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建新  李志锋  孙井军 《海南医学》2013,24(21):3218-3219
目的 探讨乳管镜介导定位下乳管病变微创手术的价值.方法 对56例不伴有乳房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在乳管镜介入引导下置入乳腺定位针进行定位后,作乳晕旁小切口行乳腺病变导管的切除.结果 本组56例均行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诊断为导管扩张伴导管炎1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8例,导管内癌1例.54例术后病理与术前乳管镜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6.43%.除1例导管内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余55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均无乳头溢液症状,乳房外形无变化以及无明显不适.结论 乳管镜介入引导下置入乳腺定位针定位,行乳晕旁小切口切除乳腺病变导管,创伤小,切除准确,无漏诊,乳房外形无变化,手术疤痕不明显,兼顾了治疗和乳房美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家成  雷嘉 《中外医疗》2012,31(16):59+61-59,6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5例患者经病变导管+区段切除手术治愈,2例患者进行肿块及周围乳腺组织切除术后治愈;2例多发性患者1年后复发经单纯乳房切除治愈,2例癌变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论在边疆地区医院,条件有限,无乳管镜检查手段,乳腺导管造影及乳头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为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乳管镜和乳腺定位针对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和指导微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68例不伴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其中45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行美蓝染色,手术切除蓝染腺叶或区段并送术中冰冻;73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行乳腺定位针定位,乳晕弧形切口手术切除定位针及周围1cm腺体组织一并送术中冰冻。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者结束手术,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导管内癌行单纯乳房切除联合一期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自体再造术。余50例乳管炎患者予以庆大霉素冲洗。结果美蓝组: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40例(88.9%),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4.4%),导管内癌1例(2.2%),另2例为腺病(4.4%),腺体切除容量为(41.31±1.18)ml;定位针组: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65例(89.1%),乳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6.8%),导管内癌3例(4.1%),腺体切除容量为(20.37±0.84)ml。两组在腺叶切除大小容量上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2.187,P<0.05)。10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3个月复查,无溢液症状及明显不适。结论定位针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病变手术切除范围小,创伤小,乳房外形基本无改变,手术切除率和病理标本检出率高,误诊和漏诊少。  相似文献   

4.
韩红勤 《中外医疗》2012,31(30):21-22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该院65例乳头溢液患者,采用硬膜外导管置管注入美蓝定位后乳腺区段切除术及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恶性者行改良根治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结果:乳管内乳头状瘤38例,乳腺增生症16例,导管扩张伴小叶炎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局灶浸润1例行改良根治术,其余均行病变导管及腺体区段切除术。结论乳头溢液常见病因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其次为乳腺增生、导管扩张、乳腺癌,病理性乳头溢液以手术治疗为主,硬膜外导管置管后注入美蓝可以准确定位确定切除范围,快速冰冻病理切片可以定性,术式由病理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多象限多发性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B超或乳管镜定位引导下手术,术中乳头乳晕整形,乳腺腺叶转移.结果 乳腺病变切除率100%,术后6个月~1年随访,乳头乳晕无内陷、坏死及感觉障碍,无溢液,未见复发,乳房外形美观.结论 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手术对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病变具有切口隐蔽、创伤小、手术切除率高、术后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胡铭  李西央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39-1340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乳头溢液患者中,血性溢液8例,脓性溢液3例,浆液性溢液3例,可扪及乳腺肿块者5例。14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冰冻病理2例可见恶性细胞,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为乳管内乳头状癌;余12例术后病理示乳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扩张6例、导管扩张3例、乳腺小叶增生3例。随访6月至2.5年,无1例术后再出现溢液,2例乳管内乳头状癌患者存活。结论:乳头溢液的性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血性溢液病人应有足够的警惕性;乳头溢液病人应注重术前检查,术中均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为主要的手术方法,避免盲目单纯乳腺切除。  相似文献   

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杲旸 《河北医学》2004,10(12):1110-11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中单发病例143例,多发性病例18例,单发及多发病例中各有7例、2例恶变.41例行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18例(43.9%)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乳管造影51例,其中 29例(56.9%)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本组良性病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或肿块切除;恶性病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或肿块扩大切除,术后随访1~7年无复发.结论:乳管造影及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术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较好方法,乳头状瘤存在一定的恶变率,良性以局部切除为主,恶变则需进一步手术.  相似文献   

