后治疗组的PCO2小于对照组( P >0.05),PO2大于对照组( P <0.05),pH值小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发生率以及上机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均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减少呼吸道的出现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护理干预的短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疗效研究。 方法 选取NRDS患儿100例,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50例,早产儿32例,足月儿18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50例,早产儿32例,足月儿18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前、上机后血气分析(2 h 、12 h 、24 h)、氧合指数(OI)以及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HFOV治疗组上机后2、12、24 h的血气分析数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HFOV明显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SIMV比较,HFOV治疗NRDS疗效尤其是早产儿NRDS能更好的改善氧合,更快地下调呼吸机参数,节省上机时间和减少肺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9例急性肺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89例患儿中治愈32例,好转52例,稳定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8%。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炎症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好,可以尽早纠正缺氧和改善组织供氧,有利于病情恢复;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KR-400A高频呼吸机在危重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23例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TKR-400A高频呼吸机,观察临床症状好转,使用前后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变化.结果使用该机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aO2明显上升,PaCO2下降,23例危重患儿治愈18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该机有多种通气方式,配有专利雾化装置,解决了困扰高频呼吸机多年的湿化问题,驱动压调节更为精细,对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易明  饶钒  张晓红  谭艳鸣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38-2739,274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收入该科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分成三组,家属同意用PS替代疗法的患儿为治疗1组,除外治疗1组患儿按上机先后顺序奇数分为治疗2组,偶数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采用PS联合PPV,治疗2组仅采用PPV;对照组仅采用仰卧位机械通气。三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分别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30 min,6、24 h监测患儿血气分析,了解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情况,以及各阶段呼吸机的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指数,详细记录患儿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预后[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开始24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后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治疗NRDS,PPV优于仰卧位机械通气,PS联合PPV治疗NRDS,能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NRDS患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联合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HMD)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确诊为HMD的新生儿根据家长意愿使用PS(珂立苏)与否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支持,对照组没有应用珂立苏。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并发症、氧疗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30 min、12 h及24 h,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中10例无需辅助通气即能达到良好的肺通气状态,经皮氧饱和度90%左右;12例需无创CPAP即可;仅16例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且呼吸机参数较低,上机时间短。对照组患儿均辅助机械通气,与治疗组相比辅助通气时间长,呼吸机参数较高,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PS联合呼吸支持能快速、有效地改善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我科30例使用机械通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ETCO2监测的观察和总结。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机械通气,并持续ETCO2监测,第一组将PETCO2控制在25~35mmHg之间;第二组患者的PETCO2控制在20~25 mmHg之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结果、P(a-ET)CO2值及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PaCO2和PETCO2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的差值〔P(a-ET)CO2〕很小,P<0.05,但也有个别差异较大,另一组数据发现高PaCO2可导致高颅压,加重脑水肿。结论 PETCO2可很好的代表PaCO2,因存在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在持续ETCO2监测的同时定时进行血气检验。另因过度通气在重型颅损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所以可以通过持续监测PETCO2来控制过度通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俯卧位机械通气(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我院行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分成三组,治疗1组采用PS联合PPV,治疗2组仅采用PPV,对照组仅采用仰卧位机械通气,三组患儿其他治疗方法相同。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护,分别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30 min、机械通气6 h、机械通气24 h监测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了解患儿动脉血PaO2、PaCO2,以及各阶段呼吸机的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详细记录患儿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阶段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阶段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呼吸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和对照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VAP和V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用机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VAP和VI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治疗NRDS,PPV优于仰卧位机械通气,PS联合PPV治疗NRDS能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提高NRDS患儿的存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田占红 《首都医药》2008,15(10):29-29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阻肺(COPD)合并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3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前PaCO2(76.14±11.57)mmHg、PaO2(50.30±6.02)mmHg,治疗后2周PaCO2(47.32±4.87)mmHg、PaO2(77.06±7.59)mmHg,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85例早产儿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氨溴索30 mg/(kg.d),连用5 d,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转归,总结NRDS发生率及使用呼吸机的情况,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13例(31.71%)应用了新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6例(14.63%)出现NRDS,上机率12.19%;对照组23例(52.27%)使用了NCPAP,15例(34.09%)发生NRDS,上机率29.55%。两组患儿上机后6 h、48 h的血气分析比较,PaO2、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PaO2/FiO2、RI及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除肺部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大剂量氨溴索有助于减少NRDS的发生,降低上机率,防治轻度NR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58例HIE患儿,根据患儿患病轻重程度,在确诊为本病后,立即常规改善通气、输氧、脱水、激素、适量输液,并采取三项“支持”治疗及三项“对症”治疗,通过治疗及护理,58例HIE患儿,治愈50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28天,平均14.2天。结论 维持周身器官的良好灌注;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消除脑干症状以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注意保暖和喂养可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56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联合应用NcPhP+P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X胸片、临床效果和正压通气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后6、12、24小时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4小时后X线胸片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正压通气时间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NCPAP+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NRDS的通气、换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机械通气使用比率。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撒离呼吸器后俯卧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减少早产儿反复多次上机,探讨早产儿撤离呼吸器后俯卧位的意义.方法将1999年7月-2002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机械通气共24例按撤离呼吸器后俯卧位与否随机分为两组,即俯卧位组与非俯卧位组,观察两组撤机后症状、血气分析特点、再次反复上机情况,非再次上机者头罩吸氧时间等.结果俯卧位组撤离呼吸器后需反复2次以上上机的病例较非俯卧组明显少,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呼吸暂停发生率、呼吸性酸中毒发生率及程度,非再次上机者头罩吸氧时间等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撤离呼吸机后予俯卧位可改善通气,减少呼吸暂停及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可减少不必要的再次上机,从而避免长期机械通气对早产儿的不利影响,在提高早产儿救治质量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NPH)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2008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在我科住院,符合新生儿肺出血诊断标准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其他支持及对症治疗两组一致.比较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合并症及转归.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O2/FiO2逐渐上升,治疗后6、12、24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氧合功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时间、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7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对照组治愈20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肺出血新生儿的氧合功能,缩短出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BiPAP和CPAP呼吸机序贯治疗重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BiPAP呼吸机和CPAP呼吸机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7年 12月~ 2 0 0 4年 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 ,待二氧化碳分压接近正常后改用CPAP呼吸机治疗 ,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气分析和PSG改善情况。结果 BiPAP治疗前血气分析 ,PaO2(5 4 94± 12 79)mmHg ,PaCO2 (70 .86± 8.98)mmHg。治疗后PaO2 (6 9.2 5± 17.6 1)mmHg ,PaCO2 (48.2 5± 8.5 4 )mmHg。待二氧化碳分压接近正常后改用CPAP呼吸机治疗 ,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PaO2 (6 5 .4 2± 12 .18)mmHg ,PaCO2 (5 0 .5 6± 6 .72 )mmHg。 结论 BiPAP呼吸机和CPAP呼吸机序贯治疗 ,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