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患者女性 ,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 2个月 ,伴腹痛发热 2天入院。查体 :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 ,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约 3cm ,表面光滑。B超 :脾增大 ,可见 1 4cm× 2 .7cm× 9.6cm巨大不均匀的实性占位 ,腹膜后、胰周淋巴结肿大。CT :脾内低密度占位 ,侵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骨髓常规 :骨髓增生活跃 ,骨髓象大致正常。超声引导下行脾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 送检组织 3条 ,其中一条组织内弥漫性中等及大异型细胞浸润 ,散在分布 ,无明显排列 ,但血窦之间有明显聚集。细胞胞质较丰富 ,部分胞质空。核不规则 ,…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0岁.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向左腹股沟放射,伴腹胀、厌食2月余.体检:脾大肋下一指.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未见异常.CT扫描:脾脏明显增大,形态异常,脾内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1 cm×7cm×14 cm,密度不均,病灶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增大的脾脏压迫左肾向下向前移位(图1、2).超声检查:脾脏体积增大,厚径8.3 cm,脾内混杂回声肿物,边界不清.手术所见:脾脏大小约20 cm×10 cm×16 cm,质地中等,内见大小约10 cm×6 cm×15 cm实质性肿块,切面呈暗红色,无包膜,边界不清,与胰尾部轻度粘连,脾脏后外侧与后腹膜粘连. 相似文献
3.
黄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3):170-170
病例 女,6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呈闷痛感,伴乏力,无发热。查体:神清,精神不振,锁骨上,腋下,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课外作业无异常,腹软,脾左肋下约3cm,质韧,无触痛,余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彩超诊断原发性脾脏淋巴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64岁.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物伴间断性疼痛2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于左肋缘下10 cm处可触及脾脏,轻压痛.彩超:脾脏包膜不光滑,形态不规整,表面凹凸不平,厚径58.1 mm,实质内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的不均匀中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欠规整,部分相互融合,最大结节99.6 mm×64.7 mm×58.3 mm.CDFI: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并进入内部,周边血流最大流速 43.2 cm/s,最小14.2 cm/s, RI 0.67.彩超诊断:脾大,脾广泛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淋巴瘤.CT:脾脏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6.
方海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3):147-147
患者女,36岁,因左上腹不适来院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平,肝肋下未及,剑突下,左肋下触及脾下缘,质硬,边缘不光滑。血常规,骨髓像阴性。B超示:肝,胆,胰,肾未见明显异常,脾脏肋下斜径15.9cm,肋间厚度9.3cm。表面光滑,形态饱满,回声不匀,内见多个低回声区, 相似文献
7.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八例报告王杨姜玉珍张秀梅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国内外文献偶见报道,国内报道最大的一组仅4例。本病术前诊断较难,极易误诊。现将我院1982~1994年收治的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特征本组患者均以上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起病,4例伴有腹... 相似文献
8.
病例女,80岁。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排尿不畅伴下腹部酸胀不适,能够自解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肉眼血尿,无腰腹痛,外院B超示膀胱占位。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肿块,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移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膀胱未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23.1/ul;红细胞45.4/ul;酮体(-);潜血(++++)。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完整,双侧输尿管开口清,未见喷血,膀胱底部近颈口处约1~3时针方向可见塌陷,似有外物压迫。IVP:膀胱底部见弧形压迹,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56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胸闷1月,加重1周”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劳累性心悸、气促、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无压榨感,无放射痛,自服药无缓解,入院前1周症状加重,出现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血压130/90mm Hg(1mm Hg=0.133kPa),第二心昌分裂,心浊音界轻度扩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没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电图;原发性T波改变。 相似文献
11.
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2岁,体检B超,发现脾门处异常回声团,遂入院医治。影像学表现:(1)CT表现:脾脏饱满,脾脏内侧缘脾门处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约37Hu,大小约4.5cm×4cm×4cm,中心可见多个点状钙化斑,病灶内布满稍高密度网格状分格,呈“蜂窝状或蜘蛛网状”改变,中心处可见直径约1cm小囊状 相似文献
12.
