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开穴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产后缺乳产妇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自拟通乳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子午流注开穴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泌乳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缺乳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缺乳产妇84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此基础上实行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对两组产妇干预后临床效果、泌乳量及人工喂养容量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缺乳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联合适宜中医护理技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产后泌乳量,利于更好进行母乳喂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药催乳方对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6年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服用中药催乳方的产妇作为治疗组,服用通络下乳口服液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治疗3天后不同产妇泌乳情况。结果 2014年~2016年共收集366例产妇,平均年龄为28.75±4.06岁,其中治疗组186例,对照组198例,中药催乳方可促进乳汁分泌,明显提高泌乳量和增加乳房饱满度,治疗有效率81.18%,高于对照组73.23%(P0.05)。结论本中药催乳方能够增加泌乳量、增加乳房饱满度,对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具有一定的效果,可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的编写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组产后缺乳的产妇各128例 ,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 ,于治疗后3d、6d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结论产后缺乳是一种常见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产后缺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穴取乳根、膻中、少泽等)按摩、药膳疗法及生乳汁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穴位按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泌乳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中医调护后,中、重度缺乳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顺产及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治疗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改善母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妇产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产后缺乳病住院患者200例,分别给予辩证治疗,观察各型的临床效果。结果:各辩证分型患者治疗前泌乳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7d后,各型患者泌乳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各型患者泌乳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治疗产后缺乳,增加了产妇泌乳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配合通乳汤治疗产妇缺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后缺乳症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乳汤口服配合乳房按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乳房按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乳房按摩配合通乳汤对产妇缺乳症疗效确切(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产科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1、2、3、4 d和2周后泌乳充足患者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护理3、4 d后泌乳充足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2周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效果显著,提升了喂养的成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乳旁加乳对不同类型的产后缺乳患者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产妇160例,分为气血亏虚型78例和肝郁气滞型82例,采用乳旁加乳干预后,观察产后缺乳的疗效情况.结果 84.4%的产妇乳汁分泌量较前有提升,60.0%的产妇乳汁分泌正常,能正常哺乳,仅有15.6%的产妇情况未改观.肝郁气滞型与气血亏虚型两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旁加乳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乳汁分泌有明显改善.从分型结果来看,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治愈率明显高于气血亏虚型.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中国医疗前沿》2013,(6):55-55,113
目的观察中药"催乳方"临床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催乳方,对照组服用安慰剂,5d为一个疗程,最长治疗时间2个疗程判定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产妇泌乳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乳方治疗产妇缺乳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乳房按摩联合艾条悬灸治疗在产后缺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医专科特色护理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产后缺乳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及中医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采用常规产后护理,中医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条悬灸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始动泌乳时间以及泌乳量、子宫复旧情况,确定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护理的应用效果。 结果 中医组的产后始动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产后泌乳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子宫复旧程度产后48 h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缺乳患者采用中医护理,以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可显著加快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显著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尽早实现母乳喂养,促进产妇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刘叶青  王晶 《当代医学》2016,(33):116-117
目的 探讨产后患者在特需病房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产妇100例,其中特需病房产妇50例,普通病房产妇50例.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特需病房母乳喂养、获得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产妇例数要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需病房患有乳胀,乳头皲裂及产后感染的产妇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需病房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而普通病房的总满意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在特需病房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利于其产后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66-168
目的观察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乳汁分泌过少的产妇120例,按照分娩先后顺序将全部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程度并比较。结果在泌乳始动时间以及开始泌乳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泌乳效果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乳房胀痛程度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能促进产妇乳房的血液循环,构建泌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最终实现纯母乳喂养,此外还能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让其身心保持健康,减轻经济负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产后缺乳的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组产后缺乳的产妇各128例,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及单纯西医治疗,于治疗后3d、6d进行效果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1).结论产后缺乳是一种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曾桂英 《当代医学》2013,(34):131-132
目的:探讨产后缺乳产妇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提高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产妇缺乳产妇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产妇根据传统的方法进行常规性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施护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两组产妇护理1周后分别应用同一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临床疗效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母乳喂养知识、产后缺乳知识、促泌乳知识、乳房检查知识、泌乳量估算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缺乳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可提高产妇催乳能力,有利于增加产妇产后泌乳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中心登记的13636人次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225人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94.22%),主要诱因为精神紧张,其次为空腹、操作不当、疲劳等.其中,女性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体质量群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社会人士(P<0.05);睡眠良好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睡眠不良者(P<0.05);11:01~13:30期间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12~2月份高于其他月份;团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街头献血者(P<0.05);献血次数≥2次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结论 无偿献血群体中存在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王银瓶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32-4834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28周~35周)后不同羊水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28周~35周)产妇96例,所有产妇均核实孕周、评估无感染、患者及家属要求保胎,进行了抗感染和抑止宫缩的处理.根据羊水指数不同将产妇分为3组,32例羊水指数正常的产妇为Ⅰ组,33例羊水指数偏低的产妇为Ⅱ组,31例羊水指数过低的产妇为Ⅲ组.观察各组的分娩方式、产妇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Ⅱ组和Ⅲ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剖宫产率高于Ⅰ组(P<0.05);3组产妇阴道助产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剖宫产率高于Ⅱ组(P<0.05).3组产妇发热和胎盘早剥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产妇羊膜腔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产妇羊膜腔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孕28周~35周未足月胎膜破裂后,剩余羊水量严重影响分娩方式、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因此,须严密监测羊水指数的变化,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E口服联合缩宫素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通乳丹及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大量流出时间、每次流出量、治疗效果、乳房充盈情况、48 h内泌乳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量。结果:观察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大量流出时间及每次流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房充盈度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8 h内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使产妇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提前,延长乳汁大量流出时间,增加乳汁每次流出量,提升治疗效果及乳房充盈情况,改善48 h内泌乳情况及血红蛋白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经产后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缺乳的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播放中医五行音乐之角调式音乐+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在不同时段泌乳量的变化、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及在14 d达到纯母乳喂养的例数.结果 3项指标在进入研究的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入研究后的第7天、14天试验组的泌乳量充足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的例数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分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辨证治疗产后缺乳,能够使肝郁气滞型产妇达到疏肝理气、气机伸展条达、舒畅情志的功效,间接促进产后泌乳,有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蔡文英 《中外医疗》2022,41(4):182-185+198
目的 探讨对于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随机将所有产妇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和穴位按摩,对照组产妇选择足阳明胃经开穴的辰时之外时间按摩治疗,研究组产妇采用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乳房充盈度、泌乳量情况、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效果以及泌乳始动时间和24 h产后出血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产妇的乳房充盈度评分和泌乳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乳房充盈度评分(5.85±0.42)分、泌乳量评分(5.38±0.53)分,高于对照组产妇的相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07、14.139,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乳少甚至全无评分、头晕眼花评分、舌苔薄白评分、脉细弱评分分别为(3.01±0.35)分、(2.76±0.42)分、(2.32±0.41)分、(1.74±0.42)分,均较对照组产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