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发现给感音神经性聋患者验配助听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助听器验配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以达到提高基层医院的验配成功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对比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远程专业技师验配(38例)和现场专业技师验配助听器(40例)的成功率,分析助听器验配失败的原因。结果我院远程验配助听器和现场验配助听器成功率均较低,且远程验配助听器成功率要低于现场验配助听器成功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下降只有通过听力补偿的方式得到改善。远程专业技师验配助听器技术对推进我国基层医院的规范验配助听器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通过总结我院远程专业技师验配和现场专业技师验配助听器的工作经验,总结我院助听器验配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以更好地开展验配助听器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1月-2000年4月,对76例(99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助听器检配。结果配戴助听器后在听电话,看电视,交谈等方面的听力有实用性地提高。提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目前重返有声世界的最好手段,仍是助听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研究法等进行了助听器行业的岗位分析、典型职业任务归纳,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助听器验配》课程学习情境与课程项目,将医学知识、助听器验配与听力康复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等目标蕴涵在“项目行动”中,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职业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现代医生》2009,(27):24-24
议题:①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的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等。②临床听力学:与听力损失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听力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等。③人工听觉技术: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等相关内容。④复听力学及其它。⑤前庭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⑥耳鸣的基础及临床诊治研究。⑦嗓音言语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声训练及矫治、发声功能重建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与过矫验配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近视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100例200眼的行近视治疗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参数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的基础上过矫-0.5D),每组50例(100眼)。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参数,根据常规检查的数据定制镜片,指导患者及家长具体佩戴方法,每晚佩戴8~10 h;观察组患者根据常规检查的数据的基础上过矫-0.5D,定制镜片,其他参数一样。两组患者均于佩戴后1 d、1周、1个月、以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了解患者配戴过程中的情况,并及时指导患者规范佩戴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配戴24个月过程中,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等情况。分别在佩戴12个月时两组的屈光度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24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脱镜1个月,再散瞳电脑验光(KR8800)检查屈光度、Zeiss(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并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两组配戴12个月时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24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在本组观察中过矫验配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2012年0~6岁听力损失儿童首次验配助听器的情况,了解听力损失儿童早期干预的现状,以期为进一步改进儿童听力康复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次验配助听器时年龄小于6岁的听力损失儿童的资料。描述每年验配助听器的人数及平均验配年龄的变化情况,用几何均数(G)求人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及年龄的平均下降速度,采用构成比描述助听器验配的年龄分布,并对年龄分布的变化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共有1 073例听力损失儿童成功在华西医院成功验配助听器。2005年助听器验配儿童的人数为79例,其后逐年增加,2009年增加至170例,为2005年人数的2.2倍,其后维持在每年150例左右。首次验配的平均年龄为2.4岁,最小0.2岁,最大6.0岁。2005~2012年,首次验配的平均年龄从3.2岁降低到2.0岁,平均下降率为6.5%。在1岁前验配助听器的患儿比例,2012年较2005年增加22.2%,3岁后验配助听器的患儿比例下降22.7%,其变化均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结论 听力损失儿童早期干预的情况正逐渐得到改善,但仍需继续提高儿童听力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与助听器验配师和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与助听器验配师和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理论考试分数≥70分与〈70分的助听器验配师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践操作考试分数≥60分与〈60分的助听器验配师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理论考试分数≥80分与〈80分的口腔修复工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实践操作考试分数≥70分与〈70分的口腔修复工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题偏易,分数线设置偏低;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试题都偏易,分数线设置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眼科老视的科学验配方法。方法收集老视患者240例,年龄45-63岁,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80例。甲组给予传统经验法验配;乙组给予工作距离减去储备的调节幅度法验配;丙组由综合验光仪验配;对三组验配结果和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乙、丙三组的视力矫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长期戴镜的舒适度比较显示:乙组、丙组均优于甲组(P〈0.05),乙组、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丙二组老视的科学验配优于甲组的经验验配,可以达到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效果,在基层眼科中应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正常视力的人,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上黄斑中心凹处,为正视眼.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聚焦而位于视网膜前,近视即发生了.通过配戴角膜塑型镜(OK镜)以达到改善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聋儿配戴助听器后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聋儿配戴助听器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并定期观察语训效果。