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清刮法治疗6例树枝角膜炎,初发4例,复发2例,均经1次清刮治疗后获痊愈,清刮法可去除病变区局部组织,减少病毒抗原并促进创面局限,药液吸收及便于上皮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治愈树枝状角膜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外用治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误滴眼1例,临床罕见,报告如下。患者男,58岁。因左眼误滴复方土槿皮酊癣药水致疼痛、流泪、袖物模糊两日,于1992年8月5日来我院急诊。眼科检查:视力右1.5,左0.4。右眼无异常。左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3.
应用清刮法治疗6例树枝状角膜炎,初发4例,复发2例。均经1次清刮治疗后获痊愈。清刮法可去除病变区局部组织、减少病毒抗原并促进创面局限、药液吸收及便于上皮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治愈树枝状角膜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1aserinstiu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屈光手术的主流方式,手术主要步骤①通过一些特殊的装置机械显微板层刀或飞秒激光制作戴蒂的角膜瓣。②在角膜基反床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消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严重角膜上皮植入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行LASIK术的2787例(5511眼)中发生的严重角膜上皮植入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LASIK术后出现严重角膜上皮植入共8眼(0.15%),经手术处理掀开角膜瓣,对瓣下上皮进行处理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再发生明显上皮植入,裸眼视力恢复至0.8~1.0。结论:LASIK术后出现严重的上皮植入较罕见。其原因可能与术后上皮细胞从角膜瓣边缘侵入层间或术中上皮细胞被带入层间有关。一旦发现明显上皮植入需尽早清除层间上皮,彻底冲洗,并将角膜瓣准确对位,使之与基质床紧密贴合,是目前处理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因其破坏性明显,且易被误诊而贻误治疗,故常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本病显著增多是由于它不仅可因外伤感染引起,也可作为配戴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es,CL)的严重并发症而出现[1,2]。自1992年以来我国曾有过10余例报道[1,3]。本文报告1例经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获得满意视力的棘阿米巴角膜炎。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6岁,因左眼红肿、疼痛、流泪、视力明显下降3天收住院治疗。患者曾戴角膜接触镜3年,发病前左眼有被孩子手碰伤病史。左眼角膜炎按一般抗炎治疗半个月无效,加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该院2014年1—9月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观察组采用刮除丝状物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刮除丝状物后贝复舒眼液治疗。比较刮除丝状物后2h、1d、2d、3周时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对比3周后2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评分差异。结果选取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丝状角膜炎病因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丝状物后2 h、1 d、2 d、3周时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观察组分别为(1.22±0.43)分、(0.87±0.34)分、(0.56±0.28)分、(0.32±0.31)分,对照组分别为(2.81±0.71)分、(1.61±0.33)分、(0.93±0.35)分、(0.50±0.29)分。比较2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在2 h、1 d和2d时明显降低(P<0.05),其中2 h时P<0.01,在3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除丝状物后3周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观察组为(0.81±0.72)分,对照组为(1.14±0.68)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82.5%,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7.5%,有效率85%;随诊2~3周未见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可以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安全无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0岁以上患者在行LASIK手术中及术后角膜上皮剥脱的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在符合手术的人群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132眼,为40岁以上者;对照组70例136眼,为40岁以下者。术后滴玻璃酸钠眼液,观察LASIK术前、术中和术后2周及1、3个月角膜上皮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角膜荧光素染色(-),术中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分别为28.8%和7.4%,术后2周分别为37.8%和20.1%,术后1个月分别为31.1%和18.4%,术后3个月分别为19.7%和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40岁以上者LASIK术中及术后出现角膜上皮剥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者,提示年龄与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角膜上皮损伤引起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13日-2012年4月23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12例角膜上皮损伤引起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5~59岁,角膜损伤距离首次角膜上皮糜烂发作时间4~18个月.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无原因突然发病,无特定时间,患眼出现刺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缺损,角膜上皮糜烂复发1~5次.本组病例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愈合时间3~7天,角膜未遗留瘢痕.结论 外伤性角膜上皮损伤可引起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虽然病情反复发作,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治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方法:61例61只眼随机分为板蓝报注射液治疗组(31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前者应用板蓝注射液结膜下及肌内注射,西药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结膜下注射,两者均局部应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滴眼,结果:板蓝根治疗组浅,深层治愈率分别为94.7%及75.0%,疗程平均16.2一及22.7天,西药对照组浅,深层治愈率分别为83.3%及58.3%,疗程平均21 相似文献
12.
报道角膜接种Ⅰ型单疱病毒(HSV-Ⅰ)形成实验性家兔单疱性角膜炎,用1%和2%膦乙酸(PAA)治疗均育疗效,并证明用药愈早,疗效愈佳,和其他抗病毒药比较,PAA疗效与α-干扰素相同,而略好于疱疹净(IDU)和环胞苷(C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狼疮性肾炎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102例狼疮性肾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对照组50例口服泼尼极治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63%、部分缓解23%、无缓解13%,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纠正免疫学异常、狼疮活动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静滴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口服泼尼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52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组有3种表现类型:一般间盘突出型、椎管狭窄型和马尾神经综合征型。并重点分析了各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和治疗效果。讨论了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治研究(附48例病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B超37例提示为错构瘤(37/48),CT38例提示为错构瘤(3895),7例行MRI检查者6例提示肾错构瘤(6/7)。45例RAML患者行保肾手术,其中10例继发破裂出血者行血肿清除瘤体剜除术;29例瘤体直径大于2cm者行肿瘤切除或肾部分切除术;6例直径小于2cm者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患者行肾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错构瘤。结论:B超,CT和MRI为肾错构瘤的最佳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单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间叶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20例胃间叶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胃间叶肿瘤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腹部肿块、腹痛和消化道出血3大症状最常见.肿瘤位于胃窦部12例,位于胃体及贲门部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切除,行肿瘤单纯切除12例(60.0%),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20.0%),行胃近端大部切除术4例(20.0%),切除率为100%.病理确诊胃间质瘤18例,胃平滑肌源性肿瘤2例.术后随访14~90个月,平均56.5个月,死亡4例.术后辅以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5例,其中2例带瘤生存.结论 胃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主,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病理结果选择不同术式,不需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证肿瘤的完整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治疗52例晚期肺癌,其中16例小细胞癌有效率为100%,36例非小细胞癌有效率为83.33%,52例肺癌总有效率为88.8%。本法副作用小,短期疗效明显,尤其对小细胞肺癌,是值得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OLEOTHORAX TREATMENT OF PURULENT TUBERCULOUS EFFUSIONS (WITH A REPORT OF TWENTY CAS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 A. Carmichael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932,27(2):160-163
19.
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阿奇霉素对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疗效。方法: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76例。结果:沙眼衣原体感染痊愈率938%(30/32),总有效率100%(32/32);解脲支原体痊愈率841%(37/44),总有效率909%(40/44)。无合并症者只需10g单剂给药,副作用少而且轻微。结论:阿奇霉素对2种病原体均具较好疗效,可作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亦可选用于对解脲支原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1例病人采用单纯后颅凹减压术,3倒采用后颅凹减压加空洞穿刺抽液,结果:随访4-36月,症状明显改善者17例,好转者4例,无改善者3例。结论:后颅凹减压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