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64-265
目的了解昭通市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9年昭通市乙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09年乙脑发病基本呈周期性波动趋势,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151例,发病率最高5.1049/10万,最低0.8779/10万,年均发病率2.3509/10万,死亡40例,年均死亡率为0.0861/10万。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68.30%;男性比女性多,疫情在6月开始上升,8月为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结论发病呈现明显的夏季(8月)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预防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辅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疫情监测、预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发病率为2~10/10万之间.病死率为10%[1],其中极重型乙脑患儿病死率为20%~50%[2].我院ICU2006~2007年共收治由感染科转入的极重型乙脑患儿1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13例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早期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极重型乙脑患儿的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罗甸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罗甸县2006~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1.99/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22例,占55%;男性、女性分别占70%、30%;2~10岁儿童发病30例,占发病总数75%;6~8月份发病37例,占病例总数的92.5%,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结论发患者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是2~10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拉萨市2015~2020年度水痘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拉萨市2015~2020年水痘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20年拉萨市共报告水痘539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5.63/10万,且2015年~2017年的发病率是逐步上升(135.77/10万~180.22/10万),自2018年~2020年呈下降趋势(138.75/10万~69.00/10万);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在37.86/10万(墨竹工卡县)~249.61/10万(堆龙德庆区)之间;每年5~7月和9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0~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岁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169.6、497.8、608.6、459.1、407.33;由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起,其中发生在小学(19.89%)、初中(18.75%)、高中(61.36%)。结论 拉萨市2015~2020年水痘报告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学生和儿童为高风险人群;建议提高适龄儿童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加强水痘监测。  相似文献   

6.
许明红  白莎 《贵州医药》2023,(10):1548-1549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8~202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1年陕西省甲肝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甲肝疫情。结果 陕西省2018~2021年共报告甲肝8 03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0.45/10万;死亡5例,病死率为0.62‰。2018~2021年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4/10万(3 237例),0.63/10万(2 458例),0.53/10万(2 105例),0.06/10万(2 39例),病死率分别为0.93‰(3例),0.81‰(2例),0.48%(1例),0‰(0例)。2018~2021年各年报告发病率均低于1/10万。陕西省2018~2021年每年每个月均有甲肝病例报告,其中第三季第甲肝发病率最高。2018~2021年男女甲肝报告病例数比值1.55(4 889/3 150)。2018~2021年学生甲肝报告病例为2.71%(218例),农民甲肝报告病例为3.61%(290例)。2018~2021年甲肝报告病例中,0~4岁年均报告发病率14.82/10万;5~9岁年均报告发病率18.15/10万;10~19岁年均报告发...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莲花县1996~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少平 《江西医药》2007,42(1):53-55
目的 掌握我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1996~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5年我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12.48/10万,年均死亡率为1.75/10万.10年间以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最多,计2228例,占总传染病数的43.82%.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伤寒,5种病占总发病数的96.07%.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狂犬病、肺结核、乙脑、肝炎、新生儿破伤风,占总死亡数的97.62%.结论 肝炎、肺结核、痢疾、性病等仍是莲花县的主要传染病;肝炎发病率居高不下,肺结核死灰复燃,淋病、梅毒等性传播性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乙肝、肺结核、性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是神经系统的急重症之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5%,主要继发于囊状动脉瘤的破裂,本病的发病率为6~16人/10万,平均9人/10万[1].虽然aSAH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约12%的患者在到达医院前死亡,20%死于入院后[2],总体死亡率约30%~70%[1].急诊科是患者住院治疗的第一站,急诊处置及时、有效就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2006年2月-2009年3月共救护12例aSAH患者,积累了一定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传染病发生及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03-2007年人口资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7种39 837例(甲类0例,乙类34 611例,丙类5 226例),年均发病率为684.16/10万.2003-2007年分别为249.50/10万、525.73/10万、886.73/10万、947.71/10万、811.11/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乙肝、丙肝、肺结核、痢疾和淋病,占总发病数的95.01%;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构成分别为51.97%、68.52%、346.72%、0.56%、0.08%;发病率市区高于农村;7~9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平均发病率是女性的6.00倍,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呈双高峰,0~5岁为第一发病高峰,20~30年龄组发病率达最高峰,职业以干部、工人、学生、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59.65%.结论 乙肝、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中的肺结核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干部、工人、学生、散居儿童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2006~2010年网络报告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507.31/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结核(166.03/10万)、病毒性肝炎(116.8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53.29 /10万)、梅毒(43.04/10万)、手足口病(34.84/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20~29岁;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分别占35.15%、21.01%.结论 应加强结核病及病毒性肝炎的控制工作,对农民及工人加强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化州市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2/10万.2008-200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12/10万和7.50/10万(P>0.05);年均报告发病率,城区为10.53/10万,农村为6.36/10万(P<0.0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6岁,5岁以下病例占91.30%,散居儿童占81.74%.男性为10.76/10万,女性为3.4/10万(P<0.01); 3~6月发病病例占70.87%.结论 化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提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联防联控,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袁清泉  王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74-575
