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脂瘤直接侵犯迷路造成破坏已被认为是一种对内耳功能的严重威胁。作者报道12例迷路受到广泛破坏而术前听力仍好者。经术前CT显示及术中证实,12例中5例为中耳胆脂瘤,7例已侵及颞骨,迷路受损至少累及2个半规管。5例所有半规管有病理改变,6例前庭受累,1例胆脂瘤恰好侵蚀3个半规管、前庭、内淋巴管及椭圆囊,2例胆脂瘤影响耳蜗基底转及上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或后半规管。术前、术后遮蔽的骨导值为频率0.25、0.5、1、2 KHz听阈的平均值,12个病例术前骨导值5dB~22dB间(平均16dB),术后5个病例耳蜗功  相似文献   

2.
外半规管瘘     
本文报导外半规管迷路瘘(120例);其它尚有上半规管瘘(3例)、后半规管瘘(3例)、鼓岬瘘(3例)、前庭窗瘘(2例)、耳蜗瘘(1例)。 120例外半规管瘘中20例发生于已作手术的术腔;70%发生于长期且处理不当的胆脂瘤病例;初诊时22%患侧已聋、27%骨导低于30dB。  相似文献   

3.
迷路瘘管是胆脂瘤性慢性耳疾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其处理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瘘孔最多见于外半规管,也可出现于其他半规管、卵圆窗或鼓岬部;可以是单发,亦可为多发。作者在1985年前的15年间对1226例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发现有158例存在迷路瘘管,瘘管位于外半规管的占80.4%;多数瘘孔较大,大于2mm者占74%。作者认为,对所有的胆脂瘤病例均应怀疑有迷路瘘管  相似文献   

4.
中耳炎手术中迷路瘘管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1990~1997年耳科住院手术病例中51例迷路瘘管进行了讨论,迷路瘘管的位置除一例合并后半规管瘘管外,其余病例均为外半规管瘘,而且瘘管大小和术前骨导听力无明显关系.其中有34例是胆脂瘘.所有病例中除一例胆脂瘤上皮残留术后骨导听力有下降外,其余都保持了术前的骨导听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8例经手术证实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一期清除瘘管处胆脂瘤及肉芽,Ⅰ型、Ⅱ型瘘管取双层颞肌筋膜覆盖封闭瘘口,Ⅲ型瘘管行半规管阻塞术。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发生率为8.2%(38/464),术中发现瘘管全部位于水平半规管,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干耳,眩晕未再发作,干耳后平均骨导听阈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迷路瘘管的确诊有赖于手术中发现证实;只要术中精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修补瘘管,一期彻底清除瘘管处病变可以同时有效地保存耳蜗功能;对于病变广泛的Ⅲ型瘘管,半规管阻塞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庭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少数前庭疾病由于眩晕致残 ,药物无效 ,需手术治疗。本文就前庭疾病的手术治疗作一简介。1 外淋巴1 .1   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胆脂瘤病灶 ,可保留外半规管瘘表面胆脂瘤基质 ( Matrix)。因上迷路及下迷路之间有天然屏障 ,对外半规管瘘可进行填塞处理 :清除瘘管病变 ,磨去瘘周炎性骨质 ,如膜迷路受损 ,亦可切除 ,用筋膜等封闭瘘孔 (图 1 )。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 1周 ,可防治感音神经性聋。图 1 筋膜覆盖外半规管瘘 ,防止外淋巴溢出1 .2   颞骨创伤与前庭症状创伤性外淋巴瘘 :头部挫伤可致迷路窗膜损伤 ,产…  相似文献   

7.
中耳术后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约占1.2~4.5%,多因出现内耳瘘管或耳科电钻噪声刺激或镫骨手术损伤所致。该作者报告行中耳手术535例,术后引起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者5例(0.9%)。例1,65岁女性,因左耳胆脂瘤性中耳炎手术,术后经常耳漏,右耳安装助听器。20年后右耳听力降低,出现眩晕,诊断右上鼓室胆脂瘤。纯音测听结果,右耳听力下降至57.5dB,左耳46.3dB,CT怀疑半规管瘘孔。于术中剥离水平半规管上皮时,发生外淋巴漏出,将槌骨、砧骨连同胆脂瘤摘除。术后1周听力检查右耳全聋,3年后不变。例2,55…  相似文献   