8.
自 1998年以来 ,作者对部分乳腺疾病患者 ,采用经乳晕环形切口施术 ,取得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7例 ,其中女 33例 ,男 4例。女性年龄 14~ 4 8岁 ,未婚 10例 ,已婚 2 3例。男性 16~ 2 7岁 ,均未婚。乳腺纤维瘤 2 4例 ,乳腺囊性增生瘤样变 5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 ,双乳多发性脂肪瘤 1例 ,男性乳房发育症 4例。1.2 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 ,选择乳晕周围不同部位的切口。乳腺肿瘤取近肿瘤侧乳晕切口 ,切口大小依肿瘤大小而定 ,男性乳房发育症多取乳晕下缘半环形切口。手术在皮下脂肪与腺体之间分离。切除乳腺肿瘤…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检出率84.4%。对28例单发性病例应用美蓝法行乳腺区段切除,安全,准确,效果良好,切口I/甲愈合。对4例多发性病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癌变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是目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斌 《中原医刊》2014,(22):70-7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患者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采用乳晕边缘弧形切口,24例采用劈开半乳头放射状切口,4例因癌变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无复发和癌变.结论 选取合适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导管造影钼靶X线与磁共振(MRI)检查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影像表现差异。方法选取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影像检查。比较导管造影钼靶X线检查和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差异,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导管造影钼靶X线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43例(82.7%),MRI检查符合44例(84.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中35例X线钼靶平片无异常发现,但所有患者导管造影钼靶X线检查均可见异常表现:可见明显肿块影者31例、导管膨胀13例、导管扭曲8例。MRI图像可见囊状扩张的导管内结节样病灶者13例,乳腺内未见明显扩张导管且病灶呈实性结节样形态者39例;病灶明显均匀强化45例,不均匀强化6例,未见明显强化1例。结论两种检查方式均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联合使用,以此降低误诊及漏诊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对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2.80%(77/93),漏诊率为17.20%(16/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40.00%(4/10),漏诊率为60.00%(6/10);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76.34%(71/93),漏诊率为23.66%(22/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0.00%(2/10),漏诊率为80.00%(8/10);超声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联合,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9.25%(83/93),漏诊率为10.75%(10/93),发现乳管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60.00%(6/10),漏诊率为40.00%(4/10).单项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和X线摄片乳腺导管造影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使用胶质银染对61例乳腺病变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核仁组成区(AgNOR)定量研究。乳腺腺病10例、腺瘤11例、管内乳头状瘤13例,导管内癌10例,导管浸润癌10例,髓样癌7例。观察结果表明,乳腺良性肿瘤和恶性病变之间,平均每核AgNOR颗粒数相差非常显著(P<0.01)。腺瘤与管内乳头状瘤之间,以及导管内癌与导管浸润癌之间,AgNOR颗粒数亦有明显差异。本文结果提示:AgNOR定量观察不仅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对乳腺肿瘤分类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麦默通(mammotome,MMT)在乳腺疾病应用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操作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4年间据病灶的位置选择不同切口及针道入路,采用“十字交叉法”顺利完成乳腺MMT微创活检手术1356例,共3676个病灶,总结分析其适应证、手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左乳病灶775个,右乳病灶639个,单发病灶652例,多发病灶865例,共3024个病灶.病理结果:囊性肿块320枚,占8.71%(320/3676)为腺病伴导管扩张或伴大汗腺化生;囊实性肿块36枚,占0.98% (36/3676)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实性肿块3310枚,占90.04%,其中乳腺癌13例,占0.39%(13/3310),纤维腺瘤2246例,占67.85%(2246/3310);腺病1051例,占31.75%(1051/3310);钙化灶10处为腺病.13例乳腺癌均改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肤青紫、瘀斑184例,占5%,血肿36例,占0.98%.无一例病灶残留.结论 通过对MMT微创手术适应证的严格限定,采用“十字交叉法”手术操作,把握好切口和针道入路的选择,MMT微创手术可以达到安全、美观、微创、完全切除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比值联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小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 2~4级实性乳腺肿块120个为研究对象,在弹性成像模式下对所有肿块进行弹性应变比值检测,综合2种方法作出定性诊断,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结果:120个乳腺肿块病理诊断结果均为良性,其中纤维腺瘤79个,乳腺腺病39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个,脂肪坏死1个。BI-RADS分级情况:2级4个,3级76个,4级40个。120个乳腺肿块弹性应变比值为0.43~3.04,平均应变比值1.78±1.30。联合应用BI-RADS评分和弹性应变比值法诊断120个乳腺肿块均为良性,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能够提高对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可为微创旋切选择合适的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由彩超证实甲状腺及乳腺占位。在完善穿刺、钼靶等相关检查后,经手术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及乳腺的恶性肿瘤并行ER免疫组化检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9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中,ER共同阳性11例,ER共同阴性8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超是发现第二种癌的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甲状腺癌患者应常规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应同时检查甲状腺,若发现肿瘤应予以重视。尤其对于ER阳性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  相似文献   

17.
邬玉辉  齐瑛  何英  唐利立  海健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89-490,493
目的评价乳管镜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9例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扩张和乳管炎8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乳头状瘤病2例,导管癌3例。51例占位性病变患者46例行手术治疗,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8%(36/41),100%(2/2),66.7%(2/3)。结论乳管镜能早期发现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明确病变部位,有利于早期准确手术,并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47-49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46例,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分析讨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测准确性和手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对4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进行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所有患者均检验出乳房肿块,但在5例双侧发病患者中,仅3例患者确诊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余2例患者未检查出双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而且检验过程中,显像清晰可见。并为之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增加手术完成率,本次研究手术成功率为97.83%(45/46)。结论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下,能够精确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为之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做出引导,根据吲哚菁绿荧光素的SN定位,可有效观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展情况,便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特征,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柃查对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均行普通钼靶平片及导管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钼靶平片发现结节1例,1例实性肿块,其余38例正常。行乳腺导管造影后,充盈缺损38例,其中32例为类圆形、杯口样充盈缺损,6例不规则形充盈缺损。38例中,单发肿瘤者32例,多发者6例。2例导管显示正常。28例病灶近端导管扩张。导管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做比较,准确诊断37例,符合率92.5%(37/40);误诊l例,漏诊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定位、定性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乳管内窥镜(fiberopfic ductoscopy,FDS)定位下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切除的可行性并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9月~2006年11月间FDS检查的548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并选择乳管镜发现导管内新生物手术的病例,对镜下乳管内新生物的图象特征、诊断、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54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FDS下诊断乳管内新生物187例(34.1%),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59例(29.0%),外周乳头状12例(2.2%),乳腺癌16例(2.9%).13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91例在FDS定位下再行肿瘤切除或区段切除手术,44例按常规经溢液乳管内注射染料美蓝,再行选择性区段切除.FDS定位下手术组FDS诊断符合率97.8%(89/91),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86.4%(38/44)(x2=6.96,P=0.008).结论:FDS不仅是诊断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可靠方法,而且可以帮助手术中定位切除乳腺导管内新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