目的了解凤城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现状、流行强度、分布规律,为有效防控甲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凤城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凤城市报告甲肝患者208例。其中2009年77例,发病率为13.29/10万;2010年106例,发病率为18.26/10万;2011年25例。发病率为4.34/10万。累积发病率,男性为12.91/10万,女性为10.84/10万。3年中,1~4月合计发病154例,占74.04%,其中3月48例,占23.08%。总病例中。累积发病率,凤凰城区最高(23.58/10万),青城子镇最低(1.09/10万);30~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5.02/10万),4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次之(16.52/10万);农民为76例,占36.54%,家务及待业人员占30.29%。结论凤城市近年甲肝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地区为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男性、农民、30~49岁是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白云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对白云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白云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9种1104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7.02/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0种1470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661.51/10万。2011年白云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34.52/10万)、病毒性肝炎(221.90/10万)、肺结核(168.63/10万)。按发病系统分,发病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占50.51%),第二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6.40%),第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1.88%)。传染病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组在0~1岁;高发月份在5~7月。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化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市乙脑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者以<10岁的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100%,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主要分布在5、6、7月,发病季节前移.结论 我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有病例,且2001年又出现过一次小高峰.说明了我市乙脑预防工作还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加强小年龄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漾濞县30年来传染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漾濞县1976~2005年3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76~2005年全县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在224.02/10万~14511.6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2266.97/10万.20世纪80年代发病率呈直线下降,90年代以来发病态势持续平稳.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976~2000年排位居于第一位,以其降幅最大,由70年代的5348.79/10万降到78.2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在大幅度下降后的90年代后期开始回升,到21世纪构成比占比第一;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比逐年上升,达35.35%,艾滋病1996年首发病例报告,2001年后发病率迅速上升,2005年度发病率达13.91/10万.肺结核、肝炎、痢疾、麻疹、艾滋病年均发病率2000年以来居各种传染病前5位.结论 漾濞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平稳态势.传染病谱由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提示工作重点是加大肝炎、艾滋病、淋病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6.
高书明  李民  陈汉文  李书奎 《河北医药》2013,35(12):1837-1838
目前,脊柱结核是较为常见骨与关节结核发病部位,并呈逐渐增加趋势,WHO全球结核控制报告相关统计数据报道,全球2009年结核发病人数为890~990万,发病率为137/10万,年新发病率(50~99)/10万,其中脊柱结核约为1.5%~2.5%[1,2]。而关于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案有较多种可供选择,对于术后短期内均得到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于中远期疗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崇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87-1289
乳腺癌不仅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正以每年1%~2%的速度逐步上升,全球发病人数已从1990年的8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1%)增至20世纪末的130万人(29%),我国上海的年发病率亦从1972年的17.7/10万上升到2000年的36/10万[1].但近年来,美国乳腺癌的死亡率已开始以每年2.2%的速度持续下降,即由1984~1986年的27.4/10万降到1990~1997年的25.3/10万[2].这主要得益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进步.欧美国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方面,确有不少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北区腮腺炎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钦北区2005-2012年报告的腮腺炎发病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期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17例,年均发病率为3.76/10万;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报告,以4~7月份为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乡镇依次为:青塘镇(13.36/10万)、那香镇(4.75/10万)、大垌镇(4.70/10万)、大寺镇(4.39/10万)、平吉镇(4.29/10万);发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2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78.3%,其中3~6岁的儿童最多(27.2%),其次是6~9岁的儿童(24.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7∶1;学生最多(52.1%),其次是散居儿童(23.0%),幼托儿童(11.5%)。结论本区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儿童为主,应加强监测和传染源管理,强化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1956~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的,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实施的防控策略将西双版纳州59年来麻疹防控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9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96 066例,年均发病率为356.62/10万,1975年病例报告数最多为13 488例,1963年发病率最高为2760.43/10万,2002年无病例报告,2012年发病率为10.88/10万;Ⅰ阶段(1956~1966年)年均发病率高达1056.88/10万,Ⅱ阶段(1967~1981年)年均发病率为533.48/10万,Ⅲ阶段(1982~1988年)年均发病率为140.44/10万,Ⅶ阶段(1989~2005年)年均发病率为20.61/10万,Ⅴ阶段(2006~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11.77/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但与消除麻疹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和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做好境外输入病例的防控,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准确掌握周口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2009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608例,其中重症病例225例,死亡5例。2009年发病率为70.05/10万。周口市所属各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年均发病率,川汇区最高,项城市最低,分别为195.78/10万、22.98/10万(P<0.01);男性为93.18/10万,女性为46.92/10万(P<0.01);≤5岁为2166.21/10万,>5岁为2.31/10万(P<0.01)。3~6月合计发病6114例,其中重症211例,死亡4例,分别占发病、重症、死亡总数的80.36%、93.78%和4/5。全部病例中,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分别占88.87%、8.83%、1.98%。检测住院手足口病病例疱疹液186份,肠道病毒71型核酸阳性率为56.99%,柯萨奇病毒A16型核酸阳性率为3.23%,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39.78%。结论 2009年周口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现明显增高趋势,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分离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