8.
作者提出,凡有胆脂瘤者都应怀疑有瘘管存在,应询问有无眩晕,作瘘管试验,检查阴性者也不能排除瘘管存在的可能性。手术首先要注意的是水平半规管,如术前无主、客观瘘管体征,可沿圆顶轻柔操作,如骨质完整,可将软组织剥去,此时面神经管亦被暴露,继续向垂直半规管壶腹端分离,这是瘘管存在的第二个常见部位。如果术前瘘管征阳性,或水平半规管有可疑之处,则用锐分离除去半规管周围软组织,勿触动可疑瘘管区,且忌用器械触压圆顶确定骨质完整与否,以免造成膜破裂,当胆脂瘤膜或肉芽组织被部分剪除后,瘘管即清晰可见。用浸有氨芐青霉素的明胶海绵覆盖,待所有病变组织被清除,  相似文献   

9.
迷路瘘管是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型的并发症之一。该文报道在1205例胆脂瘤手术病人中有92例伴有迷路瘘管,占7.6%。同时分析了这92例病人迷路瘘管的部位及大小,术前和术后的听力变化。结果示:71例(77.1%)病人的瘘管在外半规管,14%为复合瘘管。对29例小瘘管(<1mm)和中瘘管(1~2mm)的病人行封闭管壁的鼓室成形,对大于2mm的瘘管行开放式手术。对感染耳,唯一有听力或听力较好耳,将胆脂瘤皮留于瘘管处,以保护听力。有3例病人其瘘管较大,或有明显感染的胆脂瘤皮者,并且对侧听力较好,则行半规管阻…  相似文献   

10.
迷路瘘管可导致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或内耳功能丧失。该作者于1964~1994年间为1284例胆脂瘤性中耳炎行乳突切除术伴鼓室成形术,迷路瘘管95例,其中有听力63例及无听力32例。就有听力而长期随访的年龄5~76岁的63例迷路瘘管进行分析。瘘管位于外半规管49例;前庭窗5例;上半规管4例;中颅窝耳蜗3例;外侧与上半规管2例。胆脂瘤位于上鼓室35例;鼓膜中央性穿孔7例,鼓膜完整10例;以往行改良乳突根治术11例。在高倍显微镜及高速电钻下完成乳突切除术和保留耳道壁的鼓室成形术。在高倍镜下易于区别胆脂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对半规管的显示能力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正常79耳,病变9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HRCT扫描,正常耳行轴位、冠状位及各半规管多平面重组(s-MPR)图像整体显示半规管的形态和结构情况;病变耳观察各半规管的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正常耳轴位仅部分能显示外半规管全程(仅显示外半规管68耳),冠状位各个半规管全程均不能完整显示,s-MPR可分别在同一层面上显示各半规管全程(上半规管73耳,外半规管79耳,后半规管77耳)。病变耳轴位显示外半规管瘘5耳,冠状位显示外半规管瘘4耳,两者均显示1耳上半规管瘘;s-MPR显示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手术探查见外半规管破坏6耳,上半规管破坏2耳。结论:s-MPR可以完整显示各半规管全程,对迷路瘘管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LF仍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常见并发症 ,发病率约4 %~ 12 % ,由压迫和胶原酶作用致半规管骨壁瘘 ,近90 %位于外半规管隆突部 ,治疗上对是否保留瘘口处覆盖的胆脂瘤基质迄今仍有争论 ,保留可减少耳蜗损伤 ,去除可彻底防止再发。该作者 12年间对 36 0例慢性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行乳突手术 (开放术式占92 % ,完壁式 8% ) ,发现 LF2 7例 (占 7.5% ) ,男 11,女 16例 ,年龄 12~ 78岁 ,平均 37岁 ;16例系首次手术 ,11例系再次手术 (其中首次行完壁术式者 8例 ,开放术式者 3例 ) ,距首次手术时间 3~ 2 6年 ;术前均有听力减退 ,74 %属混合性 ,耳溢…  相似文献   