赵欣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7):993-993
患者男,65岁,发现脾脏占位2天入院,查体无发热,无腹痛,体重无明显下降,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超声表现:于脾脏中下部可见6.6cm×6.0cm×5.4cm的略偏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回声高低不均匀,并见1.9cm×1.5cm×1.5cm的无回声区,其内透声好,左肾受挤压向下(图1),CDFI:团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腹腔扫查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脾脏实性占位,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磁共振检查诊断:脾脏占位。考虑:①炎性假瘤,②错构瘤。术后病理诊断:脾脏炎性假瘤。讨论炎性假瘤是一种良性增生肿瘤样病变,常以肿块的形式出现于肺…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0岁。平日身体健康,1个月前单位体检发现脾脏囊性肿物。门诊以“脾脏囊肿”收住人院。查体:腹部平坦,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脾肿大,达肋下三指。血常规、生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患者既往乙肝“小三阳”病史20余年;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4岁,右髋关节疼痛3个月,右下肢活动障碍1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到右髋关节疼痛不适,活动时加重,既往健康。体检:右髋部深压痛,右腿内收受限,右腿抬高试验及“4”字试验阳性,右下肢感觉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B超示肝脾正常,胸部CR片未见异常,试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正常。CT平扫:右侧闭孔内、外肌、梨状肌、内收短肌、内收大肌及上孖肌弥漫性明显增大(图1),正常肌肉间羽毛样脂肪线消失,密度与正常肌肉基本一致,病变肌肉边缘模糊,与正常肌肉之间的脂肪间隙仍可见,骨盆诸骨皮质完整,未见骨破坏等异常征…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0岁。主诉阴囊不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阴囊稍肿胀,双侧睾丸附睾大小正常,无触痛,未触及突出结节。怀疑精索静脉曲张建议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双侧睾丸实质内可探见均匀分布的散在点状强回声,直径1~2mm,后方无声影,但其睾丸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左侧阴囊根部精索可见弯曲透声的长条形管状结构。Val-salva试验可见该管状结构增粗,彩色多普勒显示管状结构内为明显血液反流信号。双侧附睾大小形态回声未见异常。超声检查提示:①睾丸微结石症(图1);②精索静脉曲张(左侧)。在行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前做常规B超检查肝胆脾时,发现该患儿…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不适,与进食无关,无发热、恶心及呕吐,不伴腹胀、腹痛等,腹部B超发现脾多发实性占位病变。既往:孕7产3,无服用避孕药史。肝炎及乳腺增生史多年,甲状腺炎病史1年。查体: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脏及脾脏不大,未触及明确肿物。实验室检查:TSH(促甲状腺素)、A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PO(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升高,HbsAb、HbcAb升高。肿瘤标记物:CEA及CA199(-)。超声声像图示脾内多发结节,大者直径2.46cm,边缘呈高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考虑为血管瘤。腹部MR平扫及增强…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9岁,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疼痛伴低热,腰椎活动轻度受限。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明显肿大,腰部未见明显肿块,无压痛,皮温正常,表面皮肤无破溃.腰椎活动受限,局部椎体压痛(-),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0岁。1个月前爬山时突发气促、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现再次发作,出现眼睑浮肿,迅速扩散至整个面部,伴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轻咳,晨起时咳嗽加重,咳少量白色黏痰,少尿,色黄。查体:脉搏104次/分,血压100/60 mmHg,面部浮肿,双颊部红肿明显,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WBC 12.7 g/L,RBC 5.94 T/L,HGB 173 g/L,GRAN 10.1 G/L,LYM%9.1%,GRAN?.2%,尿检:pH5.0,尿液蛋白( ),白细胞( ),红细胞( );生化:PCO23.87 kPa,PO 29.46 kPa,pH 7.449,Hb 91… 相似文献
19.
Multiple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of the spleen: case repor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multiple splenic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in a 45-year-old male are described. Peripheral ring enhancement on arterioportal phase and gradual enhancement 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center on venous delay phase on contrast-enhanced 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ere compatible with the pathologic findings. This result may aid in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ese benign les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