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试析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应用于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9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用甲状腺切除联合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II-IV组淋巴结平均清除16.2枚,VI组阳性率与II组、III组、IV组比较(P>0.05);但V组阳性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应用于早中期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中的效果明显,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诊断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40例)和无转移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癌结节大小,CEUS特征(灌注强度、均匀强度、灌注缺损及灌注模式),CEUS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降半时间(TPH)、上升斜率(WIS)及达峰时间(TTP)],应用ROC曲线分析CEUS相关指标取不同cut-off值的诊断价值。 结果 100个癌结节中76.00%(76/100)表现为低增强,89.00%(89/100)表现为灌注强度不均匀,转移组癌结节大小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02);2组患者癌结节边缘区PI、AUC和WIS显著高于中央区(均P<0.05),转移组边缘区PI、边缘区AUC显著高于无转移组(均P<0.001);ROC曲线显示,癌结节边缘AUC、边缘PI和结节大小的AUC分别为0.866、0.869和0.720,其中边缘AUC和边缘PI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均高于癌结节大小(P=0.026、0.018);Youden指数提示癌结节边缘AUC、边缘PI和结节大小位于最佳截点时,边缘AUC和边缘PI的准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结节大小(PAUC=0.042、0.001、0.019,PPI=0.018、0.003、0.022)。 结论 在PTC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诊断中,癌结节边缘区CEUS定量参数PI和AUC准确率和灵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方舟  樊玉文  张园  王玥 《现代医学》2014,(11):1332-133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心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超声刀行清扫术及传统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行甲状腺癌中心区淋巴结清扫术的35例患者设为传统手术组,应用超声刀实施甲状腺癌中心区淋巴结清扫术的40例患者设为超声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前、术后3 d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及血磷水平,观察甲状旁腺功能损伤患者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超声刀组低钙血症、血钙下降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传统手术组血清甲状旁腺素、血钙水平降低,血磷水平升高(P〈0.05),表明传统手术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超声刀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旁腺功能无明显下降。术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甲状旁腺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结论:用超声刀行甲状腺癌中心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而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ND)对临床无淋巴结转移(cN0)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2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CND组,n=112)与B组(无CND组,n=12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及B组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9例(43.8%)和6例(5.0%),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较B组多(P=0.013);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和B组分别有5例(4.4%)和8例(96.6%)复发,组间无明显差异(P=0.776),A组复发病例均为pN1患者。在A组患者中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原发肿瘤的分级与是否有包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目前不能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以改善cN0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或减少肿瘤复发,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对肿瘤准确分期,可用于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和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搜索中外数据库获得符合入选标准的6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共6个临床研究1 315例符合入选条件,其中632例进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术加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683例单行甲状腺全切术。清扫组84例复发,采样组62例复发。与单行甲状腺全切组相比,联合清扫手术组术后复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复发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为进一步推广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这一术式提供临床证据。方法收集术前未确定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42例患者的完整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 A组,n=85)和未进行预防性清扫组(B组,n=57),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长期存活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确定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随访时间10~58个月。 A组85例患者经病理证实有38例(44.7%)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永久性声音嘶哑,A组患者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5例,B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旁腺损伤方面,A组出现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13例,B组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钙血症均经对症处理后改善,无永久性低钙血症患者。142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因甲状腺本身疾病死亡病例;A组随访中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0例,9例进一步行单侧或双侧改良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出现低钙血症2例,经补钙后恢复,无声音嘶哑及永久性低钙血症患者。 B组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行改良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出现声音嘶哑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1例,两组并发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并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机会,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清扫范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结果 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2例,侧叶加峡部切除术194例.术后病理学诊断双侧甲状腺癌38例,单侧甲状腺癌198例.甲状腺肿瘤的直径0.3~6.0cm,平均3.5cm.肿瘤侵犯包膜的共54例,多灶性肿瘤共36例.术中冰冻结果 确诊出现阳性淋巴结后行颈清扫淋巴结数目10~26枚,平均18.1枚.其中,中央组(VI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4.91%(106/236),颈深部组(II+III+IV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9.91%(47/236).当肿瘤突破被膜、多灶性肿瘤、肿瘤直径>1.0cm、或年龄>45岁时VI区及II+III+IV区的同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中央组(VI区),其次为颈深部淋巴结(II+III+IV区).初次手术应常规清扫VI区淋巴结.术前常规行细针细胞学诊断及影像学B型超声、CT检查怀疑颈部淋巴结转移时,须常规清扫II+III+IV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陈红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98-99,F0003
目的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探讨我院29例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甲状腺癌肿块的术前超声检查,分析病灶的位置、回声、大小、内部有无钙化、后方回声、边界、内部的血流丰富程度、阻力指数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有以下特征:多呈实质低闻声、后方回声多衰减、边界不清(无包膜)、纵横比〉1、形态欠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微钙化、高阻血流频谱、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论掌握乳头状甲状腺癌超声表现特征,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为If缶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前哨淋巴结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处理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病例的临床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依据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前哨淋巴结的特性,术中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清除染色阳性组淋巴结,然后行常规的颈淋巴节清扫术,观察前哨淋巴结区域组淋巴结转移占全颈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对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清除转移淋巴结的差异。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哨淋巴结为气管周围淋巴结、颈部同侧Ⅲ,Ⅳ区淋巴结。结论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病例既可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确定是否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cN(0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导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根据淋巴结的阳性结果选择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清扫标本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本组为(20/21)。原发灶侵出包膜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率高,本组为(13/34)。