方法 采用音响刺激训练、辨音训练和言语听觉进行训练。结果 经过1-2年听觉言语训练后聋儿的听觉反应、言语理解和模仿能力与语训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聋儿配戴助听器后在坚持长期配戴情况下,必须参加听觉言语训练,才能提高聋儿的言语模仿、理解和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及评价助视器验配对提高视力残疾患者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分级标准,选取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验配助视器的100例视力残疾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明确引起视力残疾的病因;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提高的程度.结果 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为视网膜病变(25.00%).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94.59%,脱残率达82.43%;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大于或等于0.50的病例占佩戴近用助视器总数的92.31%.结论 视网膜病变是成人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视力残疾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明显疗效,可有效提高视力残疾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Huang LH  Han DM  Wang T  Kaga K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06-1108
目的探索聋婴幼儿助听后的认知、交流与言语发育的特征。方法将确诊为先天性重度聋的婴幼儿39例分为A组(20例,8个月以前开始助听)和B组(19例,8个月以后开始助听)。通过数字摄像机对受试儿童的行动、交流方式及发声进行录音和录像。对两组适应助听器和注视交流成立所需的时间,手指发声及其他言语发育的出现时间等作了统计学分析,并对两组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结果适应助听器所需时间、注视交流成立所需时间和手指发声出现时间:A组分别为(0.5±0.2)个月,(0.6±0.2)个月和(12.1±2.1)个月;B组分别为:(2.3±0.5)个月,(2.2±0.3)个月和(16.1±4.5)个月;各项成绩A组优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言语发育分析,两组间过渡喃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喃语和有意语出现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助听具有适应助听器时间短、易于形成注视交流、手指发声出现早和言语发育良好等特点;提示早期和有效的助听,是激发认知发育和促进言语发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72例11岁以下的聋哑儿童进行了语言康复的初步观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应用儿童节奏乐器以游戏法先进行音响应答练习和听力初测,再依自由音场或纯音听力测定为聋哑儿童进行残余听力检查;以长时间平均会话音谱为助听器适合度的标准曲线,应用助听器效果测定装置进行助听效果判定,采用呼吸、发音、构音等综合训练方法进行听觉语言训练。为聋哑儿童的语言康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以降低假阳性发生率。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用ERO-SCAN耳声发射仪(德国MAICO公司),采用快速自动筛查方法为50 271例新生儿行听力筛查,对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行ABR和耳科学检查,明确有无听力障碍及其程度。随访1年以上,分析135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的听力学资料,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同期参加听力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例,或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的比例,分别计算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假阳性率。结果:听力筛查50271例中,135例异常,ABR检查确诊31例有听力障碍,104例排除了听力障碍确定为假阳性。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同期参加听力筛查的全部新生儿的比例,听力筛查假阳性率为0.2%(104/50271);而按照假阳性新生儿占未通过听力筛查者的比例,听力筛查假阳性率为77.1%(104/135)。结论:随着听力筛查的广泛开展,听力筛查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率很低,但其绝对数量不可忽视,特别是假阳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患儿家属的担心和害怕、增加患者的就诊次数和花费等,因此,应重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以合理的解释、处理和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情况,探讨提高全科医师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方法 将参加转岗培训的120名学员按照随机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培训中,两组学员的培训方式按照不同方式设计.实验组学员采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对照组学员按照传统的临床带教授课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客观结构化考试.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学员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过培训后的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实验组学员在问诊查体考核中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人文关怀方面(问诊技巧)更为突出.结论 采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科医师的人文素养与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00例感音性聋者助听器长期使用效果进行讨论。方法:依据100例助听器单耳使用的双感音性耳聋者一年以上的助听器声输出特性、听力随访资料,了解助听器使用效果与残留听力变化情况。结果:100例感音性耳聋者配戴助听器的方语识别率为56%,13例助听器使用耳的残留听力有变化。结论:助听器对各年龄组重度以下感音性聋的言语识别率均有提高,助听器的选配应遵循一长期随访优化的临床过程,及时了解配戴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听力损失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方式,探讨防治老年性耳聋的分子机制。方法:将NMF308nmf/nmf小鼠做为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动物模型,每组随机选择7只28d,30d和60d的NMF308nmf/nmf小鼠,用ABR和DPOAE测定听觉功能,用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化学技术TUNEL,Caspase-3和PI(碘化丙啶)染色标记耳蜗毛细胞。结果:NMF308nmf/nmf小鼠从1月龄开始发生听力减退和毛细胞功能改变,到2月龄时出现明显的TUNEL阳性标记,是毛细胞凋亡的最早表现;Caspase-3激活表达的毛细胞凋亡现象稍晚出现;PI标记可见毛细胞细胞核固缩和碎片出现的时间从2月龄开始;到3月龄时该种小鼠听力基本丧失,耳蜗毛细胞严重缺失。结论:在老年性耳聋早期,首先出现DNA单链断裂,随后有Caspase-3信号途径的激活,导致耳蜗毛细胞凋亡是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全科医生心理医学培训在全科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全科医生心理医学培训在全科医学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名经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 (4年制 )随机分为培训组 10人和对照组 10人 ,培训组在完成心理培训 6个月后 ,两组进行理论考核和病例分析。两组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培训组理论考核和病历分析成绩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参加心理医学培训的全科医生 ,无论在掌握心理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是在实际处理心身疾病的心理问题能力方面 ,均高出未参加本项目培训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