13.
迷路瘘管常位于水平半规管处,其形成原因多与胆脂瘤内胶原酶的活性和受压程度有关。病变发展过程大致为患处骨质变薄,骨质吸收,瘘管形成,但外淋巴间隙与外界不沟通。当胆脂瘤基质侵及膜迷路,为削除胆脂瘤病变,可能导致外淋巴间隙与外界相通。为争取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作者对迷路瘘管的治疗进行讨论。认为,手术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时,应仔细检查水平半规管,以便了解有无迷路瘘管存在。为减少冲洗、吸引等操作对内耳的刺激,术时应先以显微剪刀将水平半规管处的胆脂瘤组织与鼓室等处病变分开,在清除病灶后,术野清洁,干燥时,于高倍显微镜下,清理瘘管处的胆脂瘤基质,并与膜迷路分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耳手术中,对胆脂瘤引起的迷路瘘孔进行了积极的治疗。该文对迷路部分切除术后尚能保存听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该作者发现在中耳手术中膜迷路部分切除或者充填半规管的病例术后骨导听力仍能保存,有的甚至还有提高。因此作者研究了切断豚鼠外半规管对听力的影响,观察了听神经瘤手术中外半规管切断后耳蜗电位的变化。结果豚鼠外半规管切断后2小时和听神经瘤手术中病人外半规管切断后1小时的EP、CAP、CM均稳定无变化。但是如果进一步开放前庭,耳蜗电位便急剧下降。实验提示外半规管切断后不能引起听力下降,同样上半规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经手术确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22例(23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23耳)中,术前主诉眩晕者 9 例(39.1 %),瘘管试验阳性 8例(34.8 %),薄层颞骨CT扫描提示迷路瘘管10 例(50 %)。术中见胆脂瘤型中耳炎 22耳(95.7 %),骨疡型中耳炎1耳(4.3 %)。瘘管发生于外半规管19耳(82.6 %),后半规管3耳(13.0 %),同时累及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1耳(4.3 %),同时累及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1耳(4.3 %)。结论 迷路瘘管术前缺乏可靠的依据诊断。几乎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独有的并发症,最常见于外半规管。术中对瘘管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大小、类型、部位及患者术前听力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符合标准的BPPV患者病例资料并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男女发病 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②单个半规管受累993例,两个半规管受累7例,管石型818例,嵴帽型175例;③后半规管587例,外半规管402例,上半规管4例,右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左侧;④管石型和嵴帽型平均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BPPV管石型与嵴帽型复位治疗,1次治愈率分别为62.5%与42.3%;⑥外半规管管石型BPPV患侧、健侧眼震慢相角速度及差值与复位治疗次数无相关性。结论 BPPV具有中老年高发、女性多、单个半规管受累多、后半规管最多、外半规管次之、上半规管最少、右耳易受累、管石型多、嵴帽型平均治疗次数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中的面神经裸露情况,并分析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乳突根治术的1 0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耳患者,其中中耳胆脂瘤6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3耳,总结其面神经裸露情况及分布部位;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硬脑膜暴露、半规管骨质破坏、乙状窦暴露及病理类型等因素与乳突根治术中面神经裸露的关系。结果1 016例患者中有294耳出现面神经裸露,面神经总裸露率为28.94%(294/1 016);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部位是水平段(264/294,89.80%)。中耳胆脂瘤的面神经裸露率为32.50%(222/68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面神经裸露率为21.62%(72/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脑膜暴露、术前面瘫、半规管骨质破损及乙状窦暴露均为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因素,而与病程、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中耳胆脂瘤、半规管骨质破坏及术前面瘫为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风险分别增高1.575倍(95%CI:1.141~2.176)、4.171倍(95%CI:2.579~6.746)及13.040倍(95%CI:2.793~60.872)。结论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可出现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裸露部位为水平段。半规管骨质破坏、术前面瘫及中耳胆脂瘤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胆脂瘤手术684例中,35例有迷路瘘管,占5.1%。79%的瘘管发生在外半规管,其他  相似文献   

19.
外耳道胆脂瘤侵蚀乳突(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胆脂瘤 (EACC)侵蚀乳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EACC侵蚀乳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外耳道后壁破坏 ,并有外耳道后壁 乳突腔瘘形成 ;2例面神经骨管破坏 ,面神经及迷路完整 ;经手术治疗 ,随访 6个月~ 9年 ,无复发迹象。结论 :临床上易将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 (KO)误诊为EACC ;EACC侵蚀乳突者临床并不多见 ;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和死骨 ,并根据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膜迷路任何部分的损坏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然而事实不尽如此。许多作者曾经报道膜迷路受到严重破坏的病例有残余听力。下面报道的病例在所有的半规管均去除后,耳蜗感音神经功能得以保存。这是一名ZO岁的男性白人。术前CT检查发现右侧中耳占位性病变破坏外耳道顶壁、鼓室外侧壁。肿块覆盖鼓呷、圆窗、卵圆窗和鼓窦。从CT片上可见外、上半规管搭管,面神经第二段消失。术前听力图显示右耳有60dB的传导性耳聋,骨导听力正常。右耳乳突根治术中发现右侧听骨链完全破坏,一个巨大的胆脂瘤破坏骨性半规管大部,侵蚀中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