结论:对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对淋巴结阴性者,要密切随访,尤其是原发灶侵出包膜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喉前淋巴结(DLN)转移与颈部其他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行手术治疗且有DLN检出的PTC患者,分为DLN-阳性组(139例)和DLN-阴性组(3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在533例PTC患者中,DLN的转移率为26.08%(139/533),16例仅发生DLN转移而无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P<0.001),多灶(P=0.002),位于中上1/3(P=0.047),临近被膜(P=0.011),中央区(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脉管浸润(P=0.014),甲状腺外侵犯(P<0.001),高侵袭性病理亚型(P=0.013)与DLN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 cm(OR=0.466,P=0.001),位于中上1/3(OR=1.748,P=0.024),中央区(OR=0.180,P<0.001)及侧颈淋巴结转移(OR=0.468,P=0.003)和淋巴脉管浸润(OR=0.294,P=0.005)是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DLN阳性患者同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5),且有更多的淋巴结转移数目(P<0.05)。结论:PTC术中应规范清扫喉前及锥状叶周围的淋巴及软组织,对于DLN转移,尤其高侵袭亚型者,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选择性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7月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按照7:3的比例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474)和验证集(n=201),在训练集中构建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67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212例(31.4%)。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双侧病灶、多发结节(≥3个结节)、肿瘤最大径>1 cm、脉管侵犯和包膜侵犯。利用所得到的6个预测因子构建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绘制可视化的列线图,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CI=0.741~0.834),在验证集中的AU...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04~2006年经超声检查手术证实的检出淋巴结的甲状腺癌患者58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主要观察的指标:淋巴结的数目、纵横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微钙化、内部血流状态等.[结果]58例患者病理共检出144枚淋巴结.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60枚,超声显示纵横比<1.5的51枚(85.0%),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46枚(76.7%),淋巴结边界不规则43枚(71.7%),淋巴结内部有微钙化的21枚(35%).病理诊断非转移性淋巴结84枚,超声显示纵横比《1.5的10枚(11.9%),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匀的9枚(10.7%),淋巴结边界不规则的14枚(16.7%),淋巴结内部有微钙化的5枚(6.0%).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组间上述超声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血流分布较丰富,多普勒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J)也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结论]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是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3月-2010年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因颈前区无痛性包块入院36例,颈淋巴结肿大入院5例,声音嘶哑就诊2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8例.行患侧叶、峡部全切、对侧叶大部切除术46例,甲状腺全切除术15例.传统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上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模式和规律.方法 将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颈清扫标本(共42例)的淋巴结术中均按照颈部分区放置并送病理检查.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直径大小.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合分析淋巴结转移特点和规律.结果 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是6.2个.好发的转移部位依次是Ⅵ区(95.24%)、Ⅲ区(69.05%)、Ⅳ区(57.14%)、Ⅱ区(52.38%)和Ⅴ区(19.05%).副神经以上区域检测到转移占患者总数的7.14%.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回归关系(P=0.02),病人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32).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从颈Ⅱ区到Ⅵ区间存在很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einoma,PTC)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的恰当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SLN研究小组收治的临床淋巴结阴性PTC,采用核素(淋巴闪烁显像+γ探针)、染料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法定位SLN。对18例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的55枚SLN行多层间隔连续切片,分别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LN微转移状况。结果51例全部检出SLN,检出率100%(51/51)。在常规病理切片检查SLN无转移的18例中,共发现5例微转移癌灶,SLN活检假阴性率由常规病理切片的15.4%降至2.6%。结论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PTC的SLN微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能明显提高SLN活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与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ine-needle aspiration washout thyroglobulin,FNA-Tg)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患者资料,对颈部211枚可疑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SWE参数平均值(Emean)、FNA-Tg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SWE Emean转移组[(50.96±27.66) kPa]高于非转移组[(32.20±17.34)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表明,SWE Emean最佳诊断阈值为40.42 kPa时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相似文献   

18.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侧及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6例cN0单侧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灶数量、肿瘤直径、腺外浸润情况、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T分期等,总结cN0单侧PTC患者患侧及对侧CLNM的规律,并应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患侧及对侧CLNM发生率分别为32.6%(15/46)和21.7%(10/46),在对侧转移的患者中,仅对侧发生CLNM者占70.0%(7/10).其中T1、T2期患者共发生CLNM 20例(48.8%,20/4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不合并HT与患侧CLNM有关(P<0.05),所有临床病理因素均与对侧CLNM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1 cm(OR=4.890,P=0.044)是患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HT(OR=0.086,P=0.034)是患侧CLNM的保护因素;多灶癌(OR=7.60,P=0.038)是对侧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仅发生患侧CLNM和仅发生对侧CLNM的患者中,合并HT时更易发生对侧CLNM(P<0.05).结论 在cN0单侧PTC患者中,患侧CLNM最为常见,也可仅发生对侧CLNM;T1、T2期患者CLNM率较高,建议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rophylactic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PCND);肿瘤直径>1 cm时,建议行患侧PCND;肿瘤为多灶癌、合并HT时,行对侧PCND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特征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因超声可疑的单发性甲状腺结节而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的超声、CEUS特征,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PTC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比较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在两组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93个结节,所有结节手术病理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LNM组134个,非LNM组159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常规超声指标中肿瘤最大径、结节回声、纵横比、肿瘤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被膜外侵犯、超声可见可疑淋巴结,超声造影指标中增强程度、消退速度、造影被膜连续性等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01)、年龄较小(P=0.008),常规超声指标中较大直径的肿瘤(P=0.017)、肿瘤彩色血流丰富(P=0.034),超声造影指标中被膜连续性中断(P=0.033)是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的部分特征和PTC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可能在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RL-3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SP法探索PRL-3 mRNA及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RL-3 mRNA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5),PRL-3蛋白的阳性率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高于癌旁组织 (P < 0.05)?原发灶组织中PRL-3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 0.05),肿瘤直径>2 cm的阳性率高于肿瘤直径≤2 cm (P < 0.05)?结论:PRL-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R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高表达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有望成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