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蛭素的生理处置及药动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柱 《中草药》2003,34(8):46-48
水蛭素为活血化瘀中经水蛭的重要成分,现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大量制备,具有强大的抗凝抗栓作用。现对水蛭素的生理处置、临床前药动学和临床药动学及其血药浓度测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水蛭素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化学药、中药缓释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开展中药缓释制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综述液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法等在化学药缓释制剂药动学中的应用;中药单体、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结果化学药检测限越来越低;中药缓释制剂常应用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进行药动学的研究。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稳定地测定化学药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对测定中药缓释制剂药动学具有针对性。化学药缓释制剂药动学文献资料可指导中药缓释制剂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杭  王选  王强力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8):1364-1367
 目的介绍药动学模型生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并从生理化的角度对药动学模型进行汇总、分析和综述。结果和结论在药动学模型中适当地增加生理描述可提高模型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前药是自身无活性,在体内经化学或酶代谢后释放出有药效活性的原药或代谢物的化合物。前药设计是一种改善眼用制剂不良性质,如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和眼部刺激性的重要手段。眼用制剂的药动学主要研究眼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笔者将按照结构修饰类型综述眼用前药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总结了人参皂苷药动学的发展动向,着重归纳分析了人参皂苷的药动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人参皂苷药动学研究新方法和新思路。结论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人参皂苷的药动学需注重“浓度-时间-效应”相结合的PK-PD研究,并应从单一成分的药动学向多效应成分的整合药动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一些临床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今后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环孢菌素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平  廖工铁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0):585-588
 对近年来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用药──环孢菌素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对其吸收、分布、代谢、消除,年龄、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治疗范围和剂量调整,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皮肤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岩  邓兰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6):1208-1211
 目的 介绍皮肤药动学研究进展。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总结皮肤药动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介绍胶条剥离技术在皮肤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结果 在众多皮肤药动学研究方法中,侵入性较小的胶条剥离技术和微量渗析技术备受人们关注,具有很好的前景,但目前仍旧有很多已被认识的问题难以克服。 结论 建立有效的局部皮肤取材方法是皮肤药动学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综述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药效学及药动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青藤碱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青藤碱在经皮给药方面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以及青藤碱经皮给药的PK-PD模型的建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丹参、三七有效组分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磊  陈钢  张晓 《中成药》2011,33(7):1209-1213
丹参、三七均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二者配伍,药效协同,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综合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检测手段,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动学参数,及其复方配伍等方面综述了丹参、三七有效组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概况,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沈群  罗佳波 《中成药》2004,26(8):665-666
1引言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对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复方药动学按照观察、测定指标的不同,可分为成分药动学(血药浓度法)和效应药动学(生物效应法)两大类,前者属于微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后者属于宏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由于存在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殊性,在其药动学研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单体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上使用极其广泛的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血药浓度的监测对指导治疗其诱发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肝毒性极其重要。对于对乙酰氨基酚的研究,目前国内文献报道较多的是各个剂型药物含量的测定,但还没有关于其药动学研究进展的文献报道。文章就国内有关对乙酰氨基酚血浆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等方面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葛根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动学参数等几个方面着手,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10余年葛根素药动学研究概况,可为有关葛根素药动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论证“辨证药动学”理论对指导糖尿病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对“辨证药动学”理论的提出背景、特点加以概述,研究在该理论指导下药物在糖尿病病理状态的药动学变化,说明采用辨证药动学理论研究改善糖尿病药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Ⅱ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关于血浆中丹参酮ⅡA的提取方法、检测方法,临床前药动学及人体药动学的研究进展,为丹参酮ⅡA的组织分布及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进郭莹  万海同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26-2328
阐述近年来生物碱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检测方法、体内过程等影响药动学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临床药动学给药个体化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利用临床常规监测的血药浓度数据估算病人的个体药动学参数,优化给药方案,设计、研制了临床药动学给药个体化系统(CPKDP程序)。方法:依据群体药动学原理及Bayes公式,CPKDP程序用FOXPRO 2.6和BORLAND C++ 3.1开发,在希望汉字系统UCDOS 5.0平台上运行。结果:CPKDP程序适用于具有不同药动学特征的多种药物,适用于不同给药途径的单剂量或多剂量给药。在群体药动学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病人个体特征,以1,2血药浓度作为反馈,即可拟合估算个体药动学参数,优化给药方案。结论:经初步应用,CPKDP程序是应用Bayes反馈法开展临床个体化给药工作非常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药药动学的研究目的、意义、任务、对象和内容,介绍了中药药动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近年来的新理论、新学说,详细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如代谢速率常数等),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过程和提供内剂量经时过程,在药代药动层面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在完善中药药性(归经)理论、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探索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及有毒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药动学和药效学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新进展。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依据,对该技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毒性性质预测、药动学参数预测、临床药效预测、群体药动学研究、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治疗药物监测及中药药动学/药效学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是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具有